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试验观察了6种杀菌剂防治番茄早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以25%金力士乳油5 000倍液的防效最好,其次是25%巨佳乳油2 000倍液和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22.
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是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新型吡咯类、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主要成分是氟咯菌腈,对真菌引起的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有非常好的防效;药剂能穿透种皮,杀死种子内部病原菌,同时又在种子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圈,阻碍土壤内病菌的侵入,对作物根部提供长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明确不同青稞品种抗大麦黄矮病毒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青稞品种进行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青稞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在供试25个品种中未监测到免疫(IM)和高抗(HR)材料;仅1份材料康青7号表现抗(R);云枝黑青稞、北青8号、甘青4号、藏青320、昆仑1号、长青裸大麦、黄青2号、藏青148、牡丹青稞、甘青3号、青海黄、北青6号、北青7号、昆仑15号和甘青2号15份材料表现中抗(R);甘青1号、新民元棱、双胚青稞、黄青1号、柴青6号、肚里黄、康青3号和冬青8号8份材料表现感(S);1份品种喜马拉雅6号表现高感(HS),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60.0%、32.0%和4.0%。将25份青稞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最长距离0.65作为最佳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个抗病品种、15个中抗品种、8个感病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与抗性类型完全吻合。[结论]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品种,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124.
以不同抗感霜霉病的葡萄品种高妻、夏黑、红地球及瑞比尔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方法研究葡萄生单轴霉菌侵染后不同葡萄品种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葡萄生单轴霉菌侵染后不同抗性品种POD、PPO、PAL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明显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较感病和高感品种上升快且维持较高活性水平,抗性品种酶活性均出现2个高峰,第1个酶活性高峰较感病品种出现得早;抗病品种CAT和PAL活性较感病品种上升幅度更大,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25.
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共对97份玉米杂交种进行田间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和评价,明确不同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仅发现‘818’‘平玉8号’‘金穗51216’和‘兴达甜1号’共4份品种对玉米大斑病表现高抗;‘金518’‘陇单10号’‘KWS2564’‘敦玉1747’‘Hny02’等19份品种表现抗病;‘富早116’‘CN8706’‘豫丰96-68’‘敦玉2100’‘2100’‘BF2103’‘武科8号’‘正德306’‘陇源916’等29份品种表现中抗;其余45份表现感病和高感,分别占供鉴材料的4.12%、19.59%、29.90%和46.39%。表现高抗玉米丝黑穗病材料有‘兴达1106’等共6份;‘陇单10号’‘818’‘平玉8号’‘Hny02’‘玉源209’‘敦玉2100’‘2100’‘正德306’等共22份表现抗病;‘敦玉1747’‘豫丰96-68’‘BF2103’‘方玉30’‘甘农1610’‘BF2202’‘金凯3150’等共16份表现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共53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6.19%、22.68%、16.49%和54.64%。同时对玉米大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均表现中抗及以上水平的有‘818’‘平玉8号’‘陇单10号’‘敦玉1747’‘Hny02’等22份材料,占供鉴材料的22.68%。  相似文献   
126.
利用“Asomonori与IR24”的置换系群体,对水稻的粒长、粒宽、粒型(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等5个性状在CO2浓度分别为370μmol/mol(简写为Ambient)和570μmol/mol[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的条件下进行了QTL分析。在FACE下,共检测到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的18个QTL,其贡献率差异较大,在9.2%~42.2%之间,其中有17个QTL的贡献率超过15%,分别是控制千粒重的1个QTL、粒长的10个QTL、粒宽的1个QTL、粒型3个QTL和粒厚的2个QTL;在Ambient下共检测到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的9个QTL,其贡献率在9.4%-30.0%之间,其中控制粒长的1个QTL、粒宽的2个QTL和粒型3个QTL的贡献率超过15%。两CO2浓度下能重复检出的QTL共3个,其它只能在1个环境中检测到。与Ambient下的QTL结果相比,FACE对粒形及粒重的影响较大,可以增加微效基因的数量,同时还可增加主效基因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解甘肃玉米镰孢茎腐病致病菌的种群结构和数量,于2015和2017年在甘肃省10个市(州)采集玉米茎腐病样品42份,根据形态学特征和EF-1α (tef)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0种镰孢菌,分别为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 FGSC, 59.3%)、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11.5%)、木贼镰孢(F. equiseti,10.3%)、胶孢镰孢(F. subglutinans,5.9%)、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 4.7%)、变红镰孢(F. incarnatum, 4.0%)、三线镰孢(F. tricinctum, 1.9%)、温带镰孢(F. temperatum, 1.2%)、锐顶镰孢(F. acuminatum,0.8%)和尖孢镰孢(F. oxysporum, 0.4%),其中三线镰孢和锐顶镰孢作为玉米茎腐病新病原,属国内外首次发现。禾谷镰孢菌复合种、拟轮枝镰孢、木贼镰孢和胶孢镰孢在甘肃四大生态区(陇东地区、陇南地区、陇中地区和河西走廊)均有分布,其余种仅在1~3个生态区分布。利用镰孢菌的特异性引物EF-1α (tef)对甘肃玉米镰孢茎腐病优势病原菌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种群检测,共鉴定出布氏镰孢(F. boothii)和禾谷镰孢2个种群,其比例为2.75∶1。选用玉米品种甘宇301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10种镰孢菌均可致病。本研究结果为甘肃玉米茎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空气整根营养钵育苗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3种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空气整根的秧苗生长健壮,充实度高,根系发达,根系数量多,根体积大,发根力强,活性高,其秧苗素质明显高于钵育苗和盘育苗。  相似文献   
129.
2017~2019年系统调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灌溉春玉米田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生产中农药的投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明确茎腐病(Pythium spp.Fusarium spp.)、普通锈病(Puccinia sorghi)和穗腐病(Fusarium spp)是重点病害,蚜虫(Rhopalosiphum spp)和红蜘蛛(Tetranychu cinnabarinusT. trtuncantusT. urticae)是重点害虫,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藜(Chenopodium album)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是主要杂草。使用的农药有效成分至少33个,普遍存在生产者盲目加大农药使用频率和使用量,甚至超范围使用农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0.
对甘肃省8个不同鲜食葡萄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并研究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与霜霉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醉人香’‘高妻’和‘夏黑’为抗病品种,‘红地球’和‘奥古斯特’为感病品种,‘瑞必尔’‘金秀’和‘火焰无核’为高感品种。葡萄叶片内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和品种与霜霉病的抗性不显著相关,但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与霜霉病的抗性呈显著负相关,即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与叶片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低于30%时,品种表现为明显抗病;降幅为30%~40%时,品种表现为感病;而降幅高于40%时,品种表现为高感。表明,葡萄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可作为葡萄对霜霉病抗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