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非洲楝拟茎点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起非洲楝拟茎点霉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根据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分子鉴定分析,确定引起非洲楝拟茎点霉叶斑病的病原菌为Diaporthe musigena。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合pH值为5;最适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最适碳源为蔗糖。光暗交替可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究施用保水剂对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夏季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为其在沿海防护竹林经营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麻竹为试验材料,于4月分别沟施30.0、60.0和90.0 kg/ha保水剂,以不施用保水剂为对照(CK),7、8和9月测定麻竹叶片的生理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保水剂施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在同一月份(分别为7、8和9月)测定麻竹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呈降低趋势.在相同用量保水剂处理下,7、8和9月麻竹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POD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SOD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电解质渗透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测定月份,麻竹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qN)均随保水剂用量增加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相同用量保水剂处理麻竹叶片的Fv/Fm、ΦPSI、qP和qN在7、8和9月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用量保水剂对夏季生长麻竹的保水效果排序为60.0 kg/ha>90.0 kg/ha>30.0 kg/ha>CK.[结论]利用隶属函数法可综合评价不同用量保水剂对麻竹的保水效果;沟施60.0 kg/ha保水剂对麻竹的保水效果最佳,可在沿海沙地竹林栽培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3.
为实现菊花滑刃线虫的高效准确鉴定,利用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PA),根据菊花滑刃线虫核糖体28S rRNA-D2/D3片段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菊花滑刃线虫的RP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RPA检测方法对菊花滑刃线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扩增出202 bp的特异性目标片段,检测灵敏度可达单条线虫DNA的1...  相似文献   
54.
GIS在福建省数字林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林业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性服务的平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是综合有效地采集存贮、管理地理信息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空间检索查询和分析处理的系统.将GIS应用于数字林业建设中则能实现森林资源与环境监测、森林灾害监测、林业辅助决策的信息化,并能有效地实现林业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55.
56.
松香酸淀粉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甲基酰胺( DMF)/LiCl为溶剂,由淀粉与松香酰氯通过O-酰化反应合成了取代度(Ds)为0.1252的松香酸淀粉酯(RSE).利用FT-IR、固体13C NMR、XRD和SEM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测试了目标产物的溶解性能和透明度.基于单因素试验数据,利用响应面软件优化,建立了教学模型,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  相似文献   
57.
西氏住白细胞原虫是血孢子虫亚目,血原虫科住白细胞原虫属的一种禽类寄生虫。查阅国内文献未见过有关西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报道,Oroket和Cherin等人报道过鸭西氏白细胞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Herman等(1975)报道过美国Seney野生动物保护区,每年雏鹅都因西氏住白细胞原虫病死亡率超过70%。现将本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推进高教体制改革发展林业教育事业———李葆珍副司长访谈录本刊记者林宇记者:李司长,您好。这次采访您主要是想了解关于招生并轨改革的情况,同时也想请您就广大读者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即林业部改组对林业教育的影响以及高教体制改革谈一些看法。首先请您介绍一下19...  相似文献   
59.
为评估滨海沙地木麻黄、湿地松和尾巨桉对滨海沙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对这3种防护林树种不同季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及季相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天中,木麻黄的初始荧光(F_o)最低,湿地松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o)均最低,且都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中,3种防护林树种的最大荧光(F_m)均表现为尾巨桉湿地松木麻黄,且季相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规律,木麻黄的F_o、F_m均最小,尾巨桉的F_m、F_v均最大,湿地松的F_v/F_m、F_v/F_o均最小,表明湿地松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光量捕捉效率低于木麻黄和尾巨桉。结合林分生长情况可知湿地松受环境胁迫,对滨海沙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木麻黄和尾巨桉差。  相似文献   
60.
以滨海沙地典型人工防护林纹荚相思和木麻黄的凋落物为对象,采用网袋法研究凋落物单独分解和不同配比组合混合分解360 d后的干质量剩余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受分解时间、配比以及分解时间和配比交互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人工林下不同树种及不同处理的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有所差异,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由大到小顺序均为:A处理、C处理、D处理、B处理、E处理,分解速度均为先快后慢。纹荚相思人工林和木麻黄人工林不同处理凋落物分解360 d后,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分别为43.38%~54.58%和40.86%~52.42%,Olson指数衰减模型的分解系数分别为0.647~0.895和0.755~0.888,半衰期(凋落物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0.774~1.071 a和0.781~0.918 a,周转期(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347~4.630 a和3.374~3.968 a。从分解速率来看,E处理(m(纹荚相思)∶m(木麻黄)=2∶1)的分解为最佳组合,建议在土壤养分贫瘠的滨海沙地营林过程中,营造该比例混交林来加快林下凋落物分解,促进土壤改善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