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因运输应激引起的各类疾病是困扰肉牛养殖业发展的难题,不少牧场肉牛运输入场后的发病及死亡率较高,增重水平低,严重影响生产经济效益的发挥。运输应激综合征的发生通常是由多种不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激会干扰动物正常生理机能,降低牛只免疫力,常会引发支原体为主继发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呼吸道、消化道甚至全身病理性反应。病牛由于营养摄入不足而机体脂肪蛋白消耗增加导致极度消瘦。犊牛的生理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对应激因素尤为敏感。本文对犊牛运输应激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运输相关应激因素,以及评估运输应激的指标和方法,以期降低运输应激导致的不良影响,改善运输犊牛的健康和福利。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实践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张掖地区肉牛养殖规模,饲料资源情况和牛群资源现状,分别比较不同肉牛育肥生产养殖规模的经济效益.表明饲料成本的投入明显影响肉牛育肥的效益,以规模养殖的效益为较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粒径大小对犊牛采食量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36头25日龄左右的健康荷斯坦犊牛,按日龄、体重大小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12头,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相同配方的颗粒直径分别为4mm、6mm和8mm的开食料,试验预试期7d,正试期30d.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粒径4mm组犊牛的平均增重高于6mm和8mm组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动物试验对比新产牛日粮中不同脂肪酸添加比例对其泌乳性能的影响。分别选取35 头荷斯坦新产牛作为参试动物,分为试验组I、试验组II和对照组。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脂肪性添加物;试验组I饲喂脂肪酸钙添加剂,其中脂肪酸占比为C16:0∶C18:1=51.00%∶35.00%;试验组II饲喂棕榈脂肪粉添加剂,其中脂肪酸占比为C16:0∶C18:1=80.00%∶8.00%,保证各组日粮的泌乳净能和粗蛋白水平一致。试验全期对照组与试验组II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都极显著高于试验组I(P<0.020),分别增加2.470 kg和2.070 kg,对照组与试验组II间无显著差异。试验全期对照组与试验组II的产奶量都极显著高于试验组I(P<0.020),分别增加3.560 kg和3.500 kg,对照组与试验组II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试验组I和试验组II之间的体重无显著差异,试验组II失重最小为64.100 kg,对照组失重最大为87.500 kg,相差23.400 kg。综合分析,日粮中添加脂肪粉(C16:0∶C18:1=80.00%∶8.00%)对产后泌乳性能以及减少产后体脂动员、维持体况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结合瘤胃尼龙袋法测定的饲料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和有机物发酵率,计算日粮的瘤胃能氮平衡,使日粮配合更合理,同时满足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对可发酵有机物和降解蛋白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采用消化试验研究肉牛日粮精料中麸皮比例对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一致(369.5 kg±37.8 kg)的杂交后备母牛(西门塔尔牛(♂)×中国黄牛(♀))24头,随机分为6组,即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和Ⅵ组,每组4头,分别定量饲喂6种不同麸皮水平的精料日粮(3.5kg/d),粗料(青贮)自由采食;各试验组精料麸皮水平分别为0%、10%、20%、30%、40%和50%;预饲期20 d,试验期30 d,试验最后7 d收集全部粪样。结果表明:日粮精料中麸皮水平对日粮有机物(OM)、粗蛋白质、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麸皮水平日粮的OM、CP、淀粉和NDF的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变化范围分别为49.40%~55.52%、48.56%~53.90%、88.87%~93.29%、48.11%~57.91%。  相似文献   
17.
菜籽饼(粕)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文章主要阐述了菜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作用机理,以及这些抗营养因子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泌乳早期产生的蛋白负平衡现象,向泌乳牛日粮中补饲过瘤胃蛋氨酸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但过瘤胃蛋氨酸的实际使用效果存在差异。近年的氨基酸平衡理论中,认为奶牛代谢氨基酸若过量供给,会抑制其乳蛋白的产生,但该理念目前尚存争议。本试验通过在生产实践环境下,对大样本泌乳牛开展过瘤胃蛋氨酸的补饲试验。试验发现每头牛每天补饲12g过瘤胃蛋氨酸,新产期(产后1~30d)的泌乳牛产奶量会出现显著的下降(P=0.011),而同一牛群在高产期时,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与近年奶牛氨基酸营养研究中总结的代谢蛋白供给-乳蛋白产量模型的设想相符合。基于新理念,奶牛的蛋白营养调控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寻找最适合的添加量。同时,旧模型中保持一定赖蛋比的理念依然是奶牛氨基酸平衡的重要参考。若需要进一步验证新奶牛氨基酸平衡模型,应设计自身对比的饲养试验继续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