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9篇
  17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日欧系形蚕品种转育成限性斑纹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运用限性斑纹品种,可以提高生产一代杂交种的劳动生产率,确保杂交彻底,提高蚕种质量。限性品种首先由日本人田岛氏在1940年发现并育成,以后经许多育种家的努力,在生产上得到应用。日本1967年育成了中131×日131双限性品种,以后用它又转育了多对品种,已占生产用  相似文献   
42.
<正> 自从承经宇(1979)提出家蚕品种成对选育的方法以来,我所已经用这种方法选育出陕蚕二号、三号、四号,秋试二号、三号等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同时,还选育出“123”、“124”、“129”等一系列高蚕层率基础品种。在成对选育中,调查的性状很多,有大量的数据和表格。过去靠人工记录、计算、整理、抄写,不仅费时费工,而且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43.
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化利用外源抗性基因,可提高玉米对非生物逆境的抵抗能力,改良其在不良环境下的稳产性。但是,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多采用组成型启动子启动外源抗逆基因过量表达,虽然可以改良转基因株系的抗逆性,但其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抑制,适应性代价较大。用非生物逆境诱导启动子,可培育出只在逆境胁迫下表达的转基因抗逆品种,避免正常条件下抗逆基因过量表达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以水稻HVA22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探针,搜索玉米基因组同源mRNA序列HVA22,用PlantCARE软件分析并同源克隆其上游启动子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HVA22基因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差异表达,构建HVA22基因启动子HVA22s启动GUS基因的表达载体,基因枪法转化玉米愈伤组织,GUS染色检测启动活性。结果表明,玉米HVA22s启动子长度1478 bp,含有多种与非生物逆境应答相关的调控元件。HVA22基因在高温胁迫,以及脱落酸和乙烯诱导下上调表达。用HVA22s启动GUS基因转化的玉米愈伤组织,在脱落酸诱导、甘露醇模拟高渗处理、低温和高盐胁迫条件下,GUS染色均可显现靛蓝色斑点,说明HVA22s启动子确有非生物逆境启动功能,进一步验证其启动活性后可运用于玉米抗逆转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44.
测定发现,家蚕滞育卵胚胎发育全过程中,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含量的变化辐度较大,保幼激素含量与胚胎发育进程的关系密切,保幼激素含量又与蜕皮激素含量有关。因此认为,虽然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对胚胎滞育性没有决定作用,但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对滞育激素控制的胚胎发育进程起某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5.
3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分组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地理远缘杂交和亲缘远缘杂交群体中,分离选育川G、类2、类3三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保关系鉴定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三个不育系均属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但是,从线粒体DNA的RFLP带型可以推断,川G与类2、类3以及参试C组不育系属于不同亚组,对克服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单一性具重要意义。这三个不育系的不  相似文献   
46.
选用遍布玉米全基因组的SSR引物,检测西南山地丘陵生态区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态性,以此估算自交系间DNA分子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将119个自交系划分为14个类群,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西南山地丘陵生态区的地方种质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入任何杂交优势群。再从不同及相同类群中选取相互间遗传距离呈梯状分布,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种的9个亲本自交系,组配成36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测定杂交种籽粒产量及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简单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虽然杂交种的平均单株籽粒产量及其特殊配合力,与亲本自交系间分子遗传距离相关不显著,但亲本自交系间分子遗传距离通过父本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对平均单株籽粒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大,平均单株籽粒产量与母本自交系一般配合力、父本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和双亲自交系间分子遗传距离的多元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可以此预测杂交种75%的产量变异。  相似文献   
47.
用cDNA-AFLP技术构建基因组转录图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分离群体m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进行AFLP分析,在保留AFLP多态性丰富、稳定性高、无需了解序列信息等优点的同时,集中显示基因组表达序列的多态性差异,已逐渐发展成为基因差异表达显示、表达基因遗传连锁作图和基因克隆的常用方法。本文介绍了作图群体组配、总RNA提取与mRNA分离、cDNA合成、AFLP分析、转录图谱多态性分析作图等cDNA-AFLP分析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48.
牟禹  何晶  付凤玲  李晚忱 《核农学报》2007,21(5):430-435
PCR克隆测序发现,酿酒酵母AS.1416菌株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1与原报道序列发生了11处单碱基突变,其中10个突变发生在编码区域,但9个是同义突变,不影响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只有1135位的G变为A,使编码蛋白的第355个甘氨酸变成了天冬酰胺。用单子叶植物逆境诱导启动子mwcs120启动TPS1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基因枪法转化玉米胚性愈伤组织,PCR检测获得阳性植株,平均达到0.56%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49.
家蚕高茧层率基础品种“12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杂交和系统选育手段,对入选蛾区及其个体,采用茧质与丝质相结合的方法,使茧层量基因尽快累加。与此同时,应用天平摆动模式,使高茧层率基础品种的体质保持在较强基础上,从而达到了家蚕中系品种茧层率30%以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50.
玉米骨干自交系AFLP指纹图谱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引物组合EcoRI-AGG/Msel-CAA对我国 19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AFLP指纹图谱 ,平均对每个自交系扩增出近 70条带 ,其中近 40条带具有多态性 ,Mo17、A318、ES2 1分别有自己的特征带。结果表明 ,利用AFLP标记总DNA ,能够从基因组上明确区分玉米自交系 ,可以用于玉米自交系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