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目的:观察黄芩不同炮制品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致痛用化学刺激法,抗炎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结果: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强弱顺序:酒黄芩生黄芩黄芩碳。  相似文献   
32.
中草药添加剂对肉牛增重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药或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混饲药剂,是近10多年来兽医中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饲料添加剂的一个独特系列,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在现代集约化畜牧业生产中,中草药因其具有防病保健、促进生长、无残留和无耐药性的优势而使其日益成为“绿色”添加剂,受到养殖场(户)的普遍欢迎。现就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牛增重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对817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817肉鸡90只,利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90只肉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清水、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未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饮水给药)、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饮水给药),未发酵中药、发酵中药均用水稀释2 000倍。在试验第21和42天,分别测定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免疫器官指数及肌肉(胸肌、腿肌)营养成分含量、肉色、滴水损失等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1~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09%(P < 0.05)和12.72%(P < 0.05),料肉比分别降低10.84%(P < 0.05)和22.09%(P < 0.05)。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4.40%(P > 0.05)和13.19%(P > 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32.39%(P < 0.05)和37.09%(P < 0.05);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31.97%(P < 0.05)和50.82%(P < 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16.25%(P > 0.05)和38.13%(P < 0.05)。21、42日龄,Ⅰ、Ⅱ组肝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胸肌肌肉水分含量(P < 0.05)、粗脂肪含量(P < 0.05)、肉色a*值和肌苷酸含量均提高,肉色b*值和滴水损失均降低;Ⅰ、Ⅱ组腿肌肌肉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肉色a*值和肌苷酸含量(P < 0.05)均高于对照组,肉色b*值和滴水损失(P < 0.05)均降低;对照组、Ⅰ组和Ⅱ组胸肌和腿肌肉色L*值均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817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肉品质,且作用效果优于未发酵中药。  相似文献   
34.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对817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817肉鸡90只,利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90只肉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清水、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未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饮水给药)、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饮水给药),未发酵中药、发酵中药均用水稀释2 000倍。在试验第21和42天,分别测定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免疫器官指数及肌肉(胸肌、腿肌)营养成分含量、肉色、滴水损失等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1~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09%(P0.05)和12.72%(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10.84%(P0.05)和22.09%(P0.05)。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4.40%(P0.05)和13.19%(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32.39%(P0.05)和37.09%(P0.05);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31.97%(P0.05)和50.82%(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16.25%(P0.05)和38.13%(P0.05)。21、42日龄,Ⅰ、Ⅱ组肝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胸肌肌肉水分含量(P0.05)、粗脂肪含量(P0.05)、肉色a*值和肌苷酸含量均提高,肉色b*值和滴水损失均降低;Ⅰ、Ⅱ组腿肌肌肉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肉色a*值和肌苷酸含量(P0.05)均高于对照组,肉色b*值和滴水损失(P0.05)均降低;对照组、Ⅰ组和Ⅱ组胸肌和腿肌肉色L*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817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肉品质,且作用效果优于未发酵中药。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双黄连口服液制剂醇沉物的乳酸菌液态发酵工艺,首先确定双黄连口服液制剂醇沉物添加量,再以活菌数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发酵条件,最后进行平行放大试验验证。结果:含20%的醇沉物、接种量4%、发酵温度32.7℃、发酵时间26 h时活菌数可达3.03×109 CFU/mL,为最佳发酵条件。平行放大验证试验表明,该发酵工艺可用于制备双黄连口服液醇沉物乳酸菌液态发酵制剂。  相似文献   
36.
茵陈蒿散源于《伤寒论》,由茵陈、栀子、大黄三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1],在兽医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纤维素酶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国内在中药提取领域的应用也有研究,但尚未见到应用于成方的研究报道。笔者将纤维素酶应用于茵陈蒿散中,以栀子苷、大黄素、大黄酚为指标性成分,考察纤维素酶对该散剂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药材茵陈、栀子、大黄(均购于安徽亳州,经性状鉴别均为正品),栀子苷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为含量测定用,批号:0749-9605),大黄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为含量测定用,…  相似文献   
37.
选用不同浓度清瘟败毒浸膏(饮水中添加0.5、1.0和1.5g/只)对鸡新城疫病毒(NDV)攻毒鸡只进行治疗,观察试验鸡的发病率、痊愈率、死亡率和体内抗体效价测定。结果发现清瘟败毒浸膏各组的发病率、死亡率、痊愈率和抗体效价均极显著差异于阳性对照组(P〈0.01),其中中、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金刚烷胺对照组。结果表明清瘟败毒浸膏对鸡新城疫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以1.0g/只清瘟败毒浸膏给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复合益生菌液态发酵黄芪的制备方法,提高发酵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效果,利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按顺序接种至同一培养基,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各菌种的生长情况,确定菌种接种顺序;然后再用单因子试验法,以发酵液中菌体数量为指标,确定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时间,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接种时间、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最后,按优化的培养条件进行中试扩大试验,分别测定发酵液中各种菌体的数量。结果显示,利用多菌种对黄芪提取液进行混合发酵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接种顺序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最优发酵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以3. 0%的接种量,于37℃培养24 h后,以2. 0%的接种量接入酵母菌,于28℃培养48 h后,再以0. 5%的接种量接入乳酸菌,于37℃静置培养24 h;中试扩大试验所得发酵液中,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含量分别为28. 52×10~8、5. 71×10~8、9. 34×10~8cfu/mL,终末pH值为4. 55。因此,利用复合益生菌液态发酵黄芪的制备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起源于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正在被我国的职业教育界学习和尝试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法,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产品的行为引导着的教学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法代表了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世界先进职业教学理念的完美组合.  相似文献   
40.
以栀子苷、大黄素和大黄酚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纤维素酶作用于茵陈蒿散的酶解时间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在茵陈蒿散中加入纤维素酶后,不利于栀子苷的溶出;对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的溶出促进作用也不明显。初步结论为:在茵陈蒿散的应用中,不宜加入纤维素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