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1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林业   672篇
农学   345篇
基础科学   317篇
  268篇
综合类   2230篇
农作物   263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1660篇
园艺   414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砷胁迫下磷对三七砷的微区及亚细胞组织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μ-SRXRF)和亚细胞组分分离技术相结合,从植株各部位微区及亚细胞组分层面揭示了药用植物三七在外源磷素作用下砷吸收累积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七的根部和茎部是砷的主要富集部位,添加外源磷素可以有效降低三七根部、茎部和叶片的砷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47%、80%和33%;三七各部位的亚细胞组分砷的累积量不同,其中细胞液是砷的主要富集组分,具有一定的区隔化作用,但不能有效地减少砷对植物细胞新陈代谢的影响和毒害;外源磷素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三七不同部位亚细胞各组分中砷的累积量,其降低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胞液细胞壁细胞器,但分析表明,外源磷素的添加对三七各部位的亚细胞组分砷累积量占植株总砷累积量比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2.
红豆杉又称紫杉,是一种常绿乔木,属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而云南红豆杉是云南省级珍稀树种。云南红豆杉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材料和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其枝、叶、根、皮都可提取紫杉醇,极具医用价值。但野生红豆杉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和科研需求,因此,做好云南红豆杉的人工营林极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云南红豆杉苗木的营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93.
茶叶儿茶素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功效,在食品、医药、饲料、日用化工品等行业成为开发热点,对儿茶素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儿茶素稳定性较差,影响其功效的发挥。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温度、p H值、金属离子及光照等方面对儿茶素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利用β-环糊精包埋、制成儿茶素微胶囊、添加抗坏血酸等提高儿茶素稳定性的方法,旨在为茶叶儿茶素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优化灌溉制度提高苜蓿种植当年产量及品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灌溉定额及分配对滴灌苜蓿种植当年生产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研究设3种滴灌灌溉定额,分别为3 750(W1)、4 500(W2)、5 250 m3/hm2(W3),且在W2处理下,设3种灌溉定额分配模式(Q1: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Q2: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Q3: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结果表明,滴灌苜蓿种植当年,不同灌溉量条件下,苜蓿的株高、叶茎比、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均为W3W1处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为W3W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为W1W3处理;不同灌溉定额分配条件下,苜蓿的株高、叶茎比、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CP、WUE均为Q1Q3处理,且Q1处理的干草产量最高达到9 916~10 172 kg/hm2,WUE为3.31~3.39 kg/(mm·hm2),NDF、ADF含量为Q1Q3处理。适宜的灌水量(4 500 m3/hm2)有利于苜蓿种植当年干草产量的提高,并保持较高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较低的纤维含量;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并在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有利于苜蓿种植当年干草产量的提高及营养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明控释尿素对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改善水稻品质的作用机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1为对照(不施氮肥,CK),处理2为100%普通尿素,处理3为40%控释尿素+60%普通尿素,处理4为60%控释尿素+40%普通尿素,处理5为100%控释尿素]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肥利用率以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普通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能显著提高水稻齐穗期和乳熟期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特别是乳熟期最为明显;总体能显著增强水稻齐穗期和乳熟期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齐穗期至蜡熟期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其增强效果在齐穗期最为明显;能显著提高乳熟期和蜡熟期叶片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总体能显著增强水稻齐穗期至蜡熟期籽粒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6.0%~21.4%和30.7%~48.5%;并能显著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上述指标均以处理4增强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6.
为确定麻疯树基肥施用适宜深度,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0、10、20、30 cm)对麻疯树云热-1号根、茎及叶生长、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可显著促进麻疯树各器官生长,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其中,在试验初期,地径和茎高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之后,地径和茎高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其次是施肥深度10 cm的。随施肥深度增加,4条侧根总长、1级侧根总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先增而后减,其中均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磷及钾积累总量的差异显著;肥料深施(10~30 cm)也明显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可见,麻疯树基肥施用土层深度以2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997.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累及到脑小动脉、微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多病因和病理机制的疾病,主要包含腔隙性脑梗死或腔隙性卒中、脑白质疏松症、Binswanger病和脑微出血.CSVD占全世界卒中的20%,是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D)等认知障碍和痴呆最常见原因.CSVD可促进AD发生,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他汀药物可能对AD有作用.该文着重阐述了AD和CSVD关系,并对AD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Binswanger病和脑微出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CSVD在认知障碍和痴呆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稻谷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粮食微生物的活动不仅会影响到粮食的安全储藏,导致粮食腐坏变质,还会严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采用GB 4789.15-2010对稻谷进行传统培养,并从中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株.对分离出的优势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观察菌株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及菌丝、孢子形态,初步判定两菌株均为曲霉.同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两菌株的ITS及28S片段进行扩增,扩增得517bp的ITS片度及560 bp的28S片段,将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相似性比对,最终确定两菌株为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和亮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  相似文献   
999.
桉叶月见草素B的单体制备及其体内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吸附、中压柱层析和制备液相等方法从桉叶中分离得到月见草素B(OEB)单体,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分析了OEB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同时考察了热处理条件、p H值及酶的作用对OEB损失率的影响,然后追踪了其在小鼠体内代谢过程,以综合评价OEB的体内外稳定性。结果表明:桉叶醇提所得粗提物经大孔树脂吸附、柱层析及制备液相纯化后可获得OEB单体化合物,纯度94.85%,得率(以桉叶干质量计)2.50%;OEB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他有机溶剂,热处理温度、p H值、酶的种类及浓度均对OEB的稳定性有影响,高温(80℃)、碱性条件(p H值7)和胰蛋白酶、脂肪酶对OEB的损失率影响更大,损失率最大可达98.85%;OEB在离体血浆作用后出现新组分且损失明显;OEB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过程表明其在体内胃肠道中均不稳定、易分解,不能直接进入血液,也不能以原型化合物的形式抵达粪便及尿液中。由此可见,OEB在体内外均不稳定,这将为阐明OEB的体内代谢途径及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通过对南宁市8所医院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调查,着重统计分析其中的园林芳香植物种类及其应用状况。结果表明:南宁市医院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芳香植物有52种,隶属于29科45属;芳香植物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草本和藤本植物应用少;其中乡土芳香植物15种,占总数29%;各医院花香型植物居多,浓香型与淡香型植物比例因医院而异;多数芳香植物应用频率低;芳香植物配植形式较单一,以点植、丛植和列植方式为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