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王玉民  刘全练  吴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330-330,356
20 0 0年安徽省宿州市科技园果树试验站引进秋姬李 ,通过 4年的引种栽培观察 ,表现为果实晚熟、质优、香甜、可食率高、耐贮运 ,丰产稳产 ,抗细菌性穿孔病能力强 ,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52.
为了解东北地区小粒大豆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特点,利用21对SSR引物对来自东北不同地区来源的44份小粒大豆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4份东北地区小粒大豆品种(系)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5.5个,等位变异数在3~11个之间,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在0.309 1~0.8157之间,平均为0.629 7.利用6对高多态性的SSR引物构建了 44份小粒大豆品种(系)的指纹图谱,可以有效区分44份小粒大豆材料.44份小粒大豆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25~0.9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份小粒大豆材料可以分为5个类群,可以反映不同来源的小粒大豆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可为小粒大豆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利用花药培养培育草莓无病毒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对利用花药培养培育草莓无病毒苗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从取材、接种、诱导、再生、增殖、生根到移栽做了一系列工作。试验结果表明:1.草莓花药培养用外植体以花粉发育到单核期的花药为宜,不同品种草莓花粉发育到单核期时花蕾大小不尽相同。2.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以MS附加BA2.3mg/L、NAA2.0mg/L的培养基为好;再生植株以1/2A(去除生物素)附加BA0.5mg/L、GA30.1mg/L、三十烷醇2.0mg/L的培养基为好;增殖培养基以MS附加BA0.5mg/L的培养基为好;生根培养基为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3.在试管苗移栽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是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4.
苜蓿子叶体细胞胚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 草,全世界种植面积约3300万hm2,我国约133万 hm2.苜蓿营养丰富,含粗蛋白质17%~20%,是多种畜禽喜食的优质蛋白饲料.苜蓿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 70年代,30年来,国内外采用的外植体种类繁多,如茎 尖、叶片、茎段、幼芽、子叶、下胚轴、上胚轴、花药、花 粉、种子、胚珠、根、叶柄等.  相似文献   
155.
Bar基因转化草原1号苜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丁膦的Bar基因导入草原1号苜蓿,经叶片筛选试验证实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Basta具有抗性,通过多聚白酶连式反映检测,初步证实目的基因已转入到苜蓿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6.
SQUAMOSA启动子结合蛋白样(SPL)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为明确大豆SPL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保守结构域、亚族种类、进化关系等,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SPL家族基因进行分析。本研究从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得到43个SPL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到5个亚群。保守结构同源性分析发现,SPL基因家族都含有SBP-box的锌指结构和核定位信号。染色体定位发现除14号染色体没有SPL分布外,其他染色体均有不同数量的SPL基因分布。基因加倍、扩张分析表明,大豆SPL基因家族成员之间不存在串联重复,但是存在36对片段重复,表明部分大豆SPL基因可能是由基因重复产生;大豆与拟南芥SPL基因家族之间有29个基因之间存在共线性关系,表明大豆与拟南芥SPL基因家族之间具有较高同源性。本研究对SPL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将有助于理解大豆SPL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进化关系,为深入研究大豆SPL基因的功能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7.
两种肥力水平下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和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产、优质、养分高效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大田高肥和低肥两种处理对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和中筋小麦品种周麦18的氮素吸收运转特性和氮代谢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植株氮素累积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和肥力水平提高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到成熟期积累量达到最高值。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小麦氮素吸收转运量、花后氮同化量和旗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低肥水平下氮代谢同化途径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水平。郑麦7698的氮素积累量、旗叶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氮代谢同化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周麦18。两种肥力水平下,郑麦7698的产量和穗粒数均高于周麦18,其中穗粒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增强氮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提高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后氮同化量和旗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58.
SW12-859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玉米杂交组合,全株表达Cry1F基因杀虫蛋白。本研究以其为材料,与其遗传背景相似的郑单958为非转基因对照,在玉米心叶期(6~8叶期)和穗期(13~16叶期)进行田间人工接玉米螟初孵幼虫,调查其抗螟性、农艺性状及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心叶期和穗期,转基因玉米SW12-859对一、二代玉米螟表现为高抗,郑单958表现为感,二者受玉米螟危害程度(抗螟性)差异显著。转基因玉米SW12-859和郑单958的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相近,在接虫条件下,转基因玉米产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  相似文献   
159.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今后开展抗大豆花叶病毒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材料,对222份国外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SMV3强毒株系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SMV3株系的抗性变异丰富,病情指数呈连续分布,变化范围为12.82%~92.59%。2年重复鉴定筛选出10份高抗资源,占供试材料的4.51%,分别来自日本(4份)、美国(3份)、加拿大(2份)和韩国(1份)。10份高抗资源在播种类型、生育日数、百粒重、株高、种皮、种脐、花色和茸毛色等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