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01.
河南某猪场突然发生一种具有高热、跛行、明显神经症状,耳、四肢、腹下皮肤发绀,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解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综合分析,确诊为猪瘟和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2.
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多种生物体内的金属酶,与铜(Cu)、锌(Zn)、铁(Fe)、锰(Mn)等微量元素代谢有密切关系.该酶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已成为化学、生物学、医学、食品科学和畜牧兽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其来源、种类和分布,结构和理化特性,基因克隆、表达和调控,蛋白的制备,开发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3.
1发病情况 2006年4月中旬河南新乡辉县某养猪场68头2月龄以下的猪陆续发病,至5月上旬,发病47头,死亡22头。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04.
对7批近百只接种油乳剂型疫苗的病鸡尸体进行大体剖检,组织学检验,病源学检验,发现接种油乳剂型疫苗后10天左右,有10~30%(有时高达78.6%)鸡在注射接种局部发生病理性损伤。这些损伤有:组织坏死、瘤样增生(肉芽肿性炎症)、蜂窝织炎等。对鸡的影响有:死亡、生长发育迟滞等,同时也使肉尸卫生质量下降。提议加强油乳剂型疫苗的生产、质量监察,也提请注意研究油南残留对食用者有无危害。鸡用油乳剂型疫苗应用十分广泛,在预防传染病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良反应,本文报道作者近几年发现的油乳剂疫苗接种后引起的局部病理学反应。经观察这些病理反应有:严重蜂窝织炎、组织坏死、肿瘤样增生、“肿头病”等,这些不良反应带来的后果有:死亡、生长发育迟滞、肉尸卫生质量下降等,发生率在10~30%左右,竟有高达78.6%者。这种情况应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5.
禽流感(AI)是由正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其它野禽均可感染。感染后可表现为亚临诊症状到无症状带毒等多种形式。以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呼吸困难、拉黄白色稀粪为主要特征。由于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漂移 ,其毒力及血清亚型不断变化给该病的诊断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 ,鉴定疫区病毒特性对预防AI的爆发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该病的流行特点及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报告于后。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病料来自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禽病研究所接诊检验的病、死鸡 :禽流感A型NP抗原标准阳性血清 ,…  相似文献   
106.
根据GenBank中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F1基因序列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的克隆位点,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方法获得了F1基因;将F1双酶切产物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得到的重组子命名为pET-F1。用IPTG进行诱导将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进行了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NDV F1在pET-F1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其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1 ku。表达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DV的免疫特性和分子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用RT-PCR法从NDV Lasota疫苗株中扩增出HN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T-HN.设计了1对引物,用PCR法扩增出HN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442~1 734 bp共1 239 bp),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构建重组质粒pET-HN.用IPTG诱导使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NDV HN主要抗原表住基因在pET-HN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其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28 kD.同时,通过试验摸索并确定了表达HN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的最佳诱导条件:IPTG终浓度为0.4 mmol·L-1,诱导时间为4 h,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108.
B细胞亚群与牛白血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头流行性白血病病牛,用8种单克隆杭体(McAb),经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检测法,观察了其免疫病理组织变化和外周血及肿瘤组织的B细胞亚群变化。结果7例病牛的BoCD5、BoCD11b和sIgM为阳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来源于B1a细胞;1例病牛的BoCD11b和sIgM呈阳性反应,而BoCD5则呈阴性反应,说明该肿瘤细胞来源于B1b细胞。另外,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组织切片上在浸润的淋巴细胞中不仅见有较多的CD3和CD5阳性细胞,而且也见有较多的CD3和CD5阳性肿瘤细胞。表明流行性牛白血病的肿瘤细胞主要来源于Bla细胞,其他类型的淋巴细胞也有可能突变为白血病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S1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S1抗原集中区目的基因,长度为198 bp,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S1,转化至宿主菌Rosetta(DE3)后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表达获得1条特异性蛋白条带,其分子质量大小为33.0 ku,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与IBV鸡阳性高免血清反应,被GST标签单抗识别,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正确表达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本研究为制备IBV单克隆抗体奠定了抗原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原。近年来IBDV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世界养鸡业的发展,传统疫苗已不能控制IBDV的流行,迫切需要研制新型疫苗。IBDV VP2蛋白是重要的结构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因此,利用VP2蛋白制备IBDV重组疫苗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了IBDV VP2蛋白的作用及在不同表达系统中用VP2蛋白制备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BDV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