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 Ⅷ.玉米YⅡ-1型不育胞质归群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泰辰  陈建国 《作物学报》1994,20(6):677-684
从若干方面初步研究了玉米YII-1型不育细胞质与3个主要类群的不育胞质(T、C和S)间的差异。育性恢复测验表明,YII-I胞质有其独特的恢复基因,在各类自交系核背景下,其育性表现与众不同。恢复基因至少有二对,其中一对与C群不育系有别。小斑病菌测试效应,说明YII-1型不属于T群,而线粒体DNA(mt DNA)的电泳图谱说明YII-I胞  相似文献   
52.
秦泰辰  徐明良 《种子》1992,(2):43-45,79
玉米、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三大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的73%和85%。在继续抓好水稻和小麦的同时,突出抓好玉米生产,使“八五”期间玉米总产确保1900亿斤,争取2000亿斤,是当前畜牧业、工  相似文献   
53.
扬州甜玉米播种深度与籽粒糖分含量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甜玉米百粒重12.18克,生产上播深以取1—1.2寸为宜,乳熟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在授粉后第15—22天,有效积温257—384℃时,可达到13.5%以上。按回归计算,授粉后第18.1天,有效积温314℃时,其籽粒含糖量最高可达14.3%。  相似文献   
54.
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抗性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广义遗传模型方法,研究了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核抗性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控制,以显性效应为主.3个病害指标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性主要归因于加性效应,病斑数和病级之间还有显著的显性遗传相关.另外,根据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供试亲本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55.
秦泰辰 《种子》1990,(6):31-33
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近年都在1.6亿亩左右,1989年发展到近2亿亩。杂交水稻的长足进展,在稻谷增产上取得了巨大成绩。因此,作为杂交水稻基础材料的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遗传基因组成问题,成为从事水稻杂优育种工作者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就当前栽培面积最大的野败型杂交籼稻的遗传基因组成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玉米密植程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9个玉米密度试验的资料,论述了:(1)不同密度下玉米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回归方程;(2)不同密度下玉米40个性状项目的变化规律及其回归方程;(3)生产水平及肥料数量对玉米密度的影响;(4)不同密度下玉米群体的小气候特点。供试密度从每亩1,000—8,000株。  相似文献   
57.
以杨甜1号超甜玉米为试验材料,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研究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去苞及漂烫等条件对籽粒含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含糖量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降低程度则因贮藏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2)在所研究的贮藏条件中,对含糖量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在室温(28℃)至-40℃范围内,经过相同的贮藏时间后,温度越低,籽粒中含糖量越高。(3)去苞贮藏效果优于带苞贮藏。(4)溧烫后贮藏会加剧水分及糖分损失  相似文献   
58.
爆裂玉米引入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休闲食品在我国尚未普及。着重介绍了爆裂玉米的来源与国外研究简况和产业发展的概况。同时简要说明我国爆裂玉米的生产、研究进展。对爆裂玉米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做了概要的论述。并对爆裂玉米品质进行了评述,指出爆裂玉米品质应视为一种自然属性,其改良重点在于适口性和芳香味。  相似文献   
59.
紫(黑)糯玉米问世倍受青睐.但欲育成青穗用与淀粉用的丰产的杂种,难以近期实现.其因是受转座子遗传效应和环境的影响.文中择要介绍了紫(黑)糯玉米的各殊育种途径,制种要点,并对市场开拓各色品种寄予瞻望.同时,还引用"阈值"(Threshold Value)与"潜默知识"(Tacit Knowledge)二词,阐明育种工作的问题,以引起育种者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