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选用ROC22、粤糖82-882、粤糖83-88和粤糖93-159四个主栽品种进行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苗田间种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较常规种苗能普遍改善甘蔗农艺性状,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增产效果明显,其二级健康种苗效果优于一级健康种苗。  相似文献   
22.
在总结云南甘蔗地下害虫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猖獗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复杂性虫源、寄主植物、种植制度、天敌等因素有关。根据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灯光诱杀为辅,减少虫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持续、有效控制甘蔗地下害虫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23.
文章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甘蔗生产实际,系统地对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的重要病虫发生动态、暴发流行原因进行了综述,并针对重要病虫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加强甘蔗引种检疫、注重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大力推广使用脱毒健康种苗、规模化应用灯诱技术、科学引导和示范推广生物防治性诱技术、切实推进缓释长效低毒农药精准高效施药技术、强化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抓好抓实突发性害虫监测与应急防控等精准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融合与应用,以实现甘蔗病虫全程精准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甘蔗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4.
甘蔗褐锈病是目前中国蔗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明确近年国家甘蔗体系育成的50个新品种(系)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确定其应用潜力,本研究通过在甘蔗褐锈病高发蔗区云南德宏、保山2个区域化试验站,采用田间自然抗性调查与分子标记辅助鉴定抗性基因的方法,于2014年和2015年对中国近年选育的50个优良新品种(系)及2个主栽品种进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及自然抗性评价。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表明,50个优良新品种(系)及2个主栽品种中,高抗至中抗的有34个,占65.38%。其中15个材料表现高抗,占28.85%,16个材料表现抗病,占30.77%,3个材料表现中抗,占5.77%;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29个抗病材料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出现频率为55.77%,表明中国近年选育的优良新品种(系)中抗褐锈病性主要由Bru1控制;其余5个抗病材料均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暗示除了Bru1外,可能还有其他抗褐锈病基因存在。不同系列品种田间感病品种的频率和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频率不同,粤糖系列品种感病品种的频率最高达到60%,含Bru1的频率最低,只有30%,抗性最弱;云蔗系列品种感锈病品种的频率最低只有12.5%,含Bru1的频率最高,达到81.25%,抗性最好。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褐锈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褐锈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良抗性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25.
为筛选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的理想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选用2%吡虫啉GR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吡虫啉GR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2%吡虫啉GR最适宜用量为30 kg /hm2(有效成分600 g),可在2~6月结合甘蔗种植管理或大培土,按hm2用药量30 kg与hm2施肥量40~80 kg混匀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98.2%以上,对甘蔗蓟马的防效可达81.1%以上;甘蔗实测产量较对照增加33390 kg/hm2以上,甘蔗糖分较对照增加6.6%以上。缓释长效强内吸性农药与底肥追肥混匀一次性根施,施用方便,轻简高效,省工省时,环境友好,应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种传甘蔗病害及温水脱毒种苗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国外引进的甘蔗主要病害标准抗原抗体,建立了甘蔗细菌和病毒病害系统的血清及PCR检测方法和实验技术体系,可为种传甘蔗病害的有效诊断和防控、温水脱毒种苗生产及推广应用、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
分蘖期不同基因型宿根甘蔗内源激素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个甘蔗品种叶片进行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4种内源激素免疫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基因型具有不同的激素含量,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台糖134生长素含量最高,云蔗89/151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最高,Co331的脱落酸含量最高;粤糖93159的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最低,桂11的赤霉素含量最低,云蔗71/388的细胞分裂素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28.
生态驳岸形式多样,根据水体断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对立式驳岸、斜式驳岸、阶梯式驳岸3种主要类型。但其共同的特征便是模仿自然岸线的可渗透性特点。在分析生态驳岸3种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技术的阶梯式生态驳岸设计内容,为指导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32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检测,同时与常规测定方法相比较,研究建立了一种甘蔗糖分快速测定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甘蔗糖分和糖锤度测定值的差异均不显著;甘蔗糖分所得值绝对误差变化幅度为0-0.49,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26;糖锤度值绝对误差变化幅度为0-0.14,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025。快速测定方法所得结果与常规测定法所得结果有很好的相关程度(甘蔗糖分r=0.9718^**,糖锤度r=0.9993^**),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0.
甘蔗糖分的快速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检测,同时与常规测定方法相比较,研究建立了一种甘蔗糖分快速测定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甘蔗糖分和糖锤度测定值的差异均不显著;甘蔗糖分所得值绝对误差变化幅度为0~0.49,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26:糖锤度值绝对误差变化幅度为0~0.14,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025.快速测定方法所得结果与常规测定法所得结果有很好的相关程度(甘蔗糖分r=0.9718**,糖锤度r=0.9993**),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