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3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施肥和降水年型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山西省寿阳县旱农试验区,经过长达10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是不施肥处理的2.25倍;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受生育期降水量和播前土壤贮水量两个因素的影响.干旱年份,玉米产量的提高更依赖于土壤水分、养分的协调供应,施肥的增产效果受到土壤水分亏缺的限制,合理施肥、培肥土壤、保蓄水分,可增强旱地玉米抵御干旱的能力;丰水年份和正常年份,肥料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丰水年份应注意蓄水保墒.  相似文献   
42.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春玉米根系与地上部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密植条件下玉米地上部及根系生长均会受到抑制。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以面积为取样单位,采用根钻法,对4.5万(低密)、7.5万(中密)、9.0万(高密)株/hm2种植密度下吐丝期春玉米在0~50 cm土体条件下根系主要指标与地上部相关性状(叶面积、籽粒质量及产量等)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密处理产量最高,单位质量籽粒所具有的根系指标中密处理最低,根冠比中密处理最低;单位叶面积所具有的根系指标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单位质量籽粒所具有的根系指标则为低密高密中密,根冠比为高密低密中密。综合结果表明,根系具有巨大的吸收潜力。  相似文献   
43.
感应电机控制中,采用物理速度传感器来检测电机速度不适合于高危场合和低转速状况下的电机控制.文 中给出了一种优化的解决方案.不采用物理传感器来检测电机的输出速度,而是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向量 分析方法,应用估计算法来计算定子电压和转子磁通,然后在线采样相关数据来计算转子速度.采用模糊控制来解 决电机运行的随机扰动和速度变化过程的非线性问题,结合自校正控制来完成对电机给定速度的跟踪.仿真结果 表明:实施给出的控制方案,使电机的输出速度具有优异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44.
旱地秋季深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玉珍  王久志  杨治平  周怀平  王静 《土壤》1997,29(6):311-314
晋东旱作地区秋季深施肥比春季浅施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本文就旱地秋季深施肥和春季浅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秋季深施明显啬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加强了土壤呼吸强度,固氮强度,纤维分解强度及作物根际效应。对提高土壤营养水平和矿质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5.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 ,10年累计玉米籽粒增产12 10~ 17 2 7t/hm2 ,增幅达 2 5 5 9%~ 36 5 2 % ;玉米秸秆增加 5 9~ 13 3t/hm2 ,为秸秆还田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源。秸秆还田秋施肥可起到秋保春墒的作用 ,苗全苗壮 ,养分充分得到有效利用 ,且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 ,促进秸秆等有机物料腐解 ,对提高矿质营养元素有效性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6.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持续利用30年的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农田、杨树林、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地以及撂荒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以及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N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混交林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林的土壤培肥作用高于杨树纯林。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使土壤退化。撂荒地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在黄土高原丘陵区,种植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以及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相似文献   
47.
施肥培肥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通气法进行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施肥时期和方法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同秋季耕翻深施肥结合,可以大幅度减少春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试验测定期间,春施肥各处理的田间土壤氨挥发总量较大且处理间有明显差异,特别是秸秆直接还田春施肥处理(S3)氨挥发量最高,达30.36kg/hm2,较不施肥处理多挥发26.91kg/hm2,田间氨挥发损失占到施N肥总量的17.94%;秋施肥各处理的田间土壤氨挥发总量介于5.57~6.92kg/hm2间,田间氨挥发损失仅占施N肥总量的0.28%~1.18%,各处理间差异甚微,氨挥发损失总量极低。春施肥同秋施肥处理间比较,田间土壤氨挥发总量也存在明显差异,以秸秆覆盖间(S2、A2)差异最小,为2.65kg/hm2,以秸秆直接还田间(S3、A3)差异最大,为25.58kg/hm2,氨挥发损失增加了1.77%~17.06%。  相似文献   
48.
旱农区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旱的山西寿阳试区,通过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式的秸秆还田结合秋施肥是一项适用于该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功效,特别是土壤表土的含水率较春施肥提高了1.09%~3.04%,从而提高了春玉米的出苗率,使得苗齐、苗壮。秸秆还田秋施肥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6~0.29 g/kg,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9%~13.9%和3.0%~9.1%。从5年的产量统计结果看,秋施肥和春施肥处理相比较,玉米籽粒增产2.56~3.88 t/hm2,增产幅度为8.10%~13.4%。  相似文献   
49.
土壤与植物中钙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土壤与植物中钙营养的若干机理或关键性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植物中钙营养的研究、土壤对钙的吸附和解吸、肥料钙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以及钙与其他营养元素互作机理等,并提出了应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为探明含碳与含硫改良物料对苏打盐化土的改良效果,利用含硫物料硫酸亚铁(FeSO_4)、硫酸铝Al_2(SO_4)_3和含碳物料[腐植酸改良剂(DS-1997)、风化煤]作为改良材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苏打盐化土在施用不同改良物料条件下土壤pH值、EC值、ESP值、土壤盐基离子、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及饲草玉米对土壤改良效果的响应。结果显示,4种物料均能较对照(CK)显著降低土壤pH值、ESP值,交换性Na+和水溶性Na+含量,分别降低了2.87%~5.39%、38.72%~75.21%、52.33%~78.14%和89.54%~96.61%,均以风化煤处理降低幅度最大。施用风化煤和DS-1997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风化煤处理较CK分别提高了88.51%和38.70%,DS-1997处理较CK分别提高了63.18%和33.33%(P0.05)。各改良物料均可显著改善玉米生物性状,但各改良剂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风化煤在苏打盐化土中改良效果最好,可作为内陆苏打盐化土的最佳改良物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