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1.
为探讨不同温度对北高丛蓝莓品种叶片气孔特征及其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机理,以2年生北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蓝丰’、‘公爵’和‘布里吉塔’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4个温度处理,即对照(25℃)、轻度高温(30℃)、中度高温(35℃)和重度高温(40℃),研究不同温度对北高丛蓝莓叶片气孔的结构和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及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显著提高‘布里吉塔’叶片的气孔密度,但却没有改变‘公爵’和‘蓝丰’叶片的气孔密度。同时,中度高温增加‘蓝丰’和‘布里吉塔’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和面积,但是对‘公爵’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不大;且高温导致‘布里吉塔’气孔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变得比对照更加规则,而对‘公爵’和‘蓝丰’2个品种的影响却很有限。此外,不同强度的温度处理导致3个北高丛蓝莓品种叶片的净光合反应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其最大值随着品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高温条件下北高丛蓝莓主要通过增加气孔的宽度和规则化气孔的空间分布提高光合效率。然而,不同蓝莓品种对叶片气孔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最终导致蓝莓叶片气体交换对增温的响应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蔓越桔是一类富含花青素的小浆果,但其花色苷组分及含量尚不清楚。为明确中国目前引进蔓越桔品种的花色苷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本研究以9个蔓越桔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DAD)对其花色苷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同时根据花色苷含量特征对蔓越桔品种进行聚类分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9个蔓越桔品种总花色苷含量变化范围为9.140 3~34.620 2 mg/100g,且均含有6种单体花色苷;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总花色苷含量以及单体花色苷比例之间均存在差异显著性。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品种在相对距离为5的水平上,可将其分成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史蒂文’,第Ⅱ类群为‘森特维尔’,第Ⅲ类群包含‘博蔓’、‘奥斯通’和‘克劳利’等7个品种,该研究将为蔓越桔品种的加工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蓝莓杂交育种工作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改善蓝莓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增强抗病性和耐贮性、提早或延迟果实成熟期等方面,北美在近10年开发出很多新的蓝莓品种,其中开发出北高丛蓝莓新品种31个,南高丛蓝莓新品种53个,兔眼蓝莓新品种24个,半高从蓝莓新品种3个,矮丛蓝莓新品种5个。从公布的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开发出的南高丛蓝莓新品种最多,北高丛次之,半高从最少,说明越来越多的蓝莓育种者越来越重视南高丛新品种的开发,这样可以将南高丛蓝莓的优良基因更好地开发出来,并将其逐步渗入到北高丛蓝莓品种中,以改善北高丛蓝莓的性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蓝莓杂交育种工作开辟新的领域,也将加快蓝莓的育种进程。本文综述了近10年北美蓝莓新品种资源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柱参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国石柱参生长的生态环境、采用的品种类型以及独特的栽培方式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国石柱参是在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采用特有的品种类型以及近于园参又不完全同于园参的栽培方式,经10a以上培育的具有野生人参基本形体特征和相应价值的高档次商品人参。同时,通过对12a以下各龄参生长特征的调查表明,石柱参生长缓慢,茎高、叶面积都较小,叶片瘦长,6-12年生叶形态基本上都为3枚和4枚掌状复叶,根部生长缓慢,芦头生长较快,12年已基本形成了山参的形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北方林区山野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日趋多样化,对天然食品愈来愈喜爱。山野菜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物资源,而且是天然食品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山野菜清淡味美、无污染、营养丰富。并且含有多种药用成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膳食品,目前已成为可获得高额利润的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商品。以山野菜为对象的林区采集业和加工业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我国笃斯越橘生长环境及其与落叶松和苔藓间组成的森林群落的种间适生环境的互创、土壤养分积累及养分供应、菌根作用、化感作用以及群落更新等生态学角度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笃斯越橘资源的合理保护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对花曲柳、蒙古栎、核桃楸等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状况、林下枯落物状况和土壤种子库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4种林型枯落物与天然更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枯落物对次生林的天然更新有一定的障碍作用,枯落物过多,有效更新幼苗数量就会减少,有效更新状况与枯落物的数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对辽宁东部清原森林生态实验站的花曲柳、蒙古栎、水曲柳3种林型种子进行带菌状况检测,将新成熟种子、在林下置放2个月和在林内枯枝落叶层下置放2个月的种子取回实验室,对其种壳表面上清液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计数分析,并把剥离种衣的种子在三大菌培养基上接种,检测其染菌状态,结果表明,在林内枯枝落叶层下种子菌落最多,林下对照种子次之,新成熟种子最少,种子随着时间延长,染菌几率急剧增多.  相似文献   
19.
为弄清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内环境因子,进而对落叶松林内天然更新的影响,在辽东山区对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5种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别为0%、10%、20%、30%和40%)。间伐后,对环境因子和更新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冠开阔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间伐后其林冠下光量子数量、地表平均温度、不同层次土壤平均含水量与空隙度大小成线形关系;落叶松人工林间伐一年内,更新树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变化,而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都明显增加(p<0.05)。更新树种数量增加与树种特性有关,增长幅度为阳性树种>耐荫树种。所有的更新树种中,对林冠开阔度变化响应最大的是黄波罗(Phellodendronamurense)。实验结果证实了辽东地区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后,更新数量变化与周围保留的树种分布、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有关。图9表2参43。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7 a生北高丛越橘、半高丛越橘、矮丛越橘在辽南地区棕壤条件下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以高丛越橘、半高丛越橘较大,矮丛越橘较小;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以1~3 mm的根系最大,其次为≤1 mm的根系,大于3 mm的根系所占比例较小;根长密度以北村、斯卫克、康维尔较大,北陆、美登较小;不同径级根系根长密度占总根长密度的比例以≤1 mm根系最大,其次为1~3 mm的根系,大于3 mm的根系所占比例较小;5个越橘品种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垂直分布深度在30~40 cm以内,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其中康维尔和北村集中分布在0~10 cm土层中,美登集中分布在10~20 cm土层中,北陆和斯卫克在0~20 cm土层内分布相对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