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桑枝蚕沙栽培杨树菇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兴荣 《中国蚕业》2008,29(4):30-31
以桑枝和蚕沙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的配方栽培杨树菇,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桑枝蚕沙栽培杨树菇是可行的,杨树菇菌丝在桑枝和蚕沙为主的2种不同配方中均能正常生长、出菇。配方A(桑枝60%、蚕沙38%、蔗糖1%、石膏1%)菌丝长势好、粗壮、整齐,菌丝生长满袋天数为25d、杨树菇的产量为5.70kg、生物转化率为89.1%,与对照配方(棉籽壳60%、锯末20%、玉米粉17%、蔗糖1%、石灰1%、石膏1%)相比,菌丝生长满袋天数(28d)提前了3d、杨树菇的产量(5.47kg)略有增加,生物转化率(85.5%)高了3.6个百分点,综合各项各项指标以配方A栽培杨树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昆虫响应非生物胁迫——表达热休克蛋白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昆虫体内大量表达的热休克蛋白(Hsps)对昆虫生存是重要的调节者。昆虫对环境中出现的非生物胁迫如热激,紫外照射,化学,农药等的应答方式是诱导表达不同的Hsp。本研究综述了面对各种非生物胁迫,昆虫采取表达热休克蛋白的策略,以及Hsps在昆虫生存中所涉及的管理与调节作用的相关信息,还特别归纳了HSPs在重要经济昆虫家蚕中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细胞机制及在生物学,生理及分子进程的特殊功能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危害与流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作为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重点省份之一,近年来桑园面积已发展到8万hm^2,占全国桑园面积的9.3%,位居全国第5位。全省有45个县(市、区)栽桑养蚕,已形成了金沙江流域、珠江流域、滇中、滇南、滇西蚕桑产业带,蚕区分布在海拔300-2 200 m区域。随着桑园面积的快速发展,养蚕技术和养蚕设施显得相对落后,家蚕血液型脓病呈扩大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桑园及周边不同寄主植物粉虱类害虫种类、分布,为桑园粉虱生物学基础研究及提高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粉虱发生季节,采集云南蒙自市草坝镇桑园及周边的桑树、薄荷、丝瓜、辣椒、黄瓜、青菜、假柿木姜子等7种寄主植物上危害的粉虱样本,分别提取其基因组,利用线粒体mtDNA COⅠ基因片段标记,截取其代表序列679bp片段与国内外代表性粉虱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鉴定危害不同寄主植物的粉虱种类.[结果]辣椒(LJ)、薄荷(BH)、丝瓜(SG)、青菜(QC)为寄主的粉虱种群与烟粉虱B型间遗传距离小于0.003,同源性大于97%,聚为同一发育分支;黄瓜(HG)、假柿木姜子(JSM)为寄主的粉虱出现种群分化:JSM1、HG2与烟粉虱B型间遗传距离为0.002,同源性为98%,并聚为同一分支,JSM2、HG1与温室白粉虱同源性为100%,并聚为同一分支;桑粉虱与各比对粉虱的遗传距离在0.234~1.372,桑粉虱作为独立分支存在.[结论]桑粉虱只危害桑树;桑园周边的辣椒、薄荷、丝瓜、青菜植株上粉虱种群皆为烟粉虱B型,而黄瓜、假柿木姜子植株上的粉虱为烟粉虱B型与温室白粉虱,两者混合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掌握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能力,为挖掘具有特色的家蚕抗病材料及培育适应当地的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龄起蚕经口添食相同浓度病毒、逐日调查存活率的方法,对200个家蚕品种(品系)进行BmNPV抗性评价和筛选;并通过接种后每日存活数、各发育时期存活率等指标分析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的抗性水平、发病死亡规律、不同抗性品种的发病死亡时期及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抗性差异.[结果]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抗BmNPV的品种有731、795、854B、872A、966B、B黄肉色茧、P50、山河B、选二甲白和竹印,感病品种包括955、242A、242B、963B、DW3、锦秀A、锦秀B、日、野乙和云夏A油.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首次出现死亡差异的时间截点分别是接种后96和48 h,二者相差48 h;部分抗病品种在秋季对BmNPV的抗性水平低于春季;同一家蚕品种A系和B系的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大多数品种的抗BmNPV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其中P50为BmNPV抗性最强品种.对未知品种进行抗BmNPV测定时,可选择接种后168 h作为抗性评价的时间截点.  相似文献   
1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饲养季节家蚕雄蛹睾酮含量。结果显示,家蚕雄蛹睾酮含量在10个供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供试的10个品种中,含量最高的是菁松×皓月(41.28 ng/g),含量最低的是日新×H05(17.71 ng/g);含量在20~30 ng/g范围内的居多,共有6个品种;含量在30~40 ng/g范围内的有2个品种。在不同的饲养季节采集的家蚕品种云7、菁松×皓月、云7×云8雄蛹睾酮含量春季夏季秋季(P0.0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回交法,利用常规家蚕品系红云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平28,育成了新的日系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4,并与限性皮斑中系品种蒙草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蒙草×红平4.经实验室和农村鉴定,蒙草×红平4的雄蚕率达98%以上,健康易养,茧丝质优,产量和产值稳定,是一个优良雄蚕品种,适宜云南春季和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8.
资源昆虫蚕蛹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应用昆虫资源的国家,据资料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先民随生活定居已把野蚕驯化在室内饲养,并利用茧丝纺织衣服。古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以丝绸为先导,蚕种、桑种及生产技术向国外传播,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蚕桑生产。在蚕桑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应运而生。蚕蛹是蚕桑生产副产物,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民就知道利用蚕丝和蚕蛹。《齐民要术》中有“可作弃蛹,以御宾客”的记载,把蚕蛹列为宴席中的美味佳肴。秦……  相似文献   
19.
邵榆岚  唐芬芬  白兴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69-11172
转基因抗病毒作为病毒防治的新途径,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要。文中结合家蚕病毒病转基因防治的研究工作,对目前已形成的转基因抗病毒策略及其在家蚕中的应用研究展开综述,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浅谈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种性保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家蚕品种选育通常还是采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新型育种技术在家蚕育种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尚处于探索阶段.短期内还不能实用化).由于有限的家蚕资源经多年反复利用,已经很难让新育成的家蚕品种的经济性状出现较大的提升.而平衡致死系的利用研究,为家蚕的品种选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在1996年引进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资源后,就致力于雄蚕品种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现在已经选育出适合我国大部分蚕区使用的雄蚕品种--秋华×平30、秋丰×平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