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0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几种优良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取 1 2个品种对 1 0个花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得知大多数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 ,仅颖花宽较小 ,柱头外露率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 ,且选择效率最高。由此推论可通过杂交选择方法提高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多数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通径分析表明 ,长颖花对提高柱头外露率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72.
两系粳杂超稀播壮秧的分蘖成穗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秧田每公顷150kg(A)、225kg(B)、300kg(C)3个播种量,对两系粳杂70优双九作双晚种植的分蘖成穗特点进行定株观察,结果表明,以净秧田播量150kg/hm2,培育多蘖壮秧,每穴1粒种苗的栽植方式;以及提高栽插质量并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控制中后期群体,是提高成穗率和产量、降低用种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3.
皖稻199(2301S/3401)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于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4.
碾米品质直接影响生产者和加工部门的经济利益,它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三项指标,重点是整精米率,都以愈高愈好。 尽管成熟期的环境、收获及贮藏过程对碾米品质有很大影响,但仍属于遗传性状,品种(组合)间差异很大。弄清碾米品质与籽粒形状诸因素的关系,对有预见性地选育高产、优质三系亲本及组合,具有重要意 义。本文就当前南方稻区主要粳杂新组合及其亲本的碾米品质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以 了解碾米品质基因型特征,为提高粳杂碾米 品质提供依据。 材料及方法 试验于1985年在安徽省水稻所进行。供试材料为南方稻区38个杂交粳稻组合和1…  相似文献   
75.
70优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法品种间杂交组合,199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76.
两系杂交中籼华安3号的主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华安3号(X07S/紫恢100),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重穗型高产组合,全生育期134 ̄140d,与汕优63相当,该组合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茎秆粗灶,产量潜力大,高抗稻瘟病(1级),中抗白叶枯病(5级),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米饭松软可口。高产栽培要求适时适量播种,实行“旱育宽行增实粒”栽培法,采用肥床旱育合理稀播,利用水分胁迫培育强根匀壮秧;宽行窄株合理稀植,发挥大蘖优势,  相似文献   
77.
两系杂交中籼华安3号穗部性状及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调查表明 ,华安 3号穗部性状表现为 :穗长与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一次枝梗平均 13个 ,二次枝梗平均 38个 ,二者相关不明显 ;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着粒密度都较稳定 ,后者变幅较小。华安 3号灌浆特性表现为 :灌浆期约 40 d,灌浆强度最大的时间是始穗后 14- 2 1d,籽粒增重相对整齐。在灌浆期喷施 HM叶面肥能提高其结实率  相似文献   
78.
通过采用L9(33)的正交设计,得出播期对65002的影响最大,氦素水平次之,密度的影响最小。65002在合肥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4月20日左右播种,施纯氦262.5kg/hm2,穴数在22.5~30万穴/hm2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79.
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育种进展李成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合肥230031)1三系杂交水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1.1生产形势我国三系杂交稻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普及全国,走向世界,一直居国际领先地位。自1976年推广以来至1983年,全国种植面积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