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8篇
  6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河蟹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尤其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价格稳定在80元/kg;沙塘鳢肉多刺少,可食部分比例大,肉味鲜美,在江浙一带是群众喜爱的传统名贵鱼类,过去沙塘鳢主要靠天然捕捞,由于长期滥捕,其资源日益枯竭,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目前成鱼市场价格高达160元/kg,因此开展河蟹+沙塘鳢+青虾的养殖模式研究可以大大提高水中效益,实现渔民增收,渔业增效。2011年我们在桃州镇某  相似文献   
22.
研究两种生物菌肥对鄂薯6号在枝江、鄂州和咸宁3个地方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较对照土壤氮磷钾含量提高。施用生物菌肥对鄂薯6号后期产量形成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能显著降低田间发病率,尤其固体菌肥作用更明显。鄂薯6号在枝江产量最高,鄂州、咸宁次之;在品质方面,枝江最好,咸宁、鄂州次之。3个地点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各地土壤养分状况及气候环境的影响,相对较高的钾含量和相对较低的氮含量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3.
基于EOS/MODIS的亚像元火情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对比监测卫星(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s,EOS)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资料多波段和多空间分辨率的优势,研究了在混和像元中分解出亚像元火点,建立不同红外波段混和像元二元非线性方程表达式,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亚像元火点的面积和亮度温度.通过对2002-2004年的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火情进行估算,可以认为,该方法为小火点和扑灭后的余火估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2015年广州市禽类市场的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为科学制定人感染禽源流感病毒的防控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对2015年广州市12个区部分禽类市场的3 447份样本进行了禽流感病毒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全部样品的A型禽流感病毒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2.56%和6.24%。1月份为A型和H9亚型禽流感阳性率最高的月份,阳性率分别为23.94%和14.73%。从化区的A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24.48%),黄埔区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14.76%)。不同类型样品中,A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为砧板、刀具类(15.16%),最低为冰鲜生鲜(7.78%)。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笼具(8.25%),最低为置物台面(2.84%)。结果表明:广州市禽类市场冬春季节禽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全市各区禽类市场普遍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禽类交易各环节中,宰杀和饲养环节的污染最为严重。建议在加强活禽交易市场全面清洗消毒的基础上,对不同季节、不同交易环节,采取差异化的和基于风险的消毒、监测措施,以降低人通过禽类市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5.
湖北省主栽甘薯品种病毒种类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2个甘薯主产区内3个甘薯主栽品种,共计39份样本甘薯病毒病采用硝酸纤维膜酶联免疫检测法(NCM-ELISA)检测。结果表明,39份测试甘薯样本中,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退绿病毒(SPCFV),检出率为2.56%;18个样本感染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检出率为46.15%;4个样本感染了甘薯潜隐病毒(SPLV),检出率为10.26%;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G病毒(SPVG),检出率为2.56%。3个主栽甘薯品种中,鄂薯6号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6.67%;其次为徐薯22,病毒检出率为45.45%;福薯18的病毒检出率为43.75%。不同产地甘薯主栽品种带毒状况调查表明,鄂州主产区病毒病种类最多,病毒检出率最高。在5种受测目标病毒中,SPFMV的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其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最高为52.12%;其次为SPLV,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20.00%。2个主产区检测样品均未检测到甘薯退绿矮化病毒(SPCSV),但并不意味SPCSV在2个主产区没有发生,因此有待进一步大范围调查验证。  相似文献   
26.
现代生物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技术攻克了过去在甘薯(Ipomoea batatas)育种中无法解决的难题。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已在甘薯选育、品质改良、增强抗病虫性等方面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研究与利用概况。  相似文献   
27.
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了解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选用青海高原43个气象站的基本气象数据,分析整个区域和4个生态功能区生长季日照时数在过去50年中的变化趋势和变化成因。结果表明:青海高原整个区域和柴达木盆地生长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3个生态功能区变化趋势不明显。空间分布为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小。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整个区域和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突变时间分别为2004年和1999年,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和三江源地区在2006—2008年之间发生突变。影响青海高原整个区域和生态功能区生长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子是云量,而次要因子表现略有不同。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分布随着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经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8.
高寒牧区培育的超细品系的羊毛特性为:毛长:周岁育成公、母羊平均为11.33±0.76cm和9.68±0.92cm;成年公、母羊分别为10.12±0.91cm和9.3±0.85cm.羊毛伸直率在110%~160%之间.纤维直径:成、幼年公羊分别为18.89±2.05μm和18.02±1.17μm;育成母羊为18.12±1.40μm,其中占49.43%羊只的细度在80支以上(平均为16.995±0.71μm).净毛率:成年母羊为49.46±5.87%,育成公羊为53.32±5.87%,育成母羊为53.62±3.92%.含脂率:成年公羊15.63±2.63%,成年母羊10.17±2.14%,幼年公羊13.31±1.53%,幼年母羊9.08±1.72%.卷曲度和卷曲率:卷曲度每厘米平均为6.35个(4~10个之间),卷曲率平均为111.64%(85%~160%之间)  相似文献   
29.
以酿酒酵母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出编码成熟5-氨基酮戊酸合酶(第一个氨基酸残基为Asn63)的基因hem1,将其克隆到pMAL-2x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在0.5 mmol·L-1的IPTG诱导下,SDS-PAGE显示分子量约为49 kD的特异条带.重组菌在紫外灯下显示红色荧光,表明酶在大肠杆菌体内活性表达.体外反应表明,在浓度超过0.1 mmol·L-1的IPTG诱导下,酶活力下降,培养基的初始pH值约为6.5,5-氨基酮戊酸产量达最大,且主要分泌到胞外.  相似文献   
30.
沙塘鳢(0dontobutis obscura)又称塘鳢、沙乌鳢,皖南一带俗称”呆子鱼”、”虎头鱼”等,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塘鳢科(Eleotridae)、沙塘鳢属(Odontobutis),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多生活于湖泊、河沟的静水区,喜栖于泥沙、杂草和碎石相混的近暗浅水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