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178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147篇
  251篇
综合类   1011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560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71.
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代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克氏棉(G.bickii Prokh)种子形成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特点、色素腺体与棉酚含量的动态关系及其分子机理进行探究。【方法】以比克氏棉为材料,进行组织切片观察、棉酚含量测定并分析对种子萌发期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基因的表达谱。【结果】比克氏棉在种胚形成过程中,子叶上形成大量色素腺体原,并在种子萌发后12 h形成腔体结构,转换成成熟的色素腺体;比克氏棉种胚形成过程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均未检测到棉酚,但从种子萌发12 h开始可以检测到较低含量的棉酚。种子萌发期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GoPGF基因在比克氏棉种子萌发12 h的子叶上表达量较高,与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成有关;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PS)基因在种子萌发24 h的子叶上表达量较高,可能与棉酚向子叶色素腺体转运有关;CYP706B1基因在种子萌发0 h较高,HMG1基因在种子萌发0 h、36 h和48 h的子叶上表达量均较高,说明这两个基因与种子萌发后色素腺体腔的形成有关,并参与棉酚的贮运;杜松烯合酶基因(CAD1-A)和HMG2基因与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成无密切关系。【结论】种子萌发后的12 h为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的关键时期,且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与棉酚出现的时间具有同步性。GoPGF、FPS、CYP706B1、HMG1参与色素腺体的形成及棉酚的转运。  相似文献   
72.
对云南、四川、湖北、贵州、重庆等省市油橄榄(Olea europaea)园的昆虫进行了调查,已定名的有23种,以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和一种鳞翅目(Lepidoptera)蛀干害虫发生严重,其次是大粒横沟象(Dyscerus cribripennis)。并在文内借鉴其它害虫的防治方法提出了利用生物农药B.t(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阿维菌素,天敌昆虫白蛾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昆虫致病线虫(Steinernema bibionis)等,灭幼脲,高效低毒的烟碱类(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农药防治害虫。  相似文献   
73.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我国机械产业的发展,同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日益激烈市场竞争对于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占有重要地位,并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以下就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4.
人兽共患寄生虫种类多、宿主广泛且危害严重。血吸虫病、棘球蚴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等是常见的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类和家畜饱受寄生虫病的危害,这对公共卫生和畜牧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群是控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流行的综合防控措施。在综合防控策略中,疫苗的使用是切断循环链、控制乃至消灭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理想和有效途径之一。选用高效的抗原筛选方法挖掘潜在的疫苗候选分子是开发疫苗的前提和关键。抗原筛选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研究者发掘出了更多新抗原和保护性多肽。现有的抗原筛选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粗抗原筛选法、cDNA文库筛选法、蛋白质组学筛选法、生物信息学及多组学技术联合筛选法。很多抗原筛选的方法是伴随寄生虫疫苗研究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粗抗原筛选法是基于抗原抗体相互反应的免疫学原理而设计的,此方法筛选的天然抗原可引起机体较强的免疫反应;cDNA文库筛选抗原的优势在于筛选更有针对性,所以候选产物的成分更单一、明确;蛋白质组学筛选法是基于质谱而兴起的一种筛选技术,它既可对未知蛋白组分进行鉴定,还可对鉴定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在未知分子的发现和功能特殊的靶分子筛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及多组学联合筛选技术使得抗原筛选逐步进入了多维、立体的筛选模式,也使得候选抗原及其表位的功能研究更加深入,这为基因工程疫苗和多肽疫苗候选分子的筛选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5.
根据北方地区免耕作业的农艺要求,设计了2BQM-6型气吸式免耕播种机,实现了破茬、开沟施肥、播种及覆土镇压等联合作业。在此基础上,针对免耕条件下作业地面平整度较差等因素所造成的播种深度变动大的问题,研究了播种深度调节机构和相应的参数。通过ADAMS软件对播种单体进行建模分析,研究其仿形机构不同参数对仿形效果的影响,寻求最佳仿形时的最优参数范围,以满足不同农作物种植深度不同的要求。该调节装置具有调节范围广、灵活及易于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76.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源药剂对韭蛆幼虫毒力及亚致死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印楝素、莨菪碱、烟碱和苦参碱对韭蛆幼虫毒力较高,其毒力与阿维菌素差异不大。苦参碱和印楝素亚致死剂量处理试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并抑制成虫产卵,成虫产卵率下降;此外,苦参碱和印楝素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和辛硫磷也显著延长。盆栽试验证明,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半剂量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对韭蛆控制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噻虫胺与烟碱混用对韭蛆控制无明显的增效作用。因此,推荐生产中采用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共同控制韭蛆。  相似文献   
77.
为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相互关系,以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25 a、34a和43 a)为研究对象,以沙质草地为对照,采用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法对不同土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从25 a到43 a,土壤细菌网络总边数增多,平均路径长度降低。土壤深度由0~10cm到10~20 cm,人工林土壤细菌网络总边数减少,平均路径长度升高。与沙质草地相比,人工林土壤细菌网络总边数较少。(2)25 a人工林关键菌种隶属于嗜酸菌目(Acidimicrobiales)、RB41和MB-A2-108,34 a人工林关键菌种隶属于Gaiellales,43 a人工林关键菌种隶属于Gaiellales、RB41、Subgroup_7、Subgroup_6、和DA101_soil_group,草地关键菌种隶属于匿杆菌门(Latescibacteria)。(3)全氮、氨氮、微生物碳含量和脲酶酶活性对土壤细菌网络中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部分细菌有显著正相关影响(P<0.05);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含水量以及速效磷含量对土壤细菌网络中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部分细菌有显著负相关影响(P<0.05);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细菌网络中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部分细菌既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又有显著负相关影响(P<0.05)。樟子松人工林从25 a到43 a,土壤细菌网络愈加复杂和紧密,土壤深度由0~10 cm到10~20 cm,网络复杂性和紧密度降低;与草地相比,人工林土壤细菌网络复杂性较低。43 a人工林土壤细菌网络关键菌种类型数量最多。另外,土壤细菌网络受土壤有机质影响最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并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8.
本文对台州市柑橘黄龙病历年发生情况进行了概述,对台州市近二十年行之有效的柑橘黄龙病防控经验进行了阐述,即采取“挖治管并重,综合防控”的总方针,坚持推广以春防、夏防和秋冬防相结合的“三防”,把好种苗检疫关、疫情普查关、病株挖除关、健株栽培关、木虱防治关等“五关”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以及加强政府领导、加强目标考核、加强宣传培训、加强工作部署、加强财政投入、加强示范推广、加强工作督查等“七加强”措施,以确保台州市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9.
植物病毒病给蔬菜生产带来很大影响,目前蔬菜病毒防控主要采用非药剂措施,广谱抗病毒剂效果有限,需要基于新的药物靶点开发新的病毒抑制剂。G-四链体(G4s)是一种特殊的核酸高级结构,其在病毒基因组中的形成或解链可调节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进而影响病毒增殖。一些可调节G-四链体结构稳定性的小分子呈现出抗病毒活性,使得G-四链体有望成为新的抗病毒药物的靶标。番茄丛矮病毒(tomato bushy stunt virus, TBSV)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植物病毒,有关其基因组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分子机制已研究得较为成熟,是一种研究病毒与寄主互作的模式病毒。揭示TBSV中G-四链体的结构及功能,有望为植物病毒基因中G-四链体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TBSV基因中鉴定出两条保守的、潜在的G-四链体可形成序列(putative G-quadruplex sequences, PQS)——TBSV-PQS2和TBSV-PQS4;通过紫外、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CD光谱)方法筛选出与TBSV-PQS2和TBSV-PQS4互作的G4配体;通过烟草体内侵染性克隆试验发现,G-四链体配体...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不同比例的神曲提取物对蛋鸭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00日龄广西麻鸭母鸭240只,总共分成4个组,即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每组四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于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000、1500 mg/kg的神曲提取物,预饲期7 d,正式期35 d。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日均采食量最高,与试验Ⅰ、Ⅱ、Ⅲ组相比高出了8.89%、10.83%、13.12%(P <0.05),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对照组、试验Ⅰ、试Ⅱ、Ⅲ组之间的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Ⅲ组产蛋率最高,与试Ⅰ组相比提高了10.60%(P <0.05),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5.58%(P <0.01),试Ⅱ组次之,与试Ⅰ组相比高出了9.37%(P <0.05),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4.18%(P <0.01),试Ⅰ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54%(P <0.01),试Ⅲ组与试Ⅱ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Ⅲ组的饲料转化率最高,试验Ⅱ、Ⅲ组的料蛋比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