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257篇
基础科学   138篇
  139篇
综合类   1431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757篇
园艺   202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近日,中牧股份(股票代码:600195)与默沙东动保在北京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就共同谋求在动物疫苗方面的资本及商业合作达成框架性意向.  相似文献   
172.
目的:研究四种大孔树脂对大黄总蒽醌的吸附。比较4种不同大孔树脂对大黄总蒽醌的吸附性;以大黄总蒽醌中的大黄素为参考指标,对大孔树脂吸附大黄总蒽醌的工艺进行筛选。结果:D-301大孔树脂对大黄总蒽醌的吸附量最大,吸附量为2.793mg/g,吸附率为72.56%。结论:D-301树脂对大黄总蒽醌的吸附性能最佳,为大黄有效成分的分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3.
通过香蕉假茎、球茎和根系的表型生长模型及相关分析可为香蕉变量施肥作业提供数据基础。为解决人工测量球茎、根系外接圆难以确定问题,采用基于图像处理方法测量相关表型参数。通过测量广西宝岛蕉全生长周期内的20个阶段,采用图像处理表型测量方法测量假茎直径、球茎直径与根系水平分布长度,分别建立表型特征的生长模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假茎直径、球茎直径和根系水平分布长度表型生长模型均呈现“S”形,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香蕉假茎和球茎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1 77(P<0.05);假茎和根系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4 06(P<0.05);球茎和根系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 43(P<0.05),假茎、球茎和根系表型性状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表明,可通过测量香蕉假茎表型参数预测地下球茎和根系的表型参数,进而为变量施肥作业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74.
为揭示黄心梓木重要性状的变异水平,初选的无性系为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物质基础。以种植在河南省南阳市252个黄心梓木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树高、胸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片质量、比叶质量与皮孔数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质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104%~40.818%;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101~0.8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叶长与叶宽、叶长和叶宽与叶片质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比叶质量与叶长宽比、叶片质量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但与叶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相关性较弱。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分别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以15%的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不同方法共同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0.44%和12.96%。利用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联合选择出39、46、64、92、159、177和242共7个无性系,可以作为楸树遗传改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175.
为了揭示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种间关系,以三峡水库中、上段过渡区一级支流渠溪河河口附近消落带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参考相邻格子法对研究区样地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对优势植物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物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鬼针草(Bidens pilos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作为泛化种占总物种数的37.50%,具有分布范围较广、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干、支流消落带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值>0.50的种对数分别为40、50,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种对数分别为27、13,表明干流优势植物之间的竞争性相对弱于支流。渠溪河河口附近干、支流消落带优势植物之间多为不等宽生态位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态位共用;少数植物之间呈现出分离生态位重叠,不参与竞争。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具有干支流差异性和高程...  相似文献   
176.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是一种环保型高效杀菌消毒剂,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配制成含5.0 g·L-1碳酸钠的复配药液,100 mg·L-1的复配药液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消毒效果为100%,200 mg·L-1的复配药液对家蚕白僵菌、黄曲霉菌的消毒效果为100%,2 000 mg·L-1的复配药液对苏芸金芽孢杆菌无消毒效果,200 mg·L-1的复配溶液对沙雷铁氏菌消毒30 min,皮下穿刺的发病率为0。复配药液敞口存放2 d对家蚕多角体病毒仍然有较好的消毒效果,4~5龄隔天添食24 h复配药液对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未见不良影响。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复配消毒液不仅可用于蚕室蚕具消毒,也可用于桑叶叶面消毒。  相似文献   
177.
178.
为评估蛋鸡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增产降污效果,在商洛市7个县区98个养鸡场推广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养鸡技术:保持所有规模养鸡场原饲料配方不变,从蛋鸡开产起,按照200g/t间歇性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直至蛋鸡淘汰,选取10个鸡场对前期田间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并基于前期试验结果进行推广效益分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蛋鸡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产蛋率,降低破蛋率、粪便蛋白质,减少苍蝇滋生数量和鸡舍氨气排放量,与前期试验结果一致。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推广120.92万只鸡,综合产蛋率的提高,死淘率和破蛋率的降低,加上保健用药的减少,可净增经济效益651.5万元,可减少粪便粗蛋白排量7922.68t,氨气排放量相当于59.63万只蛋鸡排放量,减少了61.29万只鸡的排放量,苍蝇数相当于20.06万只鸡滋生的数量,减少了100.86万只鸡滋生的苍蝇数量。综上可见,在蛋鸡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9.
比较缓释肥在不同施用方式下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简化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设置农户习惯施肥(F1)、缓释肥常规施用(F2)和缓释肥优化施用(F3)3个处理,研究夏玉米群体生长、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产量构成特性对不同施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吐丝后F2和F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群体总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均显著高于F1处理.F2、F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较F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7.13%、13.28%.Logistic方程解析表明,F3处理的干物质平均和最大增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F1处理相比,F2和F3处理显著降低了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F3处理的穗粒数显著高于F1处理,F2和F3处理较F1处理分别增产7.39%、11.45%.可见,缓释肥优化施用较其他处理能保障夏玉米生育后期拥有良好的生长状态,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了最终产量.但若无配套施肥机械,缓释肥常规施用也可被选为保产且生长良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而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转型升级,耕作能耗过高,成为农业生产中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旋耕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耕作方式,开展旋耕减阻降耗技术研究,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旋耕减阻降耗技术的研究要点,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在旋耕刀辊结构优化、仿生减阻、振动减阻和农机农艺结合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旋耕减阻降耗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本文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旋耕刀设计理论体系,增强模拟试验和实际试验的相互印证,开发应用于旋耕刀微观受力及变形检测的仪器和测试平台,揭示旋耕刀—土壤互作机理,从而为我国旋耕减阻技术高质高效的发展奠定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