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猪蛔虫效果与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伊维菌素干混悬剂进行了驱除猪蛔虫的效力及安全性试验。结果:0.3mg/kg b.w剂量对猪蛔虫的虫卵转阴率、虫卵减少率和驱虫率均达100%,猪可耐受1.5mg/kg剂量。试验证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猪蛔虫安全高效,投药方便,成本较低,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2.
33.
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太阳能土壤加热系统对反季节栽培西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土壤加温系统能够增强植株长势,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特别是当散热管埋在距地面35 cm处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5.
应用奥芬达唑干混悬剂,经驱虫疗效与安全性试验得出按每千克体重5,10和15 mg剂量驱虫。结果:粪检牦牛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3.3%,91.7%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89.1%,97.8%和100.0%;剖检对7种消化道线虫均有效,总驱虫率分别为91.8%,97.9%和99.5%。同剂量本品片剂与奥芬达唑干混悬剂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牦牛投服70 mg/kg剂量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表明,奥芬达唑干混悬剂10mg/kg剂量驱除牦牛消化道线虫高效安全,使用方法简便,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采用解剖法检查体内寄生的皮蝇1期幼虫和触摸法检查牦牛背部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皮下瘤疱及成熟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的方法,进行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对成熟3期幼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在当年未用药的牦牛群中,剖杀检查牦牛皮蝇幼虫感染率在24.62%~74.63%,平均感染率为40.40%,平均感染强度30.07条,感染范围7~63条。临床摸背检查皮蝇期幼虫感染率在26.54%~75.22%,平均感染率为44.07%,平均感染强度6.11个,感染范围1~17个。1~3岁的幼年牦牛感染严重。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37.
应用三氯苯咪唑混悬剂,选择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60头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①三氯苯咪唑混悬剂5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吸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83.3%、90.0%,对成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91.7%、93.8%,对童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83.3%、90.1%;10、15mg/kg剂量对肝片吸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及成虫、童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②三氯苯咪唑混悬剂10mg/kg剂量与同剂量三氯苯咪唑片剂的驱虫效果无明显差异;③三氯苯咪唑混悬剂3个剂量组试验牛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三氯苯咪唑混悬剂10、15mg/kg剂量驱除牦牛肝片吸虫高效安全,临床使用以10mg/kg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38.
选用伊维菌素浇泼剂、注射剂、片剂、干混悬剂4种剂型,分别按0.5,0.2,0.3,0.3mg/kg体重剂量,对1.5岁牦牛在10月中旬给药,进行不同给药方法用于防治牦牛皮蝇蛆病的给药速度、劳动强度、使用的安全性、防治效果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给药速度以浇泼剂最佳,其次为注射剂,再次为干混悬剂,片剂最慢;劳动强度以浇泼剂最佳,其次为注射剂与干混悬剂,再次为片剂;伊维菌素注射剂、浇泼剂和干混悬剂的防治效果佳,其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00%,片剂较低,平均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95.41%和96.36%;同期检查阳性对照组牦牛皮蝇蛆平均感染率33.33%、平均感染强度7.5个虫体。试验表明,伊维菌素4种剂型防治牦牛皮蝇蛆病高效安全,其中浇泼剂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9.
聚乙烯包膜肥料控释膜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包膜肥料控释膜层结构和孔隙性质直接影响其养分释放速率。研究包膜肥料膜层结构特征,可以明确膜层结构参数与养分释放速率的关系,揭示包膜肥料控释机制,为建立养分释放数理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乙烯包膜肥料控释膜层作为研究对象,量化研究了聚乙烯喷涂控释膜层的结构特征参数。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在不同放大倍数下,采用喷涂工艺制备的聚乙烯包膜肥料膜层的外表层、横断面和内表层特征;以压汞仪测定了膜上孔隙的大小和分布;采用泡点法研究了大孔隙的最大孔径。【结果】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喷涂法制备的包膜肥料控释膜层外表面整体上光滑、平整、均匀、疏松,但局部存在少量孔隙,孔径主要分布在1000~50 nm的范围内;在放大倍数很高的情况下,整体上膜层无细微孔隙结构。控释膜层厚度约为60~100 μm,断面形貌疏松无孔。膜层内表面粗糙,高低起伏不平、犬牙交错。膜壳材料堆密度为0.4~0.8 g/mL,低于聚乙烯密度,属于疏松结构。孔隙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控释膜层的中值孔径为4.5~5.3 nm,与对比的聚乙烯薄膜基本一致,说明两种膜分子链间的细微结构没有差异;但是聚乙烯控释膜层中存在占比18%的直径约为1000~50 nm的较大孔,孔径小于10 nm的间隙占82%,进一步说明占比少的大孔影响控释膜层释放性能。喷涂控释膜层总孔体积在0.4686~1.2260 mL/g,平均孔径在25.1~86.8 nm范围内,孔隙率为33.0%~50.6%,显著高于拉伸工艺制备的聚乙烯薄膜。释放期在1~6个月的包膜控释肥料,最大孔径在990~480 nm的范围,随包膜肥料释放期的增加,膜孔直径逐步减小,说明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速率与其最大孔径存在内在联系。【结论】综合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聚乙烯控释膜层可以看作是膜层均匀致密且局部有孔隙,膜壳直径3 mm,膜层厚度约为50 μm,最大孔径为1 μm,平均孔径为50 nm的密闭球形壳体。最大孔是水分和养分进出膜层的主要通道,决定了包膜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的快慢。  相似文献   
40.
多拉菌素(doramectin)又称都林霉素,是一种新型的阿佛曼菌素类药物一阿维菌素(avermectins)的第3代衍生物,其驱虫机理与伊维菌素相同,但抗虫作用强大而持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