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火炬松从美国引进我国,表现出速生、抗性强等优良性状。但由于引进的火炬松结实迟而少(据资料介绍,一般林分十四年结实,安徽省马鞍山市林场的结实较早,也达六年),种源困难,不能适应造林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县经营的火炬松全部培育为母树林,原以为要七、八年才能始花,现在仅三年时间就已始花,并结了  相似文献   
102.
陕西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无菌采集养猪场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料样品178份,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共分离鉴定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将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较为敏感,分别占分离菌株的83. 3%和66. 7%;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大观霉素和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且耐药菌株数量均达65%以上。表明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耐药性强,耐药谱广。  相似文献   
103.
利用ANSYS/LS—DYNA软件,采用FEM和SPH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木薯块根拔起模型,进行了块根拔起的动力学仿真试验,建立了木薯块根最大拔起力与拔起速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块根最大拔起力与拔起速度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大拔起力随拔起速度的增大成非线性增大,拔起速度过大,拔起力过大,易造成块根收获损失。  相似文献   
104.
免疫增强剂是指一些单独使用即能引起机体出现短暂免疫功能增强作用的物质,有的可与抗原同时使用,有的佐荆本身也是免疫增强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免疫增强剂的医疗和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特性确定、高效、稳定、无毒、无污染和无残留的理想免疫增强剂将是未来抗御疾病及增强体质的主要物质.而天然植物性的免疫增强剂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个国家开始流行.  相似文献   
105.
油脂类型和日粮能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油脂类型和日粮能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脂肪沉积的影响.选取900只AA公鸡分为10个组,采用3×3两因子试验设计,饲养6周,统计各阶段生产性能(体重、日采食量、日增重以及料重比),同时测定腹脂率、肝脂率、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胸肌、腿肌以及排泄物中脂肪含量.结果表明,豆油组和鱼油组肉仔鸡的料重比比牛油组低(P<0.05);低、中、高能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油脂类型对腹脂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呈现的趋势同样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相比,可减少腹脂沉积;鱼油降低了腿肌脂肪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能组腹脂沉积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但中能组高于高能组和低能组(P<0.000 1).排泄物中脂肪含量牛油组高于豆油组和鱼油组,3个能量水平组高于对照组(P<0.05).油脂类型和能量水平的互作对22~42 d肉仔鸡日采食量、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以及1~4周龄肉仔鸡排泄物中脂肪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豆油和鱼油可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减少脂肪浪费,但3种油脂对肉仔鸡腹脂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能量为13.39 MJ/kg时肉仔鸡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最大;肉仔鸡脂肪的排出在饲养期的第5周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重金属对草本中药的毒害作用,本文探讨了野花麦在Pb污染下其植物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和叶绿素等三项生理性质的变化情况。通过盆栽种植野花麦并进行Pb污染处理,经过一定时期生长后测定其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和叶绿素含量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实验表明,随着植株体内Pb的积累量的增加,植物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其生理特性也发生改变。其中,可溶性蛋白在植株各部位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颈部总黄酮的变化是先升后降,而叶片与根部总黄酮的变化是不断下降;植株各部位叶绿素均为先升后降。说明野花麦体内Pb的积累会破坏或抑制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及叶绿素的合成,从而损害植物的正常生长,表现出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以黄连木萌动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质量分数秋水仙素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形态学、细胞学和流式细胞仪对诱变株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出苗率和成苗率逐渐降低,诱导率逐渐升高,质量分数为0.3%的秋水仙素浸泡48 h诱导效果最佳,其诱导率可达38.10%。诱变株呈现矮化、增粗、节间缩短、叶色加深、叶片增大增厚的多倍化特征,部分诱变株的染色体数量和细胞DNA相对含量均比二倍体植株增加了1倍。形态学观察发现,四倍体诱变株的叶片下表皮气孔长和宽分别增加了38.19%和61.38%,气孔数目减少了47.24%,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了81.43%,光合速率提高了162.09%。  相似文献   
108.
以“凤党”优株种子离体培养的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1.0 mg·L-1 6-BA,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0.5 mg·L-16-BA,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NAA+0.2 mg·L-1 IBA,愈伤组织诱导率、芽分化率及生根率分别可达91%、100%和97%。建立的离体再生植株快速繁殖体系,为“凤党”优异种质推广利用和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酸性蛋白酶在工业生产中需求量巨大,但我国产酸性蛋白酶菌株的品种较为单一,因此,亟需开发新型的微生物源蛋白酶和选育高产蛋白酶菌种。从海口红树林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以在酸性环境下产蛋白酶的菌株,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蛋白酶活,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为深红沙雷氏菌。利用该菌株发酵鱼下脚料制备生物液肥,通过种子萌发实验,研究发酵液的促生效果。结果显示,分离出的产酸性蛋白酶菌株R3可以用于鱼下脚料的发酵,在发酵液稀释5~25倍时,处理60 h均可以促进菜心种子的萌发,与市场购买的液肥效果相同。利用分离出的产酸性蛋白酶菌株发酵鱼下脚料制备生物液肥,实现了对废弃鱼蛋白资源的重新利用,增加了鱼类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间的形态多样性及地理变异规律,对采自河北、河南等13个种源黄连木种子的形态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的纵径、横径、横纵径之比、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13个种源黄连木种子进行综合评估,其中红鹤种源和南果种源的综合评价更高,而白芟种源和曲阳种源种子则较差,二者的分析结果保持一致。聚类分析表明,当欧式距离大约为7.0时,13个黄连木种子可以分为3大类,各大类的种子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种子的纵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随着年均温度的升高,黄连木种子的发芽势和横径都呈现增高的趋势。综上所述,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性状间的差异不仅是由丰富的遗传分化引起的,同时还受到降水量、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