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遮阴对白三叶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果草复合系统中白三叶(Trifoliurn repens)对苹果树(Malus pumila)遮阴的适应性机理,研究不遮阴、遮阴50%和遮阴70%条件下白三叶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苹果树遮阴程度的增加,白三叶叶面积、上表皮细胞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增加,其余解剖结构指标均减小,净光合速率(Pn)降低;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Pn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指标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遮阴使白三叶叶片结构改变,光合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2.
在起垄种草苹果园中,将果园牧草刈割后覆盖在垄上,研究牧草覆盖后对垄沟0~60 cm土壤中水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覆盖牧草相比,垄上覆盖牧草后,垄沟中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这种差异以浅层土壤较明显,覆盖牧草后显著改善了垄沟0~40 cm的土壤特性(P < 0.05),对40~60 cm土壤无显著影响。说明果园刈割牧草可作为一种较好的覆盖材料,将其覆盖垄上可改善垄沟中土壤特性、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肥力,是果园牧草的一种有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33.
行间种植不同草种对幼龄苹果园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苹果园建植第一年春季,果树行间分别种植不同草种,以清耕的土壤为对照,研究果园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N、P、K的变化。结果表明,种草后,夏季高温时土壤温度降低、日变幅减小,含水量增加,生长季结束时,果园土壤pH下降,碱解N、全N、速效P、全P、有机质含量增加,而除种植红三叶的土壤速效K显著(P<0.05)升高外,其余处理全K、速效K均无显著变化;种草后对不同深度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马蹄金对土壤N、P和狗牙根与高羊茅对有机质的影响在0~20 cm内表现一致,而种植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紫羊茅的0~10 cm土壤碱解N、全N、全P和种植红三叶、紫羊茅的0~10 cm土壤有机质升高幅度较10~20 cm大,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红三叶、白三叶的速效P,红三叶和高羊茅的碱解N、全N,马蹄金、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的土壤有机质0~10 cm土壤升高幅度较10~20 cm小,白三叶10~20 cm土壤碱解N增加幅度较0~10 cm小,全N则反之;草种不同对土壤作用不一,马蹄金对土壤肥力改善作用最大,红三叶、白三叶次之,而狗牙根、高羊茅较差。说明种草后可改善土壤性状,而草种是影响果园种草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4.
禾草混播人工草地早期主要杂草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土壤主要杂草种子库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种子含量呈下降趋势,绝大部分种子分布在0~15 cm的土壤中。2)在高寒地区种子繁殖植物种子库的输出主要发生在5-6月,种子库种子1龄时大量输出,3龄、4龄时输出很少。3)一年生或二年生杂草在3龄、4龄草地中几乎“消失”,并不是土壤中缺乏种子。4)种子库中种子的生活力除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外均大于90%。5)人工草地早期出现的多年生杂草种子发芽率高。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降解对苹果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苹果典型优生区—陕西的洛川和旬邑苹果园中进行白三叶埋置降解试验,研究白三叶降解后对不同地区苹果园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中埋置白三叶后,除降解3个月时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旬邑降解6个月时的脲酶活性无变化外,其余处理的蛋白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P 0.05);在白三叶埋置6个月后,土壤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幅度大;埋置的白三叶降解后对不同地区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影响不同,对洛川苹果园的影响较旬邑苹果园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埋置的白三叶降解可以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此作用与苹果栽培地区和白三叶降解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不同苜蓿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探讨国内外引进的29个苜蓿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抗寒性强弱,在种植第5年后的冬季调查各品种地上部分的存活率,并测定其体内SOD和POD酶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秋眠品种地上部分存活率最低,半秋眠品种普遍较高;各品种体内SOD和POD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较显著,通过3个指标聚类分析表明,29个品种可聚为4类,其中,抗寒性最好的品种是'中苜1号'、'牧野'、'竞争者'、'新牧1号,、'爱维兰,、'新疆大叶'、'巨人201 Z'、'兼用型'8个品种,抗寒性最差的品种是'牧歌401 Z'、'侵略者'、'德国大叶熊,、'戴尔'、'射手'、'爱林 Z'、'美国杂交熊'、'路宝'、'超级13R'9个品种.  相似文献   
37.
白三叶覆盖厚度对苹果园垄沟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覆盖厚度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降解对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果树行间垄沟中分别覆盖5、10、15和20 cm厚苹果园刈割的新鲜白三叶,以不覆草的垄沟为对照,研究白三叶降解6个月后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苹果园覆盖的白三叶降解后,能提高0-20 cm垄沟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的含量,且对0-10 cm土壤养分的影响较10-20 cm的大。覆草厚度小于15 cm时,随覆草厚度的增加,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增加。但是,覆草厚度达20 cm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含量却较覆草15 cm的处理低。说明覆盖的白三叶降解可以提高苹果园土壤肥力,而此增肥作用和覆草厚度、土层深度密切相关,降解6个月时,覆盖15 cm白三叶的垄沟中土壤肥力最高。  相似文献   
38.
多效唑对2种冷季型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文权  寇建村  刘勇  杨云贵 《草业科学》2008,25(11):117-119
利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100、 200、 300、 400、 500 mg/L)的多效唑对2种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巴林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法恩的株高、倒2叶长度、叶片内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在降低2种冷季型草坪草的株高和缩短叶片长度的同时,能显著增加2种草坪草的叶绿素含量,并使其组织中丙二醛含量降低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且这种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呈增加的趋势,说明多效唑可以提高草坪草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苹果(Malus pumila)树行间种植不同豆科牧草后对园中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苹果园建植第1年,在果树行间种植百脉根(Lotus cornioulatus)、白三叶(Tri folium repens)和红三叶(T.pretense),以果树行间“清耕”土壤为对照,研究0~20 cm土层中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比例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园中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7%以上,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为0.01%~0.04%;种草后,土壤中放线菌比例减少,细菌增加,此趋势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加剧,0~10 cm土层中增减比例幅度为1.2%~4.4%,而10~20 cm土层中为18%.种草后,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蔗糖酶及脲酶活性增加,增减幅度因草种及土壤深度而异,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影响.在种植百脉根、白三叶的0~10 cm土层中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减少,而种植红三叶的10~20 cm土层中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增加;种植百脉根后,0~10 cm蔗糖酶活性、0~20 cm脲酶活性升高,种植白三叶、红三叶后,0~20 cm土壤蔗糖酶、10~20 cm土壤脲酶活性升高.说明种草可改变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此作用和草种、土壤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14种小檗属(Berberis)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小檗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有多边形和无规则形两种;垂周壁式样有平直-弓形、浅波形和深波形3种。叶表皮外均有不同程度加厚的角质层。气孔器只分布在所有研究的14种小檗属植物的下表皮,形状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宽椭圆形;气孔器类型大多为无规则型。这些特征与它们具有的耐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气孔指数、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的数据分析表明:陕西14种小檗属植物的气孔指数差异较大,可作为种间分类的依据;气孔密度在特定几种植物间的差异较明显,可作为部分种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