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不同剂量稀土对白兔的病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着重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稀土对白兔的病理影响,试验表明:当日粮的稀土添加量为4mg/kg体重,内脏器官无明显的病理解剖学变化。  相似文献   
62.
苹果螺2种群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个种群苹果螺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养殖种群的粗蛋白含量的质量分数为(14 731±0 0702)%,显著低于自然种群(P<0 05),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为(0 524±0 0571)%,显著高于野生种群(P<0 05)。自然种群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养殖种群高。比较得出自然种群肌肉的营养品质高于养殖种群。  相似文献   
63.
洞庭湖区黄鳝体内胃瘤线虫的感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洞庭湖区6个采样点的黄鳝对胃瘤线虫的感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常德市芦山乡所产黄鳝感染量为严重,感染率高达90%,感染强度为4.35,其次是岳阳县中洲乡,感染率37.1%,华容暂未发现有感染。不同体长组的黄鳝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一个随机感染的过程。胃瘤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内的肠系膜和体壁内膜上,常常结囊。在肠道内发现有较多的细小胃瘤线虫寄生,说明这种线虫是经消化道而感染的。并测得胃瘤线虫在黄鳝种群中的体长为8.5—55.0mm,其中以10—20mm体长的线虫占多数,说明7—8月份可能是胃瘤线虫感染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64.
北方蛋鸭养殖受气候限制很大,一般养殖户在2—3月份接雏,6—7月份蛋鸭开产,11—12月份冬季到来后,产蛋率降低直至停产。一个产蛋季为150~180 d,平均产蛋率约为80%。此时的蛋鸭体重小、被毛不整齐,集中上市则价格低、经济效益差,很难实现盈利。笔者利用饥饿法对33周龄商品代蛋鸭进行早期强制换羽,换羽后开产整齐,产蛋率达85%以上且稳定。  相似文献   
65.
66.
为了对从常德市郊某猪场病死仔猪分离的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检测,试验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Kirby-Bauer氏法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2例病猪体内分离鉴定出4株沙门菌,分离率为26.7%;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氟哌酸、复达新3种药物敏感,对先锋五号、氨苄西林、头孢呋肟3种药物中介,对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美满霉素、羧苄青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四环素9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其中敏感率为20.00%,中介率为20.00%,耐药率为60.00%。  相似文献   
67.
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从实践教学定位、发展思路、建设方案等方面入手,对地方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8.
为了了解常德市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皮肤化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试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用Kirby-Barer纸片法测定分离菌对20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皮肤化脓感染的脓液中分离到4株绿脓杆菌,分离率为44.44%。分离的绿脓杆菌对新霉素、羧苄西林、氧氟沙星、林可霉素、万古霉素、麦迪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敏感率为30%;对甲氧嘧啶、氨苄西林、丙氟哌酸、美满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拉定、丁胺卡那霉素等7种药物中介,中介率为35%;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头孢呋新、米若环素、头孢唑啉、多黏霉素B、苯唑西林7种药物产生耐药,耐药率为35%。说明奶牛场奶牛皮肤化脓感染除有其他细菌感染外还有一部分由绿脓杆菌引起,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9.
遗传因素是造成动物个体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与抗性差异的根本原因。了解和认识动物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天然机制,需要克隆与鉴定宿主抗性相关基因,从基因水平揭示动物易感性和抗性机制,最终从本质上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现就动物抗性相关基因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种类与分布、抗性基因产生的基础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湘西黄牛分子遗传特征和寻找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湘西黄牛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基因第1外显子126 bp处g.934G>A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了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湘西黄牛在g.934G>A位点有G和A两个等位基因,G等位基因占优势,检测到GG、AG和AA 3种基因型,呈中度多态,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湘西黄牛GG基因型个体的体高和体长显著大于AA基因型个体(P<0.05);GG和AG基因型个体的胸围和体重极显著大于AA基因型个体(P<0.01)。G等位基因对湘西黄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4个性状均为正效应。本试验结果提示,SST基因g.934G>A位点可能为湘西黄牛生长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