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9篇
  58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三峡重庆库区甜橙叶片矿质营养丰缺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三峡重庆库区甜橙叶片矿质营养丰缺状况,2009年对库区5个甜橙主产县200个甜橙园4 ~ 6月龄营养性春梢叶片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甜橙叶片营养明显失衡,N和Fe含量很高,P、Zn和Mo比较适宜,K、Ca、Mg、Cu和Mn含量较低,而B含量严重不足。叶片N、P、K、Ca和M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34 ± 5.92)、(1.40 ± 0.21)、(11.00 ± 3.04)、(25.27 ± 8.53)和(3.34 ± 0.89)g · kg-1,Fe、Cu、Mn、Zn、B和M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5.00 ± 40.55)、(5.38 ± 2.59)、(33.69 ± 6.33)、(34.30 ± 17.91)、(23.68 ± 14.24)和(0.79 ± 0.49)mg · kg-1,且N和Fe处于高量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39.5%和53.0%,P、Zn和Mo在适宜范围的比例分别为75.5%、83.5%和70.5%,K、Mn和Mg处于低量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0.3%、37.5%和20.0%,B、Ca、K、Cu在低量及以下水平的比例分别为76.5%、64.0%、57.3%和51.0%。库区大部分橘园叶片B含量严重不足,生产上需要重视补充B肥;同时生产上需根据甜橙叶片营养诊断结果,适量补充Ca肥和K肥,以满足柑橘营养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02.
长期施钾对紫色土稻麦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中,长期施用钾肥对紫色土钾素含量变化及钾肥产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钾明显提高稻麦产量,维持紫色土有效钾的平衡;长期秸秆还田并配施化学钾肥是维持紫色土钾库平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3.
绿肥覆盖对紫色土坡耕地柑橘园氮磷流失的阻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紫色土坡耕地不同绿肥覆盖对柑橘园径流和养分流失的阻控效应,在田间径流小区设置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var.)、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和清耕对照4个处理,定量监测了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的径流及氮磷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周年内绿肥覆盖可显著降低8.7%~27.0%的地表径流量、30.1%~50.6%总氮流失量和32.4%~62.9%总磷流失量。绿肥覆盖对径流和养分的阻控效应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整体表现为黑麦草>光叶苕子>二月兰。与清耕对照相比,黑麦草覆盖使径流中总氮、可溶性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流失总量分别减少50.6%,47.0%,49.5%和48.1%;总磷、可溶性磷和磷酸盐流失总量分别减少62.9%,62.6%和62.6%。此外,绿肥覆盖对不同形态养分的阻控效应也有所不同,其径流液中以可溶性氮和颗粒态磷的流失占比最大,分别占总氮和总磷的59.6%~67.0%和68.6%~71.8%。综上,绿肥覆盖栽培能有效降低紫色土坡耕地柑橘园径流及氮磷的流失,其中以覆盖栽培黑麦草和光叶苕子较好。研究结果为紫色土坡耕地柑橘园水土保育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有机肥对柑橘苗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年生柑橘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柑橘幼苗根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 果表明:施用适量有机肥能促进柑橘幼苗的生长、降低柑橘的根冠比并促进柑橘幼苗对各养分的吸收.与对照相 比,低有机肥用量显著增加了柑橘苗期的总根长、根表面积.中等用量有机肥处理(8%)和商品有机肥处理与其它 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柑橘苗期的根体积和平均直径,二者对提高根系寿命和根系呼吸强度均具有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氯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是含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中氯离子含量和盐指数都较高,关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未见报道。论文旨在明确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探明含氯化肥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机理,为含氯化肥的科学施用和土壤肥力的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开展22年的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集含氯处理(含氯化肥配合稻草还田,(NPK)Cl+S)与不含氯处理(NPK+S)、以及不施肥对照(CK)和单施化肥(NPK)的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含氯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种类及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长期施用含氯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NPK+S)相比,含氯化肥(NPK)Cl+S稻季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NPK+S)的35.7%、18.0%、69.8%,麦季土壤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的31.6%、24.5%、75.6%。主成分分析表明,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作为土壤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优于酸性和中性磷酸酶、硝酸盐还原酶。PLFA分析表明,含氯处理微生物量和种类最低,比等养分不含氯处理PLFA生物量降低24.7%,比对照降低43.2%;施用含氯化肥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及数量,G+细菌显著降低,对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小;微生物种群量的减少与含氯处理土壤pH降低和酶活性下降有关。长期施用含氯化肥作物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含氯处理比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水稻季产量和周年产量22年平均下降6.8%、3.3%。【结论】长期施用双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引起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及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并表现出一定的减产趋势。建议不要长期施用双氯化肥,尤其要避免长期施用氯离子含量高的氯化铵。  相似文献   
106.
锦橙裂果的钙素营养生理及施钙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矿质营养与锦橙裂果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探讨钙在锦橙裂果中的作用及其对果皮酶活性的影响,为有效降低柑橘裂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对北碚447锦橙果园的调查研究和采样分析,研究裂果和正常果功能叶片、果皮和果肉中N、P、K、Ca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采用田间试验在花前及幼果期进行喷钙处理,研究钙对裂果及果皮结构物(果胶)及其水解酶类、活性氧清除酶类、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裂果植株叶片和裂果果皮、果肉中的钙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裂果率与果皮中的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裂果果皮中PPO、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的活性较高,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较低;果实的裂果率与果皮中的PPO活性成显著正相关,与CAT活性和原果胶(PP)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喷钙处理显著降低了果皮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PPO、POD、PG、CX活性,提高了SOD、CAT活性以及原果胶含量。【结论】果皮中钙含量不足导致细胞壁水解酶(PG、CX)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维持果皮强度和延展性的原果胶含量降低是锦橙裂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外源喷钙能显著降低果实膨大期的裂果率,喷施钙肥是减少锦橙裂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7.
不同品种有机肥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探讨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云烟8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有机氮用量相同(占总氮量的20%)的条件下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1)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上等烟叶比例,提高烤烟‘云烟85’的产量和产值(除土杂肥),烟叶产量提高了49.7~219 kg/hm2,产值提高了890.2~3081.1元/hm2。(2)配施有机肥能使其化学成分更趋于协调,提高烤烟‘云烟85’的品质。(3)在5种供试的有机肥中,以油枯和秸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8.
减量施肥下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和土壤养分平衡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目的】我国化肥过量施用现象普遍,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生产。研究化肥减量施用对小麦产量、籽粒灌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四川盆地进行了两个大田试验,以习惯施肥 (N、P2O5、K2O 分别为 180、120、45 kg/hm2) 为对照,设置减量施肥 (N、P2O5、K2O 分别为 96、60、45 kg/hm2) 处理,测定了小麦产量及构成、籽粒灌浆、花后干物质转运、旗叶叶绿素含量、养分平衡和肥料利用率。【结果】与习惯施肥相比,减量施肥下小麦产量、穗数、穗粒数没有显著变化,小麦–玉米轮作田块小麦千粒重显著提高 5.8%。根据 Logistics 方程拟合结果,减量施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轮作田块小麦理论最大千粒重,渐增期、缓增期籽粒净增重,对其他灌浆参数影响不显著。减量施肥下小麦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增加 28.5%、17.5% 和 20.7%,但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下降速度加快。习惯施肥和减量施肥土壤氮素盈余分别为 22.6 和 –30.2 kg/hm2,土壤磷盈余分别为 80.4 和 22.8 kg/hm2。减量施肥后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表观回收率比习惯施肥提高 79.2%、69.1% 和 27.9%,磷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表观回收率提高 91.1%、72.7% 和 68.5%。【结论】本试验的两年时间内,减量施肥可以维持小麦产量,促进小麦干物质转运及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但花后功能叶衰退加速。减量施肥下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壤磷素盈余降低,土壤氮素亏缺,需要在确保维持小麦产量、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减氮量。  相似文献   
109.
土壤非交换性钾的释放总量和释放速率是土壤供钾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CaCl2连续提取的方法研究了22年长期不施肥(CK)、NP(不施钾肥)、NPK(施钾肥)、NPKS(钾肥与秸秆还田配施)和S(单施秸秆)对紫色土非交换性钾释放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紫色土钾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当运用不一样的施肥处理紫色土非交换性钾的释放全部是前期迅速释放、后期缓慢平稳释放的特点.采用4种动力学方程对紫色土交换性钾的释放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前期快释放阶段(1~168h)用Elovich方程(对数曲线方程)模拟最佳,释放量占全过程的74.2%~77.0%;后期慢释放阶段(168~1 472h)用抛物线方程模拟效果最佳.不同处理土壤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大小为:S原始土壤NPKS、CKNPKNP,长期不施钾肥的NP处理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速率比NPK处理低18.3%,比试验前土壤低26.7%;该处理土壤的非交换性钾累积释放量(133.32mg/kg)仅占NPK释放量的78.69%;化肥配施秸秆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量为176.26mg/kg,释放速率为16.13mg/kg·h~(-1)略高于氮磷钾施肥,秸秆还田能够提高紫色土供钾能力.  相似文献   
110.
基础地力对黄壤区粮油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黄壤是中国重要的地带性土壤,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对于地区粮食安全和经济民生至关重要。研究黄壤区主要粮油作物基础地力特征,评价地力对粮油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为黄壤耕地地力保育和区域作物绿色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于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黄壤区开展的3 515个田间试验(马铃薯434个、油菜525个、玉米1 318个、水稻1 238个),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对照(CK)和氮磷钾肥(N2P2K2)处理作物产量;基于作物估计方法,分析了粮油基础地力产量和地力贡献率特征;采用直线拟合和边界线分析评价了基础地力对作物施肥产量及产量差的影响;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了基础地力对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黄壤区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平均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10.8、1.13、4.57和5.73 Mg·hm~(-2),平均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0.8%、49.0%、59.0%和70.8%;基础地力产量越高,地力对作物施肥产量的贡献率越大。作物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显著正相关,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的直线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476、0.284、0.382和0.366(P0.001)。边界线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4种作物的施肥产量潜力分别为42.8、4.07、11.8和12.4 Mg·hm~(-2);随着基础地力的提升,作物施肥产量差降低,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加。【结论】提升基础地力能够提升作物施肥产量,降低产量差,有利于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