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阿尔泰狗哇花型退化草地植物功能群特征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石羊河上游重度放牧条件下形成的阿尔泰狗哇花型退化草地及其原生群落(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冷蒿Artemisia frigida+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为研究对象,对2种草地植物功能群的季节动态特征进行初探。结果表明:草地退化使禾本科牧草的平均盖度、密度和高度依次降低20.4%33.6%、24.0%34.6%、36.2%59.9%,而杂类草的平均盖度、密度和高度依次升高18.1%63.0%、26.7%82.8%、6.9%80.8%;由此推断随时间推移,禾本科功能群较杂类草空间拓殖速率降低,在群落中的地位下降,此特征与功能群所处的退化阶段无关;禾本科功能群在原生植被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而在退化草地中其地位在7月上旬后被杂类草取代,导致群落成员型发生改变。造成该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同放牧干扰与植物功能群季节生长特性相叠加有关,家畜选择性采食和践踏的双重作用,降低了禾本科功能群对资源空间占有的能力,为杂类草生长提供更多的资源空间,造成了杂类草生长势更强,导致其在群落中地位上升,最终形成以杂类草为景观的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12.
嵩草草甸退化和恢复过程中主要牧草演替和地表特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禾草、矮嵩草和小嵩草的重要值及斑块变化为对象,研究其在嵩草草甸退化和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化中的嵩草草甸小嵩草重要值显著高于矮嵩草和禾草,样带调查显示在小嵩草样带矮嵩草盖度急剧降低,黑斑盖度增加近一倍,小嵩草斑块分布普遍;重牧小嵩草草甸小嵩草成为优势种,重要值显著高于矮嵩草和禾草(P<0.05),黑斑面积增大,塌陷增多,矮嵩草斑块出现几率小;恢复中的小嵩草草甸禾草重要值增大,矮嵩草恢复慢,恢复斑块上禾草成为优势种,小嵩草斑块接近消失,黑斑和秃斑面积急剧缩小,植被盖度增加;恢复较好的草甸禾草成为样地的优势种,矮嵩草和小嵩草的重要值低(零星斑块分布),没有黑斑和秃斑出现。高寒草甸退化引起优势植物更替,地表黑斑和秃斑严重,封育和减牧措施能够有效恢复退化的草甸。  相似文献   
13.
以红薯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为评价标准,利用单因素试验,着重考察提取时间(A)、提取料液比(B)、乙醇浓度(C)对红薯叶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选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红薯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6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40 (m/V),回流1.5 h,总黄酮提取率平均可达8.81%。该工艺在实验室规模(200.0 g)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开发潜力。对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和体外抑菌(金黄葡糖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和黑曲霉菌)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红薯叶黄酮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效果显著,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葡糖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高剂量条件下抑菌率最高,分别达到108.66%、115.89%,MIC分别为5.02、10.05 mg/mL,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针对河南省新野县秋季甘蓝市场需求,以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新优甘蓝品种利君、绿旺、觉绿、绿贝、锦月、卡多1号为试材,以先甘520为对照,在新野县秋季进行露天栽培,综合比较引进品种的农艺性状、特征特性,以期筛选出适合新野县秋季栽培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绿旺比先甘520产量高,外观表现良好,结球紧实不易裂球,可作为更新换代品种在当地推广应用;觉绿、卡多1号的产量比CK稍高,外观表现良好,可作为补充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对基因重组菌中的羟基阿特拉津脱乙胺基水解酶(AtzB)进行分离纯化,并对该酶的典型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纯化处理后,AtzB的纯度提高15倍,酶活回收率高达15.2%.酶学性质研究表明,AtzB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9.0.在最适反应条件下,AtzB对底物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3.17μmol·L-1·min-1,米氏常数Km为0.45 mmol·L-1.反应缓冲液中Cu(Ⅱ)对酶活力有相对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Zn(Ⅱ)对酶活力影响相对较小(P<0.05),而Co(Ⅱ)、Cr(Ⅲ)、Ca(Ⅱ)和Ni(Ⅱ)则对酶活力基本没有影响.盐度对AtzB活力影响较大,当缓冲液中NaCl浓度达到1 mol·L-1时,AtzB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7.
以无水醋酸铜为氧化剂,醋酸钯为催化剂,实现了烯丙基苯胺的氧化环化反应,有效得到喹啉类化合物,为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原子经济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通过对反应溶剂、催化剂、氧化剂、时间、反应温度和添加剂的筛选,得到了最优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催化剂醋酸钯为10 mol%,氧化剂无水醋酸铜为0.8 equiv,添加剂4?分子筛为30.0 mg,溶剂为醋酸和1,4-二氧六环的混合且体积比为9/1,反应温度为100 oC,反应时间为4 h时,该氧化环化反应效率最高,目标产物收率为68%。  相似文献   
18.
草毡表层是高寒草甸系统分类的诊断层,是高寒草甸稳定性维持的物质基础,而草毡表层剥蚀是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的主要表观特征之一。2008年8月,通过对高寒草甸退化状况进行的野外调查发现,退化高寒草甸具有2种不同的剥蚀过程,其发生的动力也不同。其中,位于山间滩地和缓坡地段的高寒草甸,其土壤剥蚀呈现草毡表层极度加厚、老化、死亡、开裂、剥蚀过程,其发生动力是鼠类的挖掘与冻融交替作用,剥蚀发生时地表草皮处于死亡或半死亡状态;而处于陡坡地段退化高寒草甸的剥蚀由于植被的不同,呈现水分对草皮下土壤的潜蚀、倒钩蚀,发生草皮悬空、坍塌,其剥蚀动力为水分冲蚀和重力作用,剥蚀时草毡表层牧草生长良好。放牧压力下高寒草甸草毡表层的加厚是造成其土壤发生剥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嵩草草甸退化预测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伟  周立  周华坤  王溪 《草地学报》2004,12(1):60-65
以次级生产力作为衡量草地退化的标准,以生物量或优良牧草比例作为影响次级生产力的主要因子,建立嵩草草地退化预测模型;以优良牧草生物量下降1%~5%的速度预测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之间的过渡时间,结果表明:未退化草地演替至重度退化草地所需时间,最长为51年,最短仅10.2年。目前,青海省草地的平均退化速度为2.42%。  相似文献   
20.
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对基因重组菌中的羟基阿特拉津脱乙胺基水解酶(AtzB)进行分离纯化,并对该酶的典型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纯化处理后,AtzB的纯度提高15倍,酶活回收率高达15.2%。酶学性质研究表明,AtzB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9.0。在最适反应条件下,AtzB对底物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3.17μmol.L-1.min-1,米氏常数Km为0.45 mmol.L-1。反应缓冲液中Cu(Ⅱ)对酶活力有相对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Zn(Ⅱ)对酶活力影响相对较小(P<0.05),而Co(Ⅱ)、Cr(Ⅲ)、Ca(Ⅱ)和Ni(Ⅱ)则对酶活力基本没有影响。盐度对AtzB活力影响较大,当缓冲液中NaCl浓度达到1 mol.L-1时,AtzB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