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以室温贮藏条件下0~4 a的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贮藏年限红砂种子的萌发指标、生理指标及种胚显微结构,探究红砂种子在贮藏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及其生理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红砂种子芽长、萌发率、萌发势、 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含水量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逐渐上升。红砂种子萌发指标与MDA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SS、SP呈正相关。当年采收的种子,胚部细胞排列紧密,贮藏3~4 a的种子胚部细胞排列散乱,木质化程度加深着色效果明显,并伴随子叶逐渐缩小的现象。综上认为,红砂种子含水量、MDA和SP含量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其活力,且红砂种子活力变化的节点在2~3 a之间。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选择采收后室温贮藏1 a的种子为播种材料。  相似文献   
22.
苏世平  刘小娥  李毅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5):149-154,163
为了探讨不同灌丛类型对土壤渗透特性的影响,通过双环渗透法对兰州市南北两山4种灌木类型(千头柏、红砂、红花锦鸡儿、柽柳)的土壤渗透特性(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0—80 cm)的增加,土壤的渗透性逐渐降低。(2)不同灌丛类型间土壤渗透性表现为红花锦鸡儿>红砂>千头柏>柽柳,主成分分析评价土壤的渗透能力,排序为红花锦鸡儿>红砂>千头柏>柽柳;(3)Horton模型方程对各灌丛类型土壤渗透性的拟合效果最好,比较适合于描述本研究区4种灌丛土壤水分入渗过程。(4)土壤渗透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渗透性与总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土壤无机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之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之间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5)结合相关性分析,筛选出9个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综上,结果为今后该区域在人工林营建过程中树种的选择及现有林分抚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4个地理种群唐古特白刺的抗旱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以分布于兰州市九州台开发区(LZJ)、张掖市临泽县(ZYL)、武威市民勤县(WWM)和酒泉市金塔县(JQJ)4个地理种群的荒漠植物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研究对象,对与其抗旱性相关的光合生理、水分生理、渗透调节以及酶活性等17项指标进行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地理种群白刺的抗旱性进行了系统地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白刺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JQJ〉WWM〉ZYL〉LZJ,表现出随生境条件趋于恶劣而逐渐增强趋势,这是植物通过自身生理调节对外部环境条件产生适应的结果。17项指标在白刺的抗旱性中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综合调节着白刺的抗旱机制,但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能耗散机制和光抑制的光保护机制在白刺的抗旱机制中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4.
兰州市南北两山5种典型人工林土壤的渗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树种组成的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渗透特性的改良程度,为该区域人工林营建过程中树种选择及现有林分的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双环渗透法对甘肃省兰州市南北两山5种典型人工林分类型(侧柏林、新疆杨林、刺槐林、侧柏+刺槐混交林和新疆杨+刺槐混交林)的土壤渗透特性(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进行了研究。[结果] 随土层深度(0—80 cm)的增加,土壤渗透性逐渐降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渗透性均表现为:新疆杨+刺槐混交林 > 侧柏+刺槐混交林 > 刺槐林 > 侧柏林 > 新疆杨林,混交林大于纯林;通用经验方程对各林分土壤渗透性的拟合效果最好,比较适合于描述研究区5种人工林土壤水分入渗过程,Horton方程次之,Kostiakov方程最差。土壤渗透性与土壤初始含水率、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氮、无机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在今后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重建过程中,应营造不同树种所组成的混交林人工植被,不宜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5.
榆林沙区原有防风固沙林主要以落叶乔木、灌木、半灌木等植物类型为主,防风固沙效益低下。引进常绿针叶树种樟子松,进行低效防风固沙林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效益。通过造林试验认为,樟子松造林成效的高低,核心是造林地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多少,水分条件好,造林成效就好,反之则差;不同植被类型造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不同,按植被类型排列高低次序为无植被覆盖裸沙地>沙柳林地>紫穗槐林地>杨树林地>柠条林地>花棒与踏郎林地>沙蒿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随着造林地植被覆盖率的增大而降低;对于造林地植被生长发育期而言,幼林和过熟林地的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比成熟林地的高。  相似文献   
26.
甘肃红砂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实验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地区5个种群共50个单株的红砂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重复性高,条带清晰的引物。12条引物共检测到6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60个,多态位点比率(P)为86.96%。用MarkerⅢ作为分子量标准,检测到甘肃红砂PCR产物的分子量在500~3 000 bp。应用遗传多样性分析软件Popgen 32 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42 9,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79 0;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96 4,基因流Nm为4.685 1,表明甘肃红砂种群遗传分化大部分存在于种群内。在种群水平上, I为0.489 3,H为0.342 4。P、H及I都表明甘肃红砂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还表明甘肃红砂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甘肃红砂遗传多样性与其本身特性和所处不同种群有关。  相似文献   
27.
不同生境和年龄沙地柏茎叶中鬼臼毒素含量的SFE-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采自我国北方沙区7种不同生境(固定沙地、流动沙地、阳坡、阴坡、凸地、人工林和凹地)的沙地柏茎叶中鬼臼毒素含量进行了SFE-HPLC分析,结果表明:(1)7种不同生境(按上述顺序)间沙地柏茎中鬼臼毒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512,2.031,2.328,1.993,2.567,2.029和2.493mg/g,无显著性差异;而在7种不同生境(按上述顺序)间沙地柏叶中鬼臼毒素平均含量分别为8.613,8.451,8.303,8.134,8.012,6.748和6.2823mg/g,存在显著差异;(2)7种不同生境沙地柏叶中鬼臼毒素含量均明显高于茎;(3)不同年龄沙地柏茎、叶中鬼臼毒素含量差异极显著,茎中含量最高5.211mg/g,最低只有0.3589mg/g,叶中最高为9.268mg/g,最低为5.186mg/g;按鬼臼毒素含量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1年生叶>2年生叶>1年生茎>2年生茎>3年生茎。  相似文献   
28.
核桃不同品种间抗寒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品种核桃生理指标特性的研究,探讨萌芽阶段核桃花芽及叶芽受早春寒害影响导致的整体产量下降等问题,为陇南地区选择核桃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特勒’‘清香’‘香玲’‘温185’‘西洛2号’‘元丰’‘维纳’等11个陇南地区常见核桃对外推广品种作为研究材料。采集3月初早春核桃带有顶芽的嫩枝,通过0℃的低温处理后,取下嫩枝上的顶芽,对不同品种顶芽中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在低温胁迫下,11个核桃品种顶芽各生理指标差异,通过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抗寒能力分别进行评价。【结果】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其抗寒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强特勒’‘西洛2号’‘契可’‘维纳’‘清香’‘京861’‘香玲’‘西洛3号’‘陕核5号’‘元丰’‘温185’;根据隶属函数法得出由强到弱排序为:‘强特勒’‘西洛2号’‘契可’‘维纳’‘陕核5号’‘香玲’‘元丰’‘清香’‘西洛3号’‘温185’‘京861’。其中主成分分析法所得结论与隶属函数值法所得结论重合率高达72%。【结论】11个品种中抗寒能力较强的是‘强特勒’‘维纳’‘西洛2号’‘契可’,适合在陇南地区栽植;抗寒能力较弱的是‘香玲’‘陕核5号’‘元丰’‘清香’,初春需做好防寒措施;‘温185’‘京861’‘西洛3号’抗寒能力最弱,不适宜在陇南等早春低温地区大面积栽植。  相似文献   
29.
沙地柏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调查了沙地柏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习性、及其与抗旱固沙有关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发现沙地柏匍匐生长,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萌根、抽枝繁殖能力,抗风蚀、沙埋。其枝叶内水势低、束缚水与自由水值高,持水力强,蒸腾速率低,抗旱性强,是优良的固沙树种。  相似文献   
30.
不同核桃品种光合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目的】以甘肃省陇南地区栽植的11个核桃推广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品种核桃光合响应差异,为陇南地区核桃的高效栽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系统(LI-COR, Lincoln, Nebraska, USA)中的自动光曲线程序,进行测量。分析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以及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表观量子效率(AQY)等参数在11个核桃品种间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根据光合效率排序:‘维纳’>‘元丰’>‘陕核5号’>‘强特勒’>‘温185’>‘西洛3号’>‘香玲’>‘清香’>‘契可’>‘西洛2号’>‘京861’【结论】在11个核桃品种中,‘维纳’在强光及弱光条件下均适合密植;‘元丰’和‘陕核5号’适合在强光条件下进行密植;‘强特勒’在强光条件下可适当密植;而‘契可’与‘西洛2号’由于对光强适应范围较窄栽植时应注意保持间距,‘西洛3号’、‘清香’、‘香玲’对弱光利用效率较高适宜在弱光条件下密植;‘京861’在这11个品种中耐阴性最好,适合密栽植于光强较弱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