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2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团头鲂种群间的形态差异和生化遗传差异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报道对长江中、下游3个湖泊、1条江汊里的团头鲂种群的形态差异和生化遗传差异的研究结果。判别函数分析表明,4种群在形态上有差异(P<0.001),因之可在计算机上鉴别鱼的来源,准确率达65.7%。框架形态分析能显著提高对种群的判别分析能力。团头鲂种群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13.3—20.0%,平均杂合度为0.0549—0.0851,Nei遗传距离为0—0.0219。  相似文献   
142.
五种鱼的鳞被复盖过程及其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83,7(4):343-351
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研究了904尾鲤鱼、429尾草鱼、637尾鲢鱼、70尾鳙鱼及243尾尼罗罗非鱼的仔幼鱼。五种鱼鳞片出现时全长分别为:16—19,17—19,27—32,26—31,10-14mm。完成鳞被复盖时的全长分别为24—30,24—28,47—55,48—58,19—22mm。五种鱼鳞片出现均始于侧线,但出现部位和复盖过程可分为两类:鲤、草鱼、鲢及鳙的鳞片首先出现于躯干前部,为由前向后发展型,至于具体扩展过程,鲤与草鱼相似,鲢与鳙相同;罗非鱼的鳞片首先出现于尾柄,为由后向前发展型。鳞片出现、复盖过程同全长及年龄的关系的比较观察和回归分析表明,这一过程的始末及速度主要同体长增长有关,同年龄关系不大。鳞被发育过程不仅反映了不同鱼类的不同生长规律,亦可能有助于认识鱼类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3.
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率和存活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用同池比较法,研究了一龄和二龄阶段“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及“粉花”五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率和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一,二龄阶段,麻花存活率均最高,分别是98.8%和96.3%,但各体色彩鲤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不则体色彩鲤的生长率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一龄阶段,不同体色彩鲁的绝对增生率,瞬时增生率均依次为大花>麻花>粉花>全红>粉玉,差异极显著(P<0.01),二龄阶段,不同体色彩鲤的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次序和I龄阶段不完全相同。(3)一龄阶段,“大花”和“麻花”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二龄阶段,则是“粉玉”和“大花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4.
不同密度瓯江彩鲤生长速度及养殖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规格为2m×2m×1m的10只网箱中,分别放养均重34.3g瓯江彩鲤(全红)鱼种360、480、600、720和840尾,每种密度设置1个重复.养殖期195d.实验结束时,个体均重分别为756.00、736.55、711.75、702.00及686.90g,随密度增加而下降.除840尾/箱试验组外,各密度绝对增重率趋势基本相同,以7、9及10月份生长较快,均在4g/d以上.单位面积净产量、产投比均以840尾/箱试验组为最高,分别为128.00kg/m2和2.48.各组存活率均在90%以上.饵料系数为1.97~2.09.综合考虑生长速度、单位面积净产量、产投比、饵料系数、存活率等因素,认为现有的放养规格下,每箱840尾(210尾/m3),是比较好的放养密度,能够充分利用水体,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5.
2002年10-11月,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对我国新疆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的丁鱼岁群体各30尾个体的ADH、IDH、LDH、SDH、SOD、EST、MDH、ME、6PGDH、G3PDH等10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丁鱼岁群体在EST-2、SOD、ADH和IDH等4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捷克群体在EST-1、ADH和IDH等3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我国新疆丁群体多态位点比例为28.57%,比捷克丁群体高(21.43%)。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61 9,也比捷克丁群体高(0.035 7)。捷克丁群体存在一定的杂合子缺失现象。因此,从遗传保护角度,应防止引入我国的捷克丁鱼岁群体进入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进行人工养殖,以免对我国丁天然资源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46.
采用原子吸收方法分析了广东蕉岭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r、Ni、Cd、As、Hg)含量水平,以广东省红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标准,采用地积累指数和H覽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较轻,Cu、Pb、Zn、Cr、Ni、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55.7、65.1、280.9、30.7、16.2、10.9mg·kg-1和0.05mg·kg^-1,Cd在所有沉积物中未检出。重金属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长潭水库处于无污染至中度污染范畴,具有轻微潜在生态风险。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及旅游观光等人为活动及自然因素是长潭水库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库区上游的农业面源污染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47.
我国斑鳜不同群体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鸭绿江、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5个群体36尾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mtDNA控制区的基因序列。在长度818bp片断序列中共检测到112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具有20种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的单倍型表型不同,鸭绿江、钱塘江群体中含有多个特异性的核苷酸位点。用MEGA3.0构建了NJ分子树,鸭绿江、长江、钱塘江、西江群体内的个体均能单独聚成群,而闽江群体未能单独成群,个体分别与长江、西江群体聚在一起。这些表明我国斑鳜不同群体间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48.
应用AELP技术初步分析了我国引进的萨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指纹特征,8对选择性引物在2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47个扩增片段,每对引物扩增出的片段数目为27~34,平均扩增片段数目为30.9。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16.6%。共检测出25个基因型,每个个体含有独自的基因型。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929~0.995,群体遗传变异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萨罗罗非鱼的种质保存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9.
用三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和同一种奥利亚罗非鱼生产了三个杂交组合,对他们的雄性率、生长率、成活率及单位面积净产量的比较试验表明:①雄性率为“泰国”(♀)×奥利亚(♂)>“吉富”(♀)×奥利亚(♂)>“88”(♀)×奥利亚(♂)(P<0.01);②绝对增重率为“吉富”(♀)×奥利亚(♂)和“泰国”(♀)×奥利亚(♂)>“88”(♀)×奥利亚(♂)(P<0.01),瞬时增重率为“吉富”(♀)×奥利亚(♂)和“88”(♀)×奥利亚(♂)>“泰国”(♀)×奥利亚(♂)(P<0.01);③成活率为吉富(♀)×奥利亚(♂)和“88”(♀)×奥利亚(♂)>“泰国”(♀)×奥利亚(♂)(P<0.01);④单位面积净产量为“吉它”(♀)×奥利亚(♀)>“泰国”(♀)×奥利亚(♂)>“88”(♀)×奥利亚(♂)(P<0.01)。总的说来,养殖性能以“吉富”(♀)×奥利亚(♂)较好,“泰国”(♀)×奥利亚(♂)次之,“88”(♀)×奥利亚(♂)较差。  相似文献   
150.
一、苗种生产是养殖生产发展的先行官  20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主要归功于以下三方面的科技成就:  1.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普及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引发了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并迅速普及,奠定了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养殖产量同苗种生产量同步增长。  2.养殖对象的多样化  养殖种类由 60年代的 10多种鱼类,数种贝类,数种藻类,增加到目前的 60余种鱼类, 10余种贝类, 10余种虾蟹类, 10余种藻类。养殖产量同养殖种类同步增长。  3.养殖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