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76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60篇
  24篇
综合类   244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为探讨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污染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云南兰坪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开展室内试验,施杀真菌剂 (苯菌灵) 特异性抑制土壤土著AMF,研究抑制AMF对玉米生长、Cd含量与累积量、土壤Cd淋溶流失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施苯菌灵显著抑制土壤AMF生长,导致AMF侵染率、孢子数、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 related soil protein,GRSP)含量显著降低;并显著影响玉米生长与矿质营养,导致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与磷含量增加,而地上部氮钾含量降低。(2)施苯菌灵促进Cd向玉米根部和地上部迁移,主要富集在玉米地上部,导致玉米地上部的Cd含量和累积量显著增加。(3)施苯菌灵导致10 cm和20 cm壤中流的Cd浓度显著增加。此外,土壤GRSP含量与玉米地上部Cd累积量和壤中流的Cd流失浓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土著AMF有助于抑制土壤Cd向植株地上部迁移,减少壤中流Cd的流失浓度,降低污染土壤-作物系统Cd的环境迁移。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论述了具有区域性的农业实用数据库的重要性 ,以及作者单位在该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并针对充分发挥实用数据库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3.
针对传统测量技术难以满足工程要求的现状,对当前GPS-RTK技术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对RT K测量结果与全站仪测量结果进行了比对.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部分校园道路为研究对象,使用纬地道路设计软件输出道路要素,进行了道路中线放样、RT K纵横断面测量以及利用其数据在CASS上进行了纵、横断面绘制与土方量...  相似文献   
74.
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进贤县玉米种植业的不断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种植模式单一,经济效益不佳。后通过玉米套种大豆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增效显著。基于此,本文通过介绍该项栽培技术,为推广玉米套种大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基于安徽省634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变量显著促进农民向高度非农化发展,而农技培训和干部经历变量对农户兼业构成约束。对样本分区域研究发现,皖南地区农户最重视自身健康人力资本水平对就业选择的影响,3地区对健康状况重视程度为:皖南皖中皖北;而对农技培训的重视程度表现为:皖南皖北皖中。基于此,建议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村健康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培训体系;拓宽农民兼业渠道,增强农民创业意识;释放农村女性兼业,优化农村劳动结构。  相似文献   
76.
网箱养殖卵形鲳鲹“烂身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5月,在海南临高和澄迈等深水网箱养殖区,养殖的卵形鲳鲹出现"烂身病",两周内鱼类大量死亡,对该产业带来较大冲击。针对海南省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烂身病"进行调查分析,自患病鱼类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QT520,经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为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综合鉴定,菌株QT520为弧菌属哈维弧菌,其单位质量半致死密度为2.5×105 cfu/(mL·g),属强毒菌株。药敏分析结果显示,哈维弧菌QT520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和多西环素等9种药物敏感,而对四环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77.
2016—2017年,在江西靖安白茶生产区调查了茶园主要害虫的扑灯情况,并对自主设计的双波段LED杀虫灯在茶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双波段LED杀虫灯共诱5目13科15种昆虫,诱虫谱较广。灯下鳞翅目害虫量占诱虫总量的54.0%,半翅目占35.2%,鞘翅目占7.3%,其他害虫占3.5%,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及金龟类害虫等。诱到的天敌有草岭、瓢虫、蜻蜓等,益害比为1:52.9,生态效益较好。试验区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可以降低防治成本950元/hm2。  相似文献   
78.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引起海南省后水湾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烂身病"的主要病原菌。为了能够快速诊断该病原菌,急需建立一种耗时短、准确以及便捷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分离到的致病菌株QT520的ToxR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加入SYTO-9特异荧光染料,建立了一种可以实时、快速检测哈维氏弧菌的LAMP法(RT-LAMP)。该方法对哈维氏弧菌的基因组DNA及菌液灵敏度分别为100 fg/μL和10~3 cfu/mL,与Real-time PCR法检测灵敏度相当,比普通PCR的检测灵敏度要分别高1000倍和10倍,能有效区分哈维氏弧菌与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可以实时观察检测结果,且检测时间只需要40 min;具有耗时短、特异性和灵敏度高、仪器便携、操作简单且能实时观察检测结果等优点,非常适合在生产现场进行哈维氏弧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79.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效果显著,其在草原田间的存活能力影响其持续控害效果。除了侵染昆虫,绿僵菌还具有在植物根际宿存和根内生的生活方式,但相关宿存规律和内生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研究了绿僵菌在内蒙古草原两种优势种植物羊草和克氏针茅根际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对其在这两种草的根内宿存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干旱的内蒙古草原,绿僵菌施用后种群数量在30 d内快速下降,但能够以低密度在羊草、克氏针茅根际土壤中至少延续宿存75 d,羊草根际环境比较利于绿僵菌生存。对菌株egfp基因标记的特异PCR检测证明了绿僵菌在羊草和克氏针茅根内宿存。试验数据为指导植保生物防治中充分利用绿僵菌的昆虫病原性和植物内生特性提供理论基础,也将成为绿僵菌物种生活方式多样性、与植物互作及共进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0.
以菜用大豆品系121、中科毛豆1号和普通大豆东生7号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正常施用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施用不同的钾肥(K0:不施钾肥;K1:K_2SO_4120 kg·hm~(-2);K2:K_2SO_4120 kg·hm~(-2)并在花期和荚期喷施1%K_2SO_4叶面肥),研究了菜用大豆与普通大豆籽粒形成期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开花后28~56 d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叶片中内源激素IAA、GA、ZR和ABA的变化动态差异明显,其中GA和ZR的变化动态趋势相反。施用钾肥提高菜用大豆叶片中IAA、GA和ZR的含量(K2K1K0),降低ABA的含量(K0K1K2),普通大豆叶片中IAA、GA和ZR的含量对钾肥施用的响应与菜用大豆不同(K1K2K0),但是钾肥施用对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叶片中ABA含量的影响一致(K0K1K2)。施钾提高了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籽粒形成期叶片中IAA/ABA,GA/ABA和ZR/ABA的比值,可能是提高大豆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部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