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37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时贵州省引进和新育成的30份三系杂交水稻新恢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50%的恢复系来源于明恢63;恢复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贵州省内自育恢复系的有效穗和结实率均值低于引进的恢复系,但变异系数大于引进恢复系,说明贵州省内自育恢复系的有效穗和结实率有着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42.
耐冷杂交稻黔优301在贵州省不同生态地区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杂交稻黔优301于2001~2006年在贵州省不同海拔地区进行了各类试验,在贵州海拔400~1200 m的地区表现了良好的耐冷性和丰产稳产性,尤其是秋季水稻扬花季节受到低温危害的年份,显示出其耐冷优越性,获得较大幅度增产。一般产量为8.0 t/hm2左右,栽培试验最高产量达12.7 t/hm2。杂交稻种子的制种产量为3.0 t/hm2左右。  相似文献   
43.
2006年在贵阳市郊(海拔1 140 m),对优质杂交香稻黔香优302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栽插株数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贵阳市郊施用蚕豆绿肥1 000 kg/667m2作基肥,4月1日播种,秧龄55 d,栽插基本苗1.2万株/667m2的条件下,栽插2株和施尿素10 kg/667m2,产量达到642.78 kg/667m2,达到省工、高效的结果。并对黔优302在中高海拔地区(海拔1 100~1 300 m)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2007年在贵阳市郊(海拔1 140 m),对优质杂交香稻黔香优302进行了不同施氮肥量和不同栽插密度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贵阳市郊施蚕豆秆绿肥1 000 kg/667 m2左右作基肥,4月1日播种,秧龄50 d,单株栽插,规格为33.3 cm×19.98cm,基本苗1.0万株/667 m2,施尿素10 kg/667 m2,产量可达到658.13 kg/667 m2。  相似文献   
45.
早熟杂交水稻黔优107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早熟杂交稻黔优107的高产栽培技术,2007年在安顺高海拔区(1 410 m)中等肥力田,进行了一组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栽插处理平均产量632.6 kg/667m2,比宽行窄株栽插处理平均产量增产5.5%;最佳处理产量达646 kg/667m2,其栽插规格为(33.3 16.65)cm×15.23 cm,密度为1.75万穴/667 m2。  相似文献   
46.
2006-2007年在贵州省玉屏县(海拔450m),对优质杂交香稻黔香优302进行了制种技术研究.根据其双亲的特点和在黔东玉屏县的表现,安排父本3月26日播种,母本4月26日播种,花期相遇良好,确立了适宜的制种技术,并讨论了该杂交稻制种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7.
贵州旱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98份旱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质间性状变异幅度较大,类型丰富,可选择性大.10个农艺性状可归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7.03 %.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由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2个性状决定,第二主成分主要由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和穗长3个性状决定,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单株产量,第四主成分反映了粒宽与生育期的情况.根据主成分值对供试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紫黑糯、红壳粳、光壳粳糯(2)等10个旱稻种质在穗型、结实率、分蘖、单株产量等性状上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48.
水稻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对我国目前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鉴选、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创新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利用自育水稻恢复系黔恢5819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不育系安丰A组配,育成三系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安优5819,并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3号)。该组合在2012年、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89.27kg/667m2和646.26kg/667m2,分别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66%和8.80%,2年累计16点次中增产15点次;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84.81kg/667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31%。安优5819表现高产、抗病、优质和熟期适中,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