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21.
对东北地区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slaricina(Sawada)Snang]的寄主抗病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抗病良种筛选研究中得出:(1)落叶松枯梢病多发生于6~25年生幼林和成林,不同品种、品系、种源的抗病性不同、同一品种、品系、种源的不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发病不同;(2)东北地区落叶松品种、品系抗病序列为日5、日5×兴12、日5×兴9、兴12×日5、兴6×兴9、日12、兴9×日76-2、长78-5、长78-15、兴13×兴9。长白落叶松种源抗病序列为小北湖、白刀山、白河、大石头、和龙、汪清、天桥岭、黄泥河;(3)综合抗性、生长量、形质三项指标.筛选出日×兴、兴×日、日×长、日5×兴12、兴12×日55个品系为抗病优良品系,小北湖长白落叶松为抗病良种种源。在抗病机制研究中确定了当年枝梢钾、锰含量低时则抗病,健康落叶松品种、品系的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与抗病性关系不明确,但患病后POD则发生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22.
采用4元2次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含糖率、产糖量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寻优、单因素效应分析、边际效应分析和多方案最佳农艺措施的确定。分析表明,方程含糖率最优解明显高于单因素效应的最优目标值;磷肥和密度对含糖率、产糖量呈正效应,氮肥和灌水次数超过一定限度则呈负效应;磷肥与密度的交互作用对含糖率有显著影响;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最佳农艺措施为:尿素为26.1~34.6kg/亩,三料磷肥10.01~14.25kg/亩,密度为5700~7900株/亩,灌水3~5次。  相似文献   
123.
四种商品猪肥育性能与肉质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体重25kg左右的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巴克夏猪各20头,分二栏饲养(二个重复),每栏10头,试验期饲喂相同水平日粮97d,试验过程中记录饲料消耗和增重数据,结束后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1)大约克猪全期日增重最高,且显著高于巴克夏猪(P0.05),而试猪全期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以杜洛克和大约克猪最低;(2)巴克夏猪屠宰率、眼肌面积和胴体组成中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三种试猪(P0.05或P0.01),后腿比、胴体斜长、三点膘厚、三点皮厚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巴克夏猪肉的红色度a1*值、大理石纹、熟肉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试猪(P0.05),而其贮存损失则显著低于其他3种试猪(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和大约克猪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较好,适宜于做终端杂交父本;长白猪肥育性能中等而屠宰率、瘦肉率较高,适宜于做杂交父本或母本;巴克夏猪肥育性能及胴体品质较差,但肉品质相对较好,是地方猪种配套生产优质猪的适宜父本品种。  相似文献   
124.
为明确小麦材料中抗旱相关基因的组成,利用已报道的29个标记(11个新转化的KASP标记以及已报道的18个KASP 标记),对16份抗旱小麦品种和15份高产小麦品种进行KASP检测。结果表明,多数基因位点在抗旱小麦品种和高产小麦品种间的优异等位基因数目无明显差别;TaPYL1-1BWcor14-2BTaSRL1-4ATaSnRK2.3-1AQTDW.caas-6BL位点的优异等位基因在旱地品种中占比较高,而TaWRKY51-2BTaSnRK2.4-3A位点的优异等位基因仅存在于抗旱品种中,前者的供体材料为晋麦47、晋麦92和晋麦101,后者的供体材料为济麦379。  相似文献   
125.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在多种植物中得到成功应用,促进了基因功能的研究。小麦籽粒硬度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Pinb是控制籽粒硬度的关键基因之一。本研究以小麦Pinb基因为对象,联合采用常规PCR和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构建了包含小麦Pinb基因启动子区双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入小麦原生质体中进行sgRNA活性的检测,在两个靶点位置均发生了突变,编辑效率分别为4. 57%和4. 37%,基因编辑类型包括碱基替换和碱基缺失。该研究为在小麦中实现Pinb基因的定点突变奠定了基础,对其功能研究和小麦品质改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以巴克夏和大约克猪为对照,比较沙子岭、1/2沙子岭(巴克夏×沙子岭)(巴沙)、1/4沙子岭(大约克×(巴克夏×沙子岭))(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探讨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表达与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腿臀比例、瘦肉率等胴体性状指标随着沙子岭猪血缘含量的减少逐渐升高,而平均背膘厚、皮厚、肥肉率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其中大巴沙猪的主要胴体指标水平与瘦肉型巴克夏和大约克猪的接近;在肌肉品质方面,大理石纹评分、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以沙子岭或巴克夏猪的最高,大约克猪的最低,而滴水损失和水分含量则是大约克猪的最高;大巴沙、巴沙、沙子岭、巴克夏、大约克猪的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和依次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升高;沙子岭猪的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猪的(P0.01);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CAT1)表达水平与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氨基酸含量与CAT1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沙子岭猪血缘猪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能,大巴沙猪肌内脂肪含量适中,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很丰富,说明大巴沙猪的肉质风味和肌肉品质较好。综合考虑前期肥育性能和毛色一致性等因素,大巴沙猪是湘沙猪配套系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7.
外源基因拷贝数是影响转基因植物遗传稳定性及其自身表达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析TaNAC14基因在小麦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获得了14个T0代TaNAC14转基因小麦植株,采用BASTA溶液涂抹和目标序列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14个转基因小麦植株中鉴定出9个阳性植株。通过TaqMan实时定量PCR方法,以小麦内源单拷贝基因Pinb为内参基因,对9个T0代转基因小麦阳性植株中外源目标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0代转基因小麦再生植株中有5株为单拷贝,4株为双拷贝,其中单拷贝插入整合的比率接近55.6%。选取单拷贝转基因植株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根据BASTA溶液涂抹鉴定对T0:1代小麦株系遗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基因TaNAC14是可遗传的。此外,还对T1代转基因小麦目标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JW1相比,各转基因小麦植株目的基因TaNAC14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该研究结果为后续TaNAC14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8.
以临猗县冬枣种植区土壤与果实样品为试材,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与果实品质指标及果实品质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再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土壤养分与品质最优线性回归关系,以期为当地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单果质量与有效锰呈负相关,与交换性钙呈正相关,有效硼影响较弱;果形指数与交换性钙呈负相关,有效锌影响较弱;维生素C含量与有机质、有效硼呈正相关,与有效铁、交换性钙呈负相关;可滴定酸与有效钾、有效磷呈正相关,有效铁影响较弱;可溶性固形物与交换性钙呈负相关,有效钾则影响较弱。冬枣果实品质受多个土壤养分因子共同影响,应依据土壤养分水平和对品质影响的效应,更有针对性的施肥,避免盲目施肥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9.
13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喜食瘦肉的同时也注重肉的品质与风味,高品质的猪肉需求急剧增大,按照如今市场需求导向进行猪种培育和猪肉供应已经成为当今养猪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