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3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3,他引:35  
粒叶比是衡量源库关系是否协调的一种数量化表示方法,被作为筛选高产品种的综合指标。本文主要从生长发育时期、叶面积和茎蘖等的生长变化动态、衰老期间冠层叶片的生理特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等方面对高粒叶比小麦群体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的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分配动态,认为粒叶比高的群体,其经济系数较高,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2.
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110kV变电站的电气设计进行了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3.
鉴定了从处理硝基苯废水的人工湿地中分离出的一株降解硝基苯的优势菌yc11-1,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影响菌株降解硝基苯的因素来提高菌株对硝基苯的降解率.经形态学和菌株的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yc1 1-1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降解硝基苯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硝基苯浓度84.84 mg/L、菌种投加量12.97%、培养温度29.4℃和pH 7.1,在此条件下理论降解率可达91.14%,实际降解率为90.58%.  相似文献   
54.
韭蛆是韭菜种植中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探究韭蛆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了应用生物天敌昆虫病原线虫品系防治大金钩韭菜地韭蛆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应用Steinernema feltiae SN线虫+吡虫啉效果最好,其中处理3 d时虫口减退率达到28.80%,校正防效22.42%;7 d时虫口减退率达到57.96%,校正防效47.45%;14 d时虫口减退率达到91.07%,校正防效87.91%;21 d时虫口减退率达到96.13%,校正防效91.35%;且添加吡虫啉提高了杀虫速度,说明吡虫啉起到了一定的增效作用,建议S.feltiae SN线虫与吡虫啉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55.
施用不同氮源对球等鞭金藻3011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以硝酸钠为氮源作为对照,研究施用氯化铵、硝酸铵和尿素对等鞭金藻3011生长的影响。从等鞭金藻的两个生长指标:藻细胞密度、pH来反映等鞭金藻3011的生长情况。经生物统计分析表明,在培养的前3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密度差异性不显著(P>0.05),第4天到后期阶段天两组的细胞密度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结果表明以硝酸铵做氮源时对球等鞭金藻3011生长的效果最佳,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氮源,其次为硝酸钠和尿素,氯化铵的效果最差(P<0.05)。  相似文献   
56.
脉红螺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平川  张立斌  潘洋  张涛  李朝霞  班绍君 《水产学报》2013,37(12):1807-1814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菲律宾蛤仔为饵料对脉红螺的摄食行为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10.40℃时,脉红螺第一次出现摄食行为,日均摄食量为0.01g/个;非交配期内,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16.20℃时,摄食量达最大值,为0.54g/个,摄食周期为4天;进入交配期后,脉红螺摄食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同时与交配率呈负相关关系;当温度达到18.05℃,交配率达最小值0.03,脉红螺日均摄食量达到最大的5.32g/个,此时摄食周期为3.72天。非交配期摄食量(c)与温度(t)间回归关系为:c = 0.01t2 - 0.24t 1.18,r=0.97,交配期摄食量(c)分别与温度(t)、交配率(m)的回归关系为:c = -0.13t2 5.18t – 48.08,r=0.61;c = -2.92m 3.33,r=-0.48。,综上所述,脉红螺摄食有4天左右的周期变化,且温度和交配率作为两个重要的因素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7.
噻虫胺等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采用管测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噻虫胺等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力,并研究了噻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辛硫磷亚致死浓度对其4龄幼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对成虫的击倒毒力均较高,分别是阿维菌素的5.75、3.86和3.51倍;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卵的毒力均较低;对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均以噻虫胺最高,LC50分别为0.339 mg/L和1.020 mg/L,分别是阿维菌素的27.00倍和25.23倍。用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和蛹期延长,蛹重、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58.
降雨侵蚀过程中红壤坡耕地地表汇流网络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降雨侵蚀过程中南方红壤区坡耕地地表汇流网络特征,应用亚毫米级高精度激光扫描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野外原位研究了南方几个典型母质发育的红壤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汇流网络特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降雨侵蚀过程中,汇流密度和径流频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在第一场降雨过程中最为明显;(2)在第二、三场降雨侵蚀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因土壤性质和雨强的不同而出现差异;(3)在坡面侵蚀研究中,分形维数Ds可以较好的区别降雨前后整体汇流网络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对南方红壤区坡耕地降雨侵蚀过程模拟与预测模型的研究、水土流失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
耕作措施及雨强对南方红壤坡耕地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选择典型南方红壤区平均坡度为10°的坡耕地小区进行天然降雨观测,对横坡耕作、顺坡耕作、顺坡耕作+植物篱、稻草覆盖4种耕作措施在侵蚀过程中的径流泥沙和养分流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径流深和泥沙流失量基本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耕作措施由顺坡耕作向顺坡耕作+植物篱、横坡耕作、稻草覆盖的转换,减流效益、减氮效益和减磷效益依次增大。稻草覆盖措施减流效益最佳,为91.77%;横坡耕作措施减沙效益最佳,为98.91%;稻草覆盖、横坡耕作和植物篱3种措施在防治高强度降雨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具有较高的效益。耕作措施对泥沙粒径分布有影响。与顺坡耕作、横坡耕作相比,植物篱和稻草覆盖措施能够更有效地拦截径流中的粗颗粒。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坡耕地选择合适的耕作措施和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紫石房蛤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选取73只紫石房蛤,测定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贝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活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紫石房蛤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壳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89)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139, 0.297)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0.4023,0.3787)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回归系数R2=0.828,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壳长、壳宽、壳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65.233+0.743x1+2.459x2+3.688x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