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0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优质两系杂交晚籼两优340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优3401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优质父本3401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定名皖稻199号.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作双季晚籼稻种植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2.
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用高表达的转PEPC基因水稻HPTER-01作父本,与水稻不育系培矮64S、29130S、7001S以及恢复系5129、437进行杂交,获得505株后代材料,鉴定出42株高PEPC活性和高光合效率的植株。与其母本相比,这些材料的PEPC活性和净光合速率(Pn)提高,CO2补偿点降低,且Pn和PEPC活性呈正相关,r=0.6660**。从光合日变化上看,转育水稻一天  相似文献   
23.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白叶枯病光敏核不育系3418S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因其对目标基因的快速准确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回交转育为基础,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在保持光敏核不育系3418S原有优良性状和稳定育性的基础上,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3418S.其抗性达到了IRBB21的抗性水平,且保持了3418S的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作双季早籼稻种植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5.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通过一次杂交 ,三次回交和一次自交 ,一年二代 ,经 3~ 4a时间获得 3418S近等基因系 ,接种鉴定抗白叶枯病水平达到IRBB2 1。  相似文献   
26.
核质互作不育和光敏核不育聚合的粳稻不育系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粳型核质互作不育系高温自交结实和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低温自交结实的现状,选择BT型核质互作不育系与含有BT型保持基因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通过杂交和回交,使雄性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聚合,育成了粳型光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08SA和2310SA。该不育系的不育性是由两套相互独立的基因系统控制的,分期播种育性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下,雄性光敏核不育隐性纯合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避免了BT型不育基因因穗期受高温影响而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在长日适温下,水稻不育性由核不育基因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共同控制而表现稳定;在低温(低于光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或短日适温(日最高气温<32℃)下,BT型核质互作不育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消除了育性敏感期低温导致核不育系"打摆子"造成杂交种子不纯的风险。还对粳型光敏感核质互作不育系的可恢性、可繁性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7.
转pepc基因水稻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基因工程 ,将玉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基因导入水稻品种“Kitaake” ,获得高表达的转pepc基因水稻 ,系统选育后 ,获得第 7代稳定种质。转pepc基因水稻的PEPC活性比原种高 2 4倍 ,净光合速率比原种高 5 0 %。以第 7代稳定转基因材料作父本 ,与水稻不育系“培矮 64S”、“2 9130S”、“70 0 1S”以及恢复系“5 12 9”、“Y910 7”、“H9195”、“双九A”和“437”进行杂交 ,获得 80 5株后代材料 ,并从中鉴定出 47株高PEPC活性和高光合效率的植株。这些植株的PEPC活性和净光合速率 (Pn)均高于母本 ,且Pn与PEPC活性呈正相关 ,r=0 666 0 。证明通过基因工程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 ,可将转pepc基因水稻的高光效特性传递到杂种稻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中  相似文献   
28.
在合肥自然条件下,连续6年(1987~1992)观察了7001S育性和主要特征特性,研究了繁殖制种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1)7001S属早熟晚粳型,播始历期122(单季制种)~80(双季繁殖)天。(2)不育期不育性稳定〔花粉败率率(SP)99.05%~99.94%,自交结实率(SS)0.00%~0.13%〕,不育期30天以上,主要集中在8月;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在9月5±2日;可育期可育度高(SP75.618%~22.122%,SS6.25%~44.00%)。(3)配组优势显著,已选育出两个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待审定的粳杂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套技术易于操作。讨论了7001S的实用性和适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9.
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粳型7001S、3516S,籼型3418S、399S、2301S及宣城地区农科所育成的X07S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光敏型不育系7001S、3516S、3418S立足于安徽省内秋繁,辅之以海南春繁;温敏型不育系399S、2301S、X07S以海南春繁为主,辅之以安徽省山区冷水灌溉繁殖的技术策略,并总结出相应的高产繁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0.
综述了近年来温度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研究结果 ,归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育性的变化及其育性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