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21篇
  3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9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不同橡胶树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3个橡胶树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橡胶树的耐逆性研究奠定基础,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GT1、RRIM600、PR107 3个橡胶树品种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GT1的叶片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的高于其他2个品种,PSII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II)、非光化学反应耗散Ex稍高于其他2个品种;RRIM600的叶片Fv/Fm、Fo、Fm、Fv、Fv/Fo、Y(NPQ)、qP都略高于其他2个品种,而qN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GT1的光合作用中原初光能捕获效率、电子传递能力较强于其他2个品种,吸收的光能中用于光化学反应部分较少;RRIM600的光合潜能、光适应能力强于其他2个品种,当条件适宜时,叶片可能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来供应树体生长的需要和胶乳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2.
橡胶树砧穗胶乳养分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橡胶树高产的机理,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橡胶树(PB86)砧木和接穗胶乳养分含量的差异。通过对干含、总固形物、硫醇、糖、无机磷、粗蛋白等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橡胶树自身的砧木与接穗之间,除超高产橡胶树砧木中蔗糖、硫醇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接穗外,其他养分含量在超高产、高产橡胶树自身的砧木与接穗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但一般单株橡胶树接穗胶乳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自身砧木。(2)不同产量水平的橡胶树之间,产量越高的橡胶树其砧木胶乳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也越高,超高产橡胶树砧木中干含、总固形物、硫醇、糖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高产树和一般单株。(3)不同产量水平橡胶树接穗间硫醇、蔗糖、粗蛋白的含量差异均未达极显著水平。相对而言,与嫁接后橡胶树砧木与接穗之间的营养物质运输对橡胶树产量的影响相比,嫁接时优良砧木材料的选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克隆橡胶树乳管特异性强启动子HEV2.1(PHEV2.1),构建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限速酶基因(HbHMGR1)的乳管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为橡胶树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报道的HEV2.1序列(GenBank登录号AY247789.1)设计1对特异引物,采用PCR从橡胶树热研7-33-97基因组DNA中克隆PHEV2.1,与HbHMGR1基因融合构建橡胶树乳管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并以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进行鉴定.[结果]用特异引物可从热研7-33-97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1852bp的PHEV2.1片段,其与AY247789.1启动子序列的同源性为98.6%.将PHEV2.1与HbHMGR1基因融合构建乳管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 1-PHEV2.1-HbHMGR1,经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证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将PHEV2.1和HbHMGR1基因先构建到pCAMBIA3301载体上再克隆至pCAMBIA2301载体上,能有效解决直接克隆至pCAMBIA2301载体上出现PstⅠ突变、阻碍载体构建的难题,成功构建获得乳管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PHEV2.1-HbHMGR.  相似文献   
134.
分析不同灭菌时间和外植体的处理方式对油棕种子无菌苗获得效率的影响,为其高效的组织培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以75%酒精处理1 min,再用0.1%升汞处理30~40 min对油棕种子的灭菌效果最好。灭菌后的种子去除胚乳后将胚接种于MS培养基上,其出苗率最高,可达100%;接种后15 d即可获得无菌苗,成苗率最高达88.9%。胚在光照及黑暗条件下均可萌发,但苗的生长需要光照条件。该方法适合油棕无菌苗的获得,也可为其它科属中种壳坚硬种子无菌苗的获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不同基质配比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筒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配比的水藓泥炭与椰糠为育苗基质,结合橡胶树小筒苗的育苗装置及悬空培养方法开展了籽苗芽接小筒苗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及叶片养分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轻简化的橡胶树小筒苗培育基质。结果表明:水藓泥炭与椰糠比例为1∶1时基质速效养分较高,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量及生物量积累较多,出圃率较高;由于受育苗容器空间的限制,不同配比的育苗基质对橡胶树小筒苗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影响不明显;水藓泥炭与椰糠混配的基质对橡胶树小筒苗的叶片养分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不同基质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筒苗各方面生长的影响,建议优选水藓泥炭与椰糠按1∶1混配为橡胶树籽苗芽接小筒苗的育苗基质,也可根据生产成本进行不同调配。  相似文献   
136.
为探讨胶园长期间作技术,分析了胶园间作现状,探讨了胶园长期间作理论。胶园间作是增加胶园产出,提高胶农收入有效和快捷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只有部分1~3龄的幼树胶园间作和少量中老龄胶园仅间种几种耐荫作(植)物,多数胶园或胶园多数时间内未能开展间作利用。未能开展间作的原因是可间作时间短或可间作作物种类少等。导致可间作时间短或可间作作物种类少等的原因是胶园内光照等环境条件有规律性或不确定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橡胶树树冠生长习性有关。降低种植密度、加宽行距和修剪树冠可改善园内光照等条件,但有效期短或导致橡胶减产等。由于园内光照条件等的变化主要是因橡胶树树冠生长习性所致,因此必须考虑和利用橡胶树树冠生长习性才能高效地构建比较稳定的且有一定强度光照等的园内环境。由此推测,选用以直立型树形或小树冠橡胶树品种为种植材料,结合较宽大行的宽窄行种植形式为核心技术建设胶园,辅以不作诱导分枝和大行间开展合理间作等栽培技术措施,即胶园全周期间作模式有可能实现胶园长期间作生产。  相似文献   
137.
超高产橡胶芽接树的树皮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数年来的观测表明,在生产实践中出现有少量的植株(称其为"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其单株产胶量约达当地普通橡胶芽接树平均单株产胶量的15~20倍.为了探索这些超高产芽接树高产的原因.对砧木为无选择种子砧木,接穗为PB86的树干割线上10 cm背面的树皮和输导根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橡胶芽接树树干有输导功能韧皮部的厚度、幼嫩乳管列数、总乳管列数、幼嫩乳管列占总乳管列比例、乳管口径和筛管口径均显著大于普通芽接树.特别是超高产芽接树有输导功能韧皮部乳管列数与有输导功能韧皮部细胞层数的比值显著大于普通芽接树;另外,超高产橡胶芽接树输导根的皮层薄壁细胞厚度和皮层薄壁细胞层数显著小于普通芽接树,而导管口径却显著地大于对照(普通芽接树),这表明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形成层分化为乳管的能力、营养物质和水分运输能力都强于对照株.  相似文献   
138.
12个油棕新品种大田栽培抗逆性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株调查统计法,对种质圃12个油棕新品种多年来大田抗逆性表现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条件下,橡胶树种子的膜透性对其发芽率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连续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的电导率、含水量和发芽率,研究橡胶树种子的膜透性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水平对电解质外渗的增幅作用为温度:27℃〉17℃〉22℃、湿度:75%〉85%〉95%、包膜度:55%〉95%〉75%。种子贮藏到第2个月时,处理组合27℃+95%+95%2、2℃+95%+75%2、2℃+75%+95%1、7℃+95%+55%(依次为温度、湿度、包膜度)的种子含水量分别为17.08%、17.33%、17.61%和13.18%。种子贮藏到第3个月时,处理组合22℃+95%+75%的发芽率最高,为10%。[结论]温度为22℃,湿度为95%,包膜度为75%时,在贮藏过程中橡胶树种子的电导率增幅最小、内含物消耗速率与种子呼吸速率适宜。  相似文献   
140.
介绍马来西亚针对小胶园发展的主要扶持机构及采取的主要扶持政策。主要支持机构有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马来西亚小胶园发展局、马来西亚联邦土地开发局、马联邦土地振兴管理局等;扶持政策包括统一管理、资金筹措、技术服务、质量监控等,这些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马来西亚小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