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抗三种杀菌剂灰霉菌株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表现不同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产生抗药性的田间突变菌株,其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中谱带数均比敏感菌株明显减少;抗多菌灵、速克灵的灰霉病菌田间突变菌株,其酯酶电泳图谱中酶带数均较敏感菌株减少。而对乙霉威表现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其酯酶电泳图谱类型均与其相应的敏感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类似,两者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个别酶带强弱的变化,酶带种类及酶带数差异很小;在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抗性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中都存在一些抗性菌株特有的酶带,Rf0.83酯酶带为抗多菌灵灰霉病菌菌株所特有,Rf0.45和Rf0.83两条三级酯酶带为抗速克灵灰霉病菌菌株所特有。这些酯酶带的出现与抗性的产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2.
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铜锰测定的两种前处理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矿物元素铜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的样品湿消化处理方法,与国标法(GB/T13885-92)样品干灰化处理方法相比,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精度好,已广泛应用于实际饲料及浓缩饲料样品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3.
为寻找到快捷有效的生理生化抗药性检测方法,对供试的6株对速克灵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核盘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谱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间蛋白质及酯酶图谱存在明显差异,中抗菌株与敏感菌株可溶性蛋白的主带基本一致,但中抗菌株的带数略多于敏感菌株,Rf=0.14,Rf=0.53两条带为中抗菌株所拥有,而敏感菌株不具有,高抗菌株的谱带数又显著少于敏感菌株,Rf=0.53的谱带为抗性菌株所特有。酯酶电泳图谱中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均存在特异性酶带,敏感菌株在Rf=0.20处有一条主酶带是抗性菌株所没有的,Rf=0.22的主酶带则为抗性菌株中所特有而敏感菌株没有的。因此,认为Rf=0.20的酯酶带与核盘菌的抗药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室内对峙培养和寄生致腐作用测定结果表明 :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Campbell)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没有明显拮抗作用 ,但对菌核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表面皱缩、软化腐烂 ,后期菌核表面密生大量盾壳霉分生孢子器 ,并从顶端孔口分泌出黑色球状分生孢子黏液。显微镜检盾壳霉寄生的腐烂菌核石蜡切片 ,结果表明 :盾壳霉菌可在菌核的表面和内部疏丝组织寄生 ,并形成分生孢子器。盾壳霉分生孢子器表生、半埋生或埋生于腐烂菌核上。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 ,后期拟薄壁组织消解断裂成不连续的残片 ,内部疏丝组织消解 ,在发病后期致密的疏丝组织被盾壳霉菌消解成的网状结构所代替。  相似文献   
25.
山西省瓜类作物根茎部镰刀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西省瓜类作物上镰刀菌的种类,自山西省不同地区采集了具有萎蔫症状和健康的瓜类作物标本,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根茎部镰刀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共分离到353株镰刀菌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其分属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芬芳镰刀菌(F.redolens)、腐皮镰刀菌(F.solani)、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层生镰刀菌(F.proliferat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8个种,其中,尖孢镰刀菌为优势菌群,占镰刀菌总量的65.03%;并对这8个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26.
枯草芽孢杆菌D-29是一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菌株。对D-29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初始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10 g,麦芽糖30 g,碳酸钙1.5 g,豆粉30 g,水1 000 mL;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100 mL,初始pH值为7,接菌量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48 h,转速170190 r/min。  相似文献   
27.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8.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9.
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重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土柱试验模拟不同土壤重构模式,对固定地下水位不同重构模式下土壤水分运移过程进行了观测。试验设置土柱上层0—50cm为土壤充填,50—80cm为不同表土替代物充填。按照下层50—80cm充填物的不同,设置4组处理,其中处理1为对照组(土壤充填),处理2(粉煤灰充填)、处理3(煤矸石充填)、处理4(煤矸石-粉煤灰混合物充填)为试验组。结果表明:(1)重构土壤上层含水率与下层相比变化明显,底层含水率临近于饱和含水率,变化微小;(2)在不同充填物的分界线处含水率变化明显,充填物类型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有较大影响;(3)煤矸石、粉煤灰混合物充填重构模式含水率变化规律与土壤充填模式最为一致,且饱和含水率最为接近,具有良好的保水、透气性,是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最理想的土壤重构模式。本研究可以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土壤重构以及盐渍化控制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对镰孢菌(Fusarium)ITS、EF-1α和β-tubulin 3个基因序列比较分析,筛选适合于镰孢菌种类鉴定的基因序列,并以此序列分析山西省植物病原镰孢菌种群分布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从2013—2015年在山西省11市28县(区)采集分离的625株镰孢菌菌株中选取形态学清晰的菌株进行ITS、EF-1α和β-tubulin基因序列联合分析,运用Sequencher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和校对,将测序结果与NCBI及FUSARIUM-ID数据库中所有已公布的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合下载概念清晰或标准种序列,运用Clustal X和Gel Doc软件进行序列对齐和编辑,运用MEGA、Excel、DNAstar和Taxon Gap软件分析镰孢菌种内种间遗传变异情况,从ITS、EF-1α和β-tubulin中筛选适合镰孢菌种类鉴定的基因序列,并以此序列分析山西省镰孢菌的种群分布特点等。【结果】在3个候选基因序列中,EF-1α基因序列是最适用于镰孢菌种类鉴定的基因序列,其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24倍,种内差异小于种间差异的种的数量最多,达到供试种的73%,物种鉴定准确率最强,达到87%。基于EF-1α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7种镰孢菌中,有22种表现出单系性,相同种的不同菌株以较高支持率聚成独立支。在27种镰孢菌中,F.oxysporum是山西省镰孢菌的优势种,分离频率最高(22.1%),且分布最广,在23个县(区)均有分布;其次是F.solani(13.8%),在14个县(区)有分布。从不同地区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分布来看,运城、临汾、忻州、长治、吕梁、晋中和太原均以F.oxysporum为优势种,朔州以F.lateritium为优势种,大同以F.solani为优势种,晋城以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种,阳泉以F.incarnatum为优势种;其中晋中和忻州的镰孢菌种类最丰富,临汾次之,朔州最少。从不同寄主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分布来看,番茄上镰孢菌的种类最多(15种),其次是马铃薯(13种)和大豆(12种);番茄、黄瓜、西瓜、马铃薯、茄子、西葫芦和甘蓝,均以F.oxysporum为优势种,大豆和玉米以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种,小麦以F.avenaceum和F.graminearum为优势种。【结论】镰孢菌种内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EF-1α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最适用于镰孢菌种类的鉴定,但形态学种和系统发育学种不完全吻合。F.oxysporum是山西省镰孢菌的优势种,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镰孢菌种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可为镰孢菌的分类鉴定、DNA条形码筛选、检验检疫及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