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0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马尾松毛虫越冬前、后分别用低于常规浓度的2.5%溴氰菊酯、21%增效氰马药液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前的效果明显优于越冬后。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苏州市不同地区患病水生动物组织中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于2014年6~10月从不同地区采集的患病鱼、虾、蟹和中华鳖组织中共分离到14株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对细菌进行了鉴定,并调查了他们对链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硫酸盐和甲砜霉素等5种抗生素的抗性及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从不同地区水生动物分离到的同种细菌对同种抗生素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分离到的嗜水气单胞菌及摩根氏菌有多重耐药性;对14株细菌进行质粒抽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8株细菌中存在分子量不同的质粒,且不同地区来源的同种细菌所含有的质粒的分子量不同,耐药性较强的嗜水气单胞菌和摩根氏菌均含有质粒;嗜水气单胞菌质粒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质粒与其抗药性无关;转化实验结果显示,从摩根氏菌分离的1.8 kb质粒与氨苄青霉素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53.
畜禽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行业,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该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最主要的污染源是畜禽粪便,优化和改革畜牧养殖业是今后发展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风积沙活动强烈,其风积沙直接侵入河道,严重淤积河床,使该河段局部河段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造成洪灾、凌灾频繁发生,对下游三胜公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亟待在该河段沿岸大力营建水土保持工程防治体系。文章在系统分析沿岸流沙危害、治理现状及其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探讨节水抗旱型植被筛选、流沙环境的水土保育技术、植物生理调控及其沙区植被合理灌溉等技术与途径,提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节水型水土保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5.
PLA纤维是一种新兴固沙材料,用它灌沙形成的筒状沙袋铺设于沙丘上形成沙障,可以改变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和地表粗糙度等因子。为了解该PLA沙障对沙丘地表土壤粒径的影响情况,在铺设沙障沙丘及对照沙丘分别取0~11 cm土样,用Rise-2008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土样平均粒径,对比研究不同规格、不同部位PLA沙障与对照沙丘表层平均粒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 m×1 m、2 m×2 m、3 m×3 m PLA沙障3种规格相比,规格越大其平均粒径反而越小,但是均显著高于对照沙丘(P〈0.005);铺设沙障沙丘的迎风坡、坡顶和背风坡平均粒径分别比对照沙丘高11.4%、26.8%和1.8%;并且坡顶平均粒径最大,迎风坡次之,背风坡最小,对照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6.
固沙植被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分是影响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同时也是沙漠环境中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生态因子。因此,定位观测研究流动沙地建立固沙植被后土壤水分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采用Watchdog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定位定时记录了7月1日-10月31日期间杨柴固沙林、固定沙丘天然草地和流动沙丘土壤体积含水量数值。结果表明:相同降水量条件下,不同固沙植被土壤重力水湿润深度存在明显差异。5.33mm降雨时流动沙丘水分湿润深度小于20cm,13.97mm降雨时水分湿润深度达40cm,30.3mm降雨时水分湿润深度达80cm,40.3mm降雨时水分湿润深度达120cm。而30.3mm及以下降雨时杨柴固沙林和天然草地植被土壤水的湿润深度小于40cm;40.3mm降雨时杨柴固沙林地水分湿润深度达80cm,天然草地植被水分湿润深度达120cm。植物生长季流动沙地土壤水分状况最好。流动沙丘20cm、40cm、80cm和1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2.15%、2.42%、1.96%和2.94%;而杨柴固沙林和天然草地植被下土壤水分状况明显不良,特别是80cm土层以下土壤水分状况明显恶化。杨柴固沙林生长期20cm、40cm、80cm和1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1.89%、1.67%、0.81%和1.08%;天然草地植被生长期20cm、40cm、80cm和1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2.34%、1.96%、1.02%和1.43%。  相似文献   
57.
流动沙丘不同部位风蚀积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和利用流动沙丘各部位的风蚀积沙规律,为提升固沙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典型新月型沙丘上设置3台光电子式积雪深度测定仪观测流动沙丘不同部位的风蚀和积沙规律。[结果]在特定风速下落沙坡随着起沙风速变化其积沙深度由1cm逐渐增加到12cm,并在起沙风速下降时形成一个强烈的积沙过程;迎风坡在起沙风速时处于最大的风蚀状态,并随风速变化形成一个由强风蚀到弱风蚀的转变过程;沙丘顶部在临近起沙风速时处于风蚀过程,并随起沙风速的逐渐增加又处于积沙过程。此外,流动沙丘迎风坡在12月至翌年5月间净风蚀深度月均值约为29.85cm;落沙坡在12月至翌6月间积沙深度月均值净增加139.5cm;而沙丘顶部在3—11月为风蚀发生期,平均风蚀深度变化值为27.3cm,12月至翌年3月为积沙发生期,平均积沙深度变化值为29.47cm。[结论]风速对流动沙丘不同部位风蚀积沙特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不同部位风蚀积沙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8.
59.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风蚀积沙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光电子式积雪深度测定仪对毛乌素沙地的新月型流动沙丘风沙流动运移规律进行了长达7年的连续测定及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新月型沙丘迎风坡基本处于风蚀过程,落沙坡处于积沙过程,而沙丘顶部则因大风天气特征的变化具有风蚀和积沙过程,落沙坡和迎风坡的风蚀,积沙变化过程与大风发生的频率,风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0.
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草原人工林地潜在的地力衰退趋势,本文采用典型样地调查、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家河牧场境内两种不同草原人工林地的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杨树人工林下的A、B两个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N含量在2 cm土层中较高;落叶松人工林下的C、D和林缘G 3个样地在各土层中速氮值均较低,而全磷值较高;8个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60 cm土层中受人工林的营造影响较小;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受不同人工林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