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8篇
  13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揭示尖镰孢胁迫下黄瓜茎部蛋白质差异,以黄瓜枯萎病高抗品系‘D0327’和感病品系‘649’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2个毒力不同的尖镰孢C9和S1菌株后提取黄瓜茎部蛋白,运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尖镰孢侵染后茎部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尖镰孢菌胁迫下,抗感材料茎部蛋白表达发生了变化。茎部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与对照图谱进行比较分析,成功鉴定出8个差异蛋白点。强毒力菌株C9胁迫下,感病品系中鉴定出3个差异蛋白,分别是烯醇化酶及亚基、肌动蛋白和放氧增强蛋白,抗病品系中差异蛋白为烯醇化酶及亚基、磷酸丙糖异构酶和核苷酸二磷酸激酶。弱毒力菌株S1胁迫下,感病品系中差异蛋白为Csf-2蛋白,抗病品系中差异蛋白为放氧增强蛋白。这些蛋白分别参与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和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102.
脐腹小蠹是新疆果树林木的重要害虫,研究不同寄主对脐腹小蠹取食和繁殖的影响可为脐腹小蠹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田间诱集试验表明,脐腹小蠹为害‘赛买提'杏、扁桃和新疆桃,不为害垂柳和沙枣,在春榆上也诱集到少量成虫,但其数量显著低于‘赛买提'杏、扁桃和新疆桃。室内饲养研究表明,‘赛买提'杏、扁桃和春榆上均有脐腹小蠹取食为害,其中‘赛买提'杏上脐腹小蠹子代数量最多,成虫蛀道长度最长,侵入孔数最多,与扁桃和春榆差异显著。综上所述,脐腹小蠹在‘赛买提'杏、扁桃、新疆桃、春榆上均可完成发育,但在4种寄主上的子代数量以及对4种寄主的为害程度不同,‘赛买提'杏是脐腹小蠹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寄主,其次是扁桃、新疆桃,脐腹小蠹也可为害春榆。  相似文献   
103.
以2,3-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肼基化、环合、氧化、取代、水解、环合和胺解反应,合成了15个文献未见报道的新型含单氟甲氧基的吡唑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初步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在100 mg/L下对粘虫Oriental armyworm的致死率均为100%,当测试浓度降低至4 mg/L时,化合物 8a 、 8d 、 8g 、 8k 和 8n 的致死率仍为100%,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对蒸汽爆破、热喷放及碱堆沤3种预处理方式处理的青贮秸秆的物理特性和理化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了预处理后玉米秸秆在水中的沉降特征、亲水指数等指标,同时通过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试验,对各种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秸秆经过3种不同预处理后,其理化特性明显不同。经蒸汽爆破之后秸秆表面呈现亲水特性,沉降比从原料的87.3%减少至0%,比表面积比原料增加65.2%;显微观察发现蒸汽爆破后秸秆细胞壁完全断裂破碎,纤维素结晶度下降至33.11%。蒸汽爆破相比其他2种方法更能显著改变玉米秸秆的结构,使其更利于降解,是一种理想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5.
探究二甲四氯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的有效修复方法,为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以贵烟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二甲四氯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症状及其致害临界值,探索不同用量竹炭和有机肥配施对二甲四氯土壤残留致害烟株生长状况、烟叶生理生化指标、超微结构、品质和二甲四氯残留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二甲四氯可促进烟株生长,而高剂量可致烟叶黄化和短小,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或死亡,其致害临界值介于2 520~12 600 g/hm2。竹炭和有机肥配施对烟草二甲四氯药害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中,每株烟苗配施竹炭60 g和有机肥50 g对致害烟株修复效果最佳,烟苗移栽80 d后,对株高、叶长、叶宽的修复效果显著,烟株主根长度最长,较药剂对照提高了39.94%(P0.05);与药剂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了致害烟叶的POD、SOD活性,且显著降低了致害烟叶的MDA含量(P0.05),使致害烟叶叶绿体紧靠细胞壁排列,促进基质和基粒片层逐渐清晰,增加淀粉粒数,细胞发育逐渐恢复稳定,同时改善了致害烟叶品质,其中糖碱比和氮碱比分别为9.36和0.92,处于优质烟叶范围。此外,该修复处理在烟苗移栽30 d后,土壤和烟叶二甲四氯残留量较药剂对照分别下降了69.34%和73.52%,80 d后土壤和烟叶中均检测不到二甲四氯残留量。因此,每株烟草配施竹炭60 g和有机肥50 g可提高二甲四氯致害烟株抗逆性,修复烟叶细胞结构,加快其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促进致害烟株生长,提高烟叶品质,有效预防和修复二甲四氯除草剂药害。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葡萄叶片病害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采用多角度建议区域Faster-RCNN准确定位图像中葡萄叶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病害检测方法,检测图像叶片病害。相比直接检测图像病害,可去除背景因素对病害区域干扰,降低错误率。结果表明,该算法对自然条件下葡萄病害成像适应性良好。文章统计6种不同条件下拍摄图像,对一般叶片检测算法平均mAP为75.52%,显著高于传统算法。在病害检测时,采用两种策略:从一幅图像中检测到每个单个叶片,或将整幅图像对叶片取掩模后,作为下一级病害检测器输入图像。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6种常见葡萄病害平均mAP为66.47%,其中褐斑病与白粉病mAP超过70%;第二种方法,病害检测平均mAP为51.44%,但平均检测时间节约75%。两种方法性能均优于在原始图像上直接病害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我国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滞后的问题,在深刻理解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终极目标,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完整性与简明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行性与可比性和现实性与导向性原则之上,采用文献综述与专家咨询方法构建针对水稻作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法进行主观赋权研究。系统构建了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并基于专家组合的多重相关主观赋权方法分别对3个层次指标进行赋权,确立了每个指标的主观权重。本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研发更具目标性和指向性;基于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法的应用集中了专家的整体意见,克服了传统主观赋权法存在个别专家差异性引起偏差的弊端,可为科学开展各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了5个品系橡胶树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主叶脉厚度等叶片解剖结构,并运用多重比较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其抗旱性。结果表明:5个品系橡胶树叶片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主叶脉厚度等均有显著差异;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5个品系橡胶树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保亭933热垦525RRIM513海垦1热研106。  相似文献   
109.
为云烟105烤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栽期对云烟105农艺、性状经济效益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云烟105在2月4—14日播种、4月1—10日移栽的综合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经济效益均较好。各部位烟叶物理性状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的综合得分最高,均大于80分。各部位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综合指数为0.39~0.73,其中,下部烟叶以2月4日播种、4月1日移栽各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最好,综合指数为0.59;中上部烟叶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各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综合指数分别为0.71和0.73。感官评吸质量和经济效益均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较好,其烟叶的吃味较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产值最高(4 271.17元/667m~2),各播栽期烟叶的外观质量无明显差异。结合当地烟叶生产实际,云烟105在宣威烟区种植以2月4—14日播种、4月1—10日移栽的经济效益较好、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10.
紫苏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苏是传统的多用途经济植物,具有多种药食功效,是我国卫生部首批公布的60种药食兼用植物之一,极具开发价值,在国内外不断掀起研究热潮。为建立紫苏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奠定理论基础,对近年来紫苏在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