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加深对南海北部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种群的结构特征认识,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中蓝圆鲹的生物学数据,对该区域内蓝圆鲹群体的体长与体质量、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的组成与季节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海北部蓝圆鲹体长范围78~248 mm,平均体长146 mm,...  相似文献   
32.
为深入挖掘淳安花猪优良种质特性,运用PCR-RFLP方法,对淳安花猪的雌激素受体(ESR)基因、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生长激素(GH)基因、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MC4R)基因、兰尼定受体1(RYR1)基因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淳安花猪MC4R,RYR1基因分别只有1种基因型AA,BB;ESR,GH基因各有2种基因型AB和BB;5个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在淳安花猪群体中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结果提示,淳安花猪具备繁殖性能较好、瘦肉率较低、生长周期较长、抗应激性较好等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33.
不同黄瓜品系耐弱光性与几种酶活性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M10、M2、M8、M14、M36、M32、M11、M34、M22、M44、M4、Ma1、M21、M22×M14、M28、M3、M12、M43等18份黄瓜材料进行弱光处理,并通过对黄瓜幼苗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3种酶活性的测定,研究耐弱光性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应用筛选出的M36、 M22、 M14、 M10、 M22×M14等5个耐弱光性不同的代表性品系,进一步研究耐弱光性与酶活性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PPO与耐弱光指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SOD与耐弱光指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POD与耐弱光指数未达到显著相关.弱光处理后各品系POD和PPO活性上升,SOD活性下降,且耐弱光性越强,POD和PPO活性上升越大,SOD活性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态制剂对雏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益生菌的影响。选用1日龄雏鸡140羽,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聚果糖组、复合益生菌+低聚果糖组、复合益生菌组),每组35羽,每只鸡为1个重复,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低聚果糖组和复合益生菌组鸡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合益生菌+低聚果糖组鸡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十二指肠双歧杆菌数量和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合益生菌组十二指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饮水给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雏鸡的平均体重,显著增加鸡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并促进十二指肠和盲肠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增殖。  相似文献   
35.
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归纳总结了其水文、水量、水质、水生生物和景观格局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和曲线回归法分别分析了各生态环境要素的相关性与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蒸发量增加,水质下降,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小,湿地景观向非湿地景观转化的比例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水文要素、水质与水生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流域用水增加及气候变化共同导致的入淀水量减少,是水质下降、湿地面积减少和浮游动物种类减少的重要影响因子。未来应加强生态补水,优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推进流域水污染深度治理,实施湿地生态修复与连通性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36.
黑穗醋栗AsA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黑穗醋栗不同品种抗坏血酸(AsA)含量及其合成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为研究黑穗醋栗果实AsA积累规律和选育优良黑穗醋栗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测定30个黑穗醋栗品种的AsA含量,选择含量差异较大、生产中广泛应用的8个品种,测定其AsA合成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并比较分析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30个黑穗醋栗品种果实AsA含量为144.79~329.71 mg/100 gFW,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AsA含量较高的品种(路德克、寒丰、亚德)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RA)、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RA)活性较高,而AsA含量较低的品种(利桑佳、黑丰、奥依宾)还原酶活性相对较低;AsA含量与MDHAR、DHAR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和0.951,与(APX)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6.[结论]不同品种黑穗醋栗AsA含量及AsA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可作黑穗醋栗品种分类和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7.
以47种杭州常见植物的波谱反射率曲线为研究数据源,利用相关性分析划分通道区间和波谱重采样公式得到新的波谱曲线,按照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分类法对新波谱曲线进行分类,通过原始波谱曲线和新波谱曲线的分类结果对通道划分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3个通道中11个波谱通道宽度较窄,能较好地区分植物的光谱信息,大部分位于红光或近红光波段的最佳波段;通道划分后的新波谱以较少的数据保留了植物种类之间的差异,实现了数据的降维,识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8.
行星齿轮轮齿本体温度场与闪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齿轮啮合、摩擦学、传热学、赫兹接触等理论,研究了啮合过程中行星齿轮轮齿接触面的相对滑动速度及齿面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推导了行星齿轮轮齿齿面接触应力模型。精确计算了轮齿不同啮合位置的摩擦热流密度以及轮齿端面、轮齿齿面等区域的对流换热系数。建立了轮齿本体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获得了行星齿轮轮齿稳态温度场。分析了标准齿廓和修形齿廓对接触应力及温度场的影响。在稳态热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瞬态热分析,得到了啮合过程中轮齿齿面瞬时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39.
基于黄土高原的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并结合MODIS地表温度、反照率和蒸散发数据产品以及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区域2002—2015年间造林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蒸散发和反射率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黄土高原造林区域地表温度的变化主要由白天地表温度变化主导而表现为降温((-0.78±1.25)℃),且主要是蒸散发增加((0.84±1.35) mm/d)所驱动。造林引起的地表温度变化与降水梯度密切相关,在半干旱区(年均降水量400 mm)造林会引起微弱的增温((0.03±0.22)℃)。此外,该区域由造林引起的地表温度变化呈现季节性规律,即春季及夏季的降温程度较大,而冬季降温作用微弱。春季白天地表降温最强,其次是夏季,秋冬季节降温较弱;而对于夜间温度,冬季增温强烈,其次为春季,秋季及夏季。地表温度变化与地表反照率和蒸散发变化之间相关性显示,蒸散发冷却效应抵消了反照率引起的暖化效应,主导白天地表温度变化。而夜间暖化现象在一定程度反映白天热储量释放。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地表具有冷却效应,在区域尺度上减缓了气候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0.
Nramp1基因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具有较高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克隆并分析猪(Sus scrofa)Nramp1基因在肺泡巨噬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调控元件.本研究首先利用5'RACE技术确定了Nramp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 327~+86 bp区域内不同长度的嵌套缺失片段,分别连接至pGL3-BASIC载体上,构建了pLUC1430、pLUC1136、pLUC840、pLUC751、pLUC487、pLUC379、pLUC274及pLUC179共8个缺失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法,与海肾荧光素酶载体共转染猪肺泡巨噬细胞、肾细胞、脂肪前体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了Nramp1基因不同启动子片段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Nramp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位于-386~-173 bp.进一步比较了pLUC487[-386~+86]启动子区在巨噬细胞、猪肾细胞、脂肪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Nramp1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活性极显著地高于肾细胞、脂肪细胞和成纤维细胞(P<0.01),表明Nramp1基因启动子具有较高的巨噬细胞特异性.本研究获得了能够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特异表达的调控元件,为进一步实现外源基因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