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香蕉枯萎病镰刀菌ITS序列的PCR扩增及其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ITS序列设计合成的三条引物:FusF1(5′AACCC CTGTGAACATACCACTTG3′)、FusR1(5′GAGGAACGCGAATTAACGCGAC3′)和FusR2(5′GACGATTACCAGTAGCGAGGGT3′)构成引物对A(FusF1/R1)和B(Fus F1/R2),对尖廉孢菌古巴专化型病菌进行PCR特异扩增试验,结果表明,两对引物对引起香蕉枯萎病的镰刀菌全基因组DNA分别有338bp和408bp的特异扩增产物;在镰刀菌种以上的阶元有较好的分辨力;对目标菌株的检测下限分别是A(100fg)、B(10pg);而且B对香蕉感染枯萎病的病组织有相应的扩增产物,表明该引物对可用于香蕉枯萎病的早期鉴定和病原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22.
2007—2018年,本课题组在对中国木薯主栽区的病害调查中发现了一种国内尚未记载的叶斑病。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密集分布的白色至黄褐色的病斑,故命名为白点病。该病在云南、海南、广西等地区均有发生,绝大多数主栽品种和部分新育成种质均受害。经病菌分离和回接实验以及病菌形态观察、核糖体基因间隔区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将该病病原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病菌离体培养实验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条件为V9、OA、CA或CMA培养基,28℃,D-麦芽糖、D-山梨醇或D-乳糖,硝酸钠,光暗交替,pH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而致死温度为60℃处理5min。杀菌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10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WG和25%吡唑醚菌酯WG的EC50值分别为0.12、0.47 mg/L,对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  相似文献   
23.
NAC(NAM/ATAF/CUC)基因家族是广泛分布于陆生植物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该基因家族在木薯抗细菌性萎蔫病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木薯cDNA中克隆了MeNAC29和MeNAC30基因,并采用qRT-PCR技术对抗、感种质受木薯萎蔫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pv.manihotis,Xam)侵染后2个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个基因均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且均有保守的NAM结构域。MeNAC29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888 nt,编码295 aa。MeNAC30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870 nt,编码289 aa。接种木薯萎蔫病菌后,抗病种质中MeNAC29和MeNAC3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表明这2个基因参与了木薯对细菌性萎蔫病菌的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24.
为验证已建立的水培苗直接浇菌法的准确性与适用范围,利用此方法分析了5个致病相关基因敲除突变体对巴西蕉的致病力,评价了巴西蕉、皇帝蕉、粉蕉、宝岛蕉4个香蕉品种对4株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病原菌株的抗性,并观察了接菌后巴西蕉根部与球茎组织的病原菌入侵过程。结果表明,foste12基因敲除突变株△Foste12菌株对巴西蕉的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相比下降41%,且与传统的盆栽苗伤根淋菌法测试的下降趋势基本一致;皇帝蕉、宝岛蕉对4株病原菌均表现为中抗或高抗,粉蕉均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且观察到病原菌孢子附着根部、菌丝入侵根细胞间隙、维管束组织内的菌丝纵向生长及球茎组织内的菌丝侵入定殖等入侵过程。研究证实水培苗直接浇菌法可用于病原菌致病机理分析及与不同香蕉种质资源对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的室内抗性评价。  相似文献   
25.
纹瓣兰无菌播种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 (L. ) Sw]的种子为外植体,采用种子→原球茎→完整植株的途径进行繁殖.结果表明:种子在MS+6-BA 0. 2 mg/L+AC 1.0 g/L+蔗糖30 g/L培养基培养30 d左右,可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在1/2MS+6-BA 4 mg/L+KT 0.5 mg/L+蔗糖30 g/L的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好;原球茎接种于1/2MS+6-BA 0.1 mg/L +NAA 0.5 mg/L+KT 0.5 mg/L+蔗糖30 g/L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再转入1/2MS+6-BA 0.5 mg/L+NAA 0.1 mg/L+AC 2.0 g/L+香蕉泥80 g/L的培养基上培养30 d,可诱导形成完整的植株.  相似文献   
26.
通过田间试验,应用PLFAs方法,并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测度法,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及一些特征PLFA生物标记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和Pielou均匀度(J)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D),且25%鸡粪 化肥的处理优于25%饼肥 化肥的处理;在烤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处理土壤中总PLFAs和各特征PLFA,如:16:0、18:1w9c、17:010Me、16:010Me、16:1w5c和18:1w7c等的相对生物量,均在烤烟生长后期达到最高值;且配施有机肥的处理总是高于纯化肥处理(CK)。除甲烷氧化菌的特征PLFA16:1w5c含量是25%饼肥 化肥的处理大于25%鸡粪 化肥处理外,其它特征PLFA,如:硫酸还原细菌(SRB)PLFA16:010Me和厌氧细菌PLFA18:1w7c生物含量皆为25%鸡粪 化肥处理大于25%饼肥 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27.
采用改良的海藻糖电转化法获得GFP标记菌株X5-GFP、BQA2-GFP,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土壤和水培中的番茄根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标记菌株单独或与青枯菌先后加入进行处理,番茄根际标记菌株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都是一致的。在土壤番茄根际中,X5-GFP单独处理后当天的菌量为1.05×106CFU/g,随之菌量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1.50×10~3CFU/g;而BQA2-GFP单独处理后当天菌量为1.68×106 CFU/g,随之菌量也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2.50×10~3CFU/g;在水培番茄根际中,X5-GFP单独处理后当天的菌量为2.70×10~5CFU/g,随之菌量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1.00×10~3 CFU/g;而BQA2-GFP单独处理后当天菌量为3.60×10~5CFU/g,随之菌量同样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1.50×10~3 CFU/g。这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X5、BQA2均在番茄根际有较强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28.
油松和沙棘是朝阳地区两大人工纯林,近些年凸显出死亡率高、虫害严重和生长缓慢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是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违背"适地适树"原则、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和地力逐渐衰退所致。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