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4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本文以封闭的内陆湿地安固里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湿地退化对植被、小气候、土壤生态因子的影响.封育沼泽、放牧沼泽地、退化沼泽地3种类型湿地植被的群落依次向旱生结构过渡,群落多样性特征降低,封育是恢复湿地植被的可行措施;退化湖泊裸地较草地、沼泽地具有温差变化大、空气湿度小的特点,其气候调节能力降低,土壤盐度高,易于发生"盐暴"现象.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退耕还林树种仁用杏的固碳价值,进行了仁用杏不同林龄生物量特征研究。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草本层、枯落物层)分别获取6a(初产期)、12a(盛产期)、18a(盛产后期)张家口小五台山地区仁用杏生物量,并分析其结构组成、分配规律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仁用杏林的总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6a、12a、18a仁用杏生物量分别为15.81t.hm-2、31.43t.hm-2、50.53t.hm-2;(2)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绝对优势,分配率高达83.72%~96.11%,按林龄从小到大分别为13.11t.hm-2、30.19t.hm-2、44.97t.hm-2,其次为草本层,占1.46%~10.82%,枯落物层所占比重最小,仅为2.43%~5.46%;(3)不同林龄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不同,6a为干>枝>根>叶>果实,12a和18a均表现为枝>根>干>果实>叶。仁用杏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与用材林及其他经济林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3.
油松人工林碳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木兰林管局油松人工林19块标准地分林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进行了生物现存量的实测与碳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构成了林分碳储量的主体.分配次序为土壤层>林木层>地表枯落物层>草本层>根桩>灌木层,林木层碳储量分配次序为干>枝>根>叶.建立了林木蓄积与生物量、碳储量的回归模型,认为幂函数形式有较好的适用性.以林龄(A)和3株优势木平均高(H)建立了土壤有机碳密度(Soc)拟合方程,可用于具体小班土壤碳密度的估测.木兰林管局油松人工林林分碳密度为76.586 2~284.417 8t/hm2,平均值为143.1 t/hm2,其中林木平均碳密度为30.454 5t/hm2,土壤平均碳密度为110.773 5t/hm2;现有油松人工林碳储量估测结果为983 314.0 t,其中林木碳储量为208 923.0 t,占总碳储量的21.25%,土壤碳储量为760 881.0 t,占总碳储量的77.38%.  相似文献   
64.
林木密度管理是培育大径级林木的关键。以小五台山林区林龄35 a和5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案例,采用固定样地连续观测法,调查分析了不同经营密度4 a间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越小越有利于促进林木的个体发育,其中对胸径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树高明显。在本区中上水平立地条件下,35年生林分的适宜经营密度约720株/hm~2;50年生林分适宜的经营密度为557~615株/hm~2,林分蓄积生长量约10 m~3·hm~(-2)a~(-1),蓄积生长率4.3%,但出材仍以中、小径材为主,生产上需要适当延长主伐期。  相似文献   
65.
小五台山不同海拔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小五台山不同海拔18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海拔下土壤物理性质、持水能力、养分特征等14项指标,研究小五台山不同海拔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海拔的升高小五台山土壤容重逐步降低,总孔隙度逐步升高,毛管孔隙度变化不明显;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变大,总孔隙度降低。(2)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随海拔升高逐渐升高,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这种降低趋势随海拔增加逐渐扩大。(3)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升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全钾含量随海拔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型,在2 100~2 200m达到峰值。0—20cm土层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随海拔升高没有明显变化趋势;20—60cm土层速效钾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40—60cm速效磷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4)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有明显的"表聚现象",且海拔越高越明显;土壤全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有明显的"表聚现象",海拔越高越不明显;土壤速效磷含量存在一定的"表聚现象",但并不明显;土壤全钾含量没有"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66.
依据2005年和2020年两期二类调查数据,分析了全省森林资源主要成林的树种、面积、蓄积组成及结构变化,分析比较了主要林分类型的生产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客观分析与评价,提出了营造林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不同配方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复配基质采用香菇渣、牛粪和田园土,重心混料设计,以田园土为对照,共1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基质的理化性质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基质容重与苗木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均达0.92以上,与苗木侧根数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73;有机质与苗木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相关系数达到0.82以上。容重和有机质可以作为复配基质的控制指标。在大田育苗条件下,油松苗适宜的基质容重为0.8~0.9 g/cm3,有机质含量50~80 g/kg,配方为54%田园土+23%香菇渣+23%牛粪、77%田园土+23%香菇渣、65%田园土+35%香菇渣和65%田园土+35%牛粪。  相似文献   
68.
刺槐叶的营养成分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饲料树种刺槐在一个生长季内的10个营养指标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刺槐叶的主要养分指标均已达到或接近优良饲草标准,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叶体养分含量随叶片的发育而变化。因此,不同的采收时间具有不同的养分含量,同时饲料产量也有很大差异,如要获得粗蛋白、总糖、粗脂肪等养分含量较多的饲料,则应把采叶时间前移,如需获得最高的生物产量,则宜在生长季末期采收。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54块毛白杨林的材种出材率(量)分析,认为立地指数SI≤16.0m的林分应培育以椽材为主的小径材;18.0m≤SI≤22.0m时,林分的经营目标可定为以檩材为主的中径材林;当SI≥24.0m时,可生产柁材等大径级材。柁材林的主伐密度以400~600株/hm2为主;檩材林的适宜密度为600~900株/hm2;经营椽材的林分密度以1000~1200株/hm2的收获量较高。  相似文献   
70.
本文根据172块典型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太行山区主要天然栎林中辽东栎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的分布、生长、群落结构,此外,还就栎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有关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