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研究了草坪型高羊茅品种CrossfireⅡ的含有内生真菌(简称带菌)和不含内生真菌(简称不带菌)植株,接种新月弯孢霉病原菌后叶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带菌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不带菌植株,抗病效果达30%以上。叶片保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在接种病原菌前,带菌植株低于不带菌植株;接种病原菌后,带菌植株这2种酶的活性均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和速度均较不带菌植株叶片相应酶活性大;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变化没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2.
以"黄贵人"彩椒为试材,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究了普绿通植物免疫蛋白对早春日光温室有机栽培条件下彩椒的长势、产量、果实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处理组在植株长势、产量、果实品质及抗病性方面均有提高。其中苗期施用+定植后叶面喷施+灌根(T2)、苗期不施用+定植后叶面喷施+灌根(T02)处理在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折合667m2产量上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增产率分别为64.38%、50.20%;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0.75、9.12mg/100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3.04%、2.26%;对蓟马的防效在第7天时分别达到96.9%、90.3%,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试验表明,普绿通植物免疫蛋白对提高彩椒植株长势、产量、果实品质及抗病性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有机彩椒栽培生产中推荐T2、T02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3.
利用野外风洞设备,以翻耕地为对照,对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田的4种不同作物茬地抗风蚀效果进行了测试,对风蚀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作物留茬可显著提高地表抗风蚀能力;在相同风速条件下.抗风蚀能力大小依次为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绿豆茬地>翻耕地;与翻耕地相比.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和绿豆茬地的起动风速分别抬高了53.3%、17.8%、11.1%、8.9%.结果表明,风蚀量与土壤地表覆盖度、土壤0~5 cm表层含水量、地表粗糙度、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前三者呈显著高度负相关关系.采用免耕留茬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农田土壤风蚀,有利于防治农田荒漠化.  相似文献   
114.
纤维素降解菌LY16的筛选鉴定和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腐烂朽木及附近的土壤采样,分离到25株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其中LY16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最高.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鉴定其为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通过碳氮源优化等试验进行产酶条件研究,得出该菌株最佳的产酶条件,培养基配方为(g/L):微晶纤维素10,麸皮40,蛋白胨4,尿素12,KH_2PO_42,MgSO_4·7H_2O 1,CaCl_2·2H_2O 1,FeSO_4 0.01,MnSO_4 0.004 5,CoCl_2 0.003 6,ZnSO_4 0.0035,培养温度30℃、装液量50mL,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为72 h.优化后在该条件下,CMC酶活为202.6 U/mL,FPA酶活最大53.2 U/mL.  相似文献   
115.
科尔沁沙地休眠燕麦行距和播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 在科尔沁沙地东部连续两年进行燕麦种植试验,研究行距与播量对休眠燕麦物候期、地上、地下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07年各处理中,行距为15cm、播量为150kg/hm2组合地上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1520.1kg/hm2、、688.9 kg/hm2,具有较大优势。2008年,各处理中,行距为25cm、播量为150kg/hm2组合地上、地下生物产量分别为3200.2kg/hm2、、2773.6kg /hm2,籽粒产量为1400.0 kg/hm2,具有较大优势。收获后,2007年,不同处理植被覆盖度为21.7%-68.1%,其中A1B2处理植被覆盖度最高;2008年,不同处理植被覆盖度为39.6%-79.9%,A2B2处理植被覆盖度最大,为79.9%。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对燕麦产量及植被覆盖度均有影响,根据降水情况,A1B2,A2B2处理在产量和防风蚀方面具较大优势。初步表明燕麦在当地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其根茬可以起到防风蚀、改善当地生态条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6.
利用生物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自毒性现象,并评价不同品种苜蓿自毒性差异。结果显示,苜蓿叶浸提物抑制受体苜蓿vector的胚根生长,对照与所有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50个苜蓿品种按自毒性强度可分为3大类9个小组,自毒性最弱的组只有一个品种,为Key;最强的组有GS20001X、超级阿波罗、射手、NS00-32、牧野、WL232HQ共5个;其余品种分布在上述两组之间。在苜蓿叶浸提物中检测到香豆素、邻香豆酸、间香豆酸和对香豆酸4种目标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7.
海棠  韩国栋  胡跃高 《草地学报》2007,15(3):269-272
对荒漠草原区灌溉和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的适应性、单株产草量构成因子及其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单株产草量及其各构成因子产量或数值皆大于旱作条件下;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产草量构成因子对单株产草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茎重>株高>穗重>分蘖数>叶重,新麦草为茎重>分蘖数>株高>叶重>穗重;灌溉条件下蒙古冰草产草量构成因子对单株产草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茎重>分蘖数>株高>穗重>叶重,新麦草为茎重>株高>分蘖数>叶重>穗重。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扩大豌豆品种资源,寻求新型食物蛋白质来源,于2007年3-6月在北京延庆县,以中豌4号、中豌6号为对照,比较了8个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特征、产量性状、籽粒营养特性与抗性。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的生育期长于对照,CANSTAR是引进品种中生育期最短的,为95d。单株产量CANSTAR、A.C.MELFORT、M.P.1824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4.77g/株、4.76g/株、4.69g/株。CANSTAR、REWARD、M.P.1824单位面积籽粒产量高于对照11.1% ̄27.0%,分别为3257kg/hm^2、2986kg/hm^2、2905kg/hm^2。A.C.ADVATAGE籽粒的粗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27.33%、1.9981%。引进品种抗倒伏性、抗白粉病、抗根腐病、抗潜叶蝇等抗性均强于对照。加拿大半无叶型品种CANSTAR、REWARD、M.P.1824适宜在延庆推广种植,A.C.ADVATAGE在蛋白质产出上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9.
工业文明历经400年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为主导的模式下,世界在积累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逐渐走向不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之中。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机生态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及乡村建设的大方向。本研究从当前有机农业发展及技术推广、落地所面临的困境问题出发,以山西灵丘县域有机农业推广为典型案例,从技术体系、推广模式等方面来论述县域低成本高质量有机农业技术推广131模式。131模式将以农用酵素、酵素堆肥、水肥全循环为技术体系的有机农业技术下沉到农村一线,降本增效,构建基于土壤-微生物-植物-人的健康种养循环生态链,形成物质和能量高效循环的有机农业,为未来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落地提供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0.
不同发酵类型青贮菌制剂对青贮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许多国家,青贮饲料是牲畜的重要饲料形式.不同发酵类型的青贮菌制剂会对青贮发酵产物的营养品质、有氧稳定性和动物采食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就青贮发酵菌制剂的筛选标准,同型、异型乳酸发酵菌种组成做了介绍,主要就同型、异型和混合3种乳酸发酵对青贮产物的品质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