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养殖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排空率与摄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微流水养殖条件下,以水蚯蚓(Limnodrilus sp.)为饵料,应用现场胃含物法,研究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幼鱼的排空率和日摄食量。结果表明:岩原鲤幼鱼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呈现较典型的单峰分布特征,其摄食强度高峰时间在0:30到6:30;在实验水温18.6℃时,用湿重表示胃含物质量,线性、指数和平方根3种常用模型均可较好拟合岩原鲤幼鱼[体质量(3.30±0.94)g]的排空率实验数据(df=18,P<0.001),综合评价结果进一步表明,其中指数模型拟合度最好,所得模型为St=0.139e-0.169t(r2=0.952,P<0.001);同时得到岩原鲤幼鱼的排空率(以湿重计)为0.169 g/(100g.h)。实验得到养殖岩原鲤幼鱼的日摄食量(湿重)为24.91 g/(100g.d);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评估得到自然环境中岩原鲤幼鱼日摄食量(以湿重计)Cd=14.309 g/(100g.d)。研究建立的岩原鲤幼鱼空消化道重(EDW)-体长(BL)-体质量(BW)经验关系式为EDW=0.24(BW/BL)1.547-0.139(n=83,r2=0.89)。研究表明,指数模型最适于描述岩原鲤幼鱼胃排空特征,Flliott-Persson模型在野外环境中岩原鲤幼鱼摄食评估上具有较大适用性。这些结果可为岩原鲤幼鱼摄食生态的定量研究及环境容纳量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脉红螺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人工条件下饲养脉红螺,流水式比静水式可提高成活率12%~25%。成体脉红螺(平均体重326g)对食物种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且喜食同种饵料生物中的小个体。在繁殖前期摄食数量显著增多,进入交配产卵高峰期,停止进食。6月下旬至7月中旬,水温24~27℃,软体部占全部体重的40%时,进入交配产卵高峰期,并可多次交配、产卵,一次产卵量在8~15万粒。  相似文献   

3.
<正>二、结果1.投饲量、摄食量和喜食率投饲量是指每天投入养殖池供大鲵摄食的饵料重量;摄食量是指一次投饲大鲵所吃的食物量,即摄食量=饵料初重-饵料末重;喜食率(%)=摄食量÷投饲量×100%。在这四种饵料中,试验大鲵对麦穗鱼的喜食率最高,达到67.82%;沼虾次之,为33.03%;虹鳟肉为10.62%;鳙鱼肉最低,仅为7.91%。如表2所示。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围栏养蟹蟹种放养数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白洋淀围栏养蟹测定出河蟹一昼夜中的摄食节律,然后用r和t检验河蟹体重与日摄食量的关系成正相关,测得体重与日摄食量关系式为:D=0.99189+0.03029W根据白祥淀围栏的供饵能力,计算出蟹种放养数量为300~500只/0.0667hm~2。  相似文献   

5.
以绿鳍马面鲀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受控实验,比较研究了其对我国沿海4种常见大型水母(海蜇、沙海蜇、海月水母和白色霞水母)的捕食差异。结果显示,体重为(215±20)g的绿鳍马面鲀对海月水母的捕食能力最强,日均最大摄食量为(150.7±18.6)g/fish,其次是海蜇和白色霞水母,日均摄食量分别为(129.7±11.6)和(120.0±19.3)g/fish,对沙海蜇的摄食量最少,为(92.5±11.3)g/fish;绿鳍马面鲀对海月水母与海蜇摄食量主要受投喂量影响,与规格无关,当投喂量小于其最大捕食量时,绿鳍马面鲀可捕食其周围所有水母,当投喂量超过其最大摄食量并继续增加时,绿鳍马面鲀摄食量保持不变,但残余水母的触手和伞部边缘均被啃食,继而导致水母摄食能力丧失,难以继续生存;在适口饵料冰鲜玉筋鱼充足的情况下,绿鳍马面鲀对水母具有明显的摄食偏向性,与仅投喂水母实验组相比,其对海月水母和海蜇的日均摄食量仅降低了20.2%和16.9%。研究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对上述4种水母皆能捕食。  相似文献   

6.
以绿鳍马面鲀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受控实验,比较研究了其对我国沿海4种常见大型水母(海蜇、沙海蜇、海月水母和白色霞水母)的捕食差异。结果显示,体重为(215±20)g的绿鳍马面鲀对海月水母的捕食能力最强,日均最大摄食量为(150.7±18.6)g/fish,其次是海蜇和白色霞水母,日均摄食量分别为(129.7±11.6)和(120.0±19.3)g/fish,对沙海蜇的摄食量最少,为(92.5±11.3)g/fish;绿鳍马面鲀对海月水母与海蜇摄食量主要受投喂量影响,与规格无关,当投喂量小于其最大捕食量时,绿鳍马面鲀可捕食其周围所有水母,当投喂量超过其最大摄食量并继续增加时,绿鳍马面鲀摄食量保持不变,但残余水母的触手和伞部边缘均被啃食,继而导致水母摄食能力丧失,难以继续生存;在适口饵料冰鲜玉筋鱼充足的情况下,绿鳍马面鲀对水母具有明显的摄食偏向性,与仅投喂水母实验组相比,其对海月水母和海蜇的日均摄食量仅降低了20.2%和16.9%。研究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对上述4种水母皆能捕食。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的最大摄食率,并探讨了体重和温度等因子的影响。在15℃条件下,最大摄食率(Rmax)与体重(W)的相互关系为:Rmax=2 662.80W-0.393 2 (R = 0.936 4)。在温度为11、15、22、25℃的条件下,最大摄食率分别为119.01、328.63、287.10、226.97J/g·d,二者的相互关系为:Rmax=-967.03 141.14T-3.76T2(R = 0.960 2),由此式可推算出该种鱼的最佳食欲温度为18.76℃,在此温度下的最大摄食率估计为356.80J/g·d,最大摄食率与温度和体重的关系为:Rmax=(-7 161.63 1 045.25T-27.86T2)W-0.393 2。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水温环境中(5~25℃)多棘海盘车(4~8 cm)对菲律宾蛤仔(20~40 mm)的摄食选择性,本实验利用饵料收益率、摄食规格选择性、摄食量与摄食率等指数,分析了温度、多棘海盘车规格及饵料规格对多棘海盘车摄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条件下,捕食者及被捕食者规格对饵料收益率影响显著,温度对饵料收益率影响不显著;根据饵料收益模型,4种规格多棘海盘车依次在摄食20、23、30和35 mm蛤仔时的饵料收益率最大,收益率分别为0.62、0.70、0.83、0.94 mg/min;5~15℃条件下,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大,15℃为多棘海盘车摄食蛤仔的最适水温,此时5~8 cm多棘海盘车摄食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0.37、0.45和0.54 g/d,之后随水温升高摄食量减小;摄食率昼夜差异显著,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青岛近海5—6月的水温(13~18℃)为蛤仔春季繁殖的适宜水温,也是多棘海盘车最适生长和摄食温度,此时应加强对多棘海盘车的防治和清除。  相似文献   

9.
大菱鲆的摄食量与排空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实验生态方法,研究商品鱼养殖中大菱鲆的摄食量与排空率,得出个体体重约(420±65)g,在(18 6±0 5)℃日投喂1次的条件下,摄食量为15~30g/尾,平均摄饵量为(41 03±1 71)g/(kg·d),空胃率约11%,在同样条件下的排空周期约20h,初始排粪出现在投食后6h,排泄速率高峰出现于12~14h,排粪量为0 77~1 35g/(kg·h)。建议在适温期中,以鲜杂鱼为饵料的该鱼养成期的合理日投饵1次,投喂量以体重的4%为宜。  相似文献   

10.
水温和盐度对南美白对虾幼虾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吉桥 《水产学报》2004,28(2):161-166
用室内生态实验法测定了南美白对虾幼虾在不同盐度(5,15或25)和水温(20~23℃,25℃,30℃或33℃)下摄食水丝蚓的能量收支方程。在盐度5~25时,随盐度降低,对虾的能量转换效率升高,同化率降低。在盐度为5时,K1最高(29.02%),同化率最低(77.89%)。对虾具补偿机制来补偿调节渗透压的能耗。盐度对同化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代谢实现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y)(%·d-1)随水温(X)(℃)上升而增加,其关系式为:y=0.0168LnX 0.0831(R2=0.9324)。对虾在较高温度下生长快,主要是增加绝对摄食量,提高吸收效率,减少粪便排泄量。在相同温度下,变温时对虾的摄食量高于恒温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