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2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与表型标记的方法对柴松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7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72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7.73%.同时对2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RAPD试验结果和形态统计的结果分别采用UPGMA法聚类分析,聚类的结果类似,认为柴松尚未达到油松变种或近缘种一级的分类水平.  相似文献   
62.
橄榄幼胚培养成苗及其离体扩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花后约53~61d采集橄榄幼果,取其大小约8mm以上的完整幼胚接种在以MS或WPM为基本培养基、附加琼脂7g/L,蔗糖50g/L,CH0.5g/L及GA3和KT各0.5mg/L的培养基上,成苗率可达68%~81%.将幼胚萌发苗切成带1个腋芽的小段,插于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琼脂7g/L,蔗糖15g/L,PVP4g/L及IBA4mg/L的培养基上进行扩繁,生根率可达56.7%.  相似文献   
63.
花椒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条RAPD引物对21份花椒种质资源的DNA进行了扩增,计算了样品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共扩增出25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86条(占72.37%),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多态位点6.2个。21份种质材料间均存在遗传差异,其中韩城红葡萄椒和韩城大红袍遗传距离最近,平均遗传距离为0.290 4;凤县野生构椒和韩城白葡萄椒的遗传距离最远,平均遗传距离为0.833 6;同一种质资源内个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山东大红袍个体间差异最大,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87 2,但临夏一号和凤县大红袍2份种质内个体间均未检测到差异。当遗传距离取0.529 7~0.576 3时,21份花椒种质资源可以聚类为3组,当遗传距离取0.496 3~0.503 7时,可聚类为7组。RAPD多态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出了花椒种质资源复杂的遗传背景;为花椒品种的鉴定与分类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4.
山桐子果实性状的自然变异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陕西省山桐子自然分布区的大量调查、系统观察与测定,研究山桐子果实性状的自然变异状况并进行类型划分,为山桐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山桐子分布区内全面踏察,选取果实性状特异的植株,观察记录其果穗形状和果粒颜色,测量果穗长度、果穗直径、果柄长度、果粒纵径和果粒横径,并计算平均果径和果形指数等性状。根据果实性状自然变异调查的结果确定类型划分依据进行类型划分,然后对其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山桐子在果穗形状、长度、紧密度及果粒形状、大小、颜色等性状上存在广泛的变异,依据果穗长度、果粒颜色、果粒大小及形状,可将陕南地区山桐子划分为红果短穗小果型、红果短穗大果型、红果短穗梨果型、红果长穗小果型、红果长穗大果型和黄果短穗型6种果实形态变异类型。通过对各类型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丰产、高含油率的红果长穗大果型可作为优良类型加以利用。【结论】山桐子果实性状自然变异很丰富,类型较多,黄果型和梨果型比较特殊,可以作为山桐子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保存;红果长穗大果型单株产量和产油量都较高,在目前还没有无性系品种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丰产高含油率类型试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外观相近、较难区分的4个白杨新品种及其父母本和3个近缘种进行遗传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为这些品种在生产应用中的分子鉴定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03-4-9、03-4-22、03-5-17和03-6-11 4个白杨新品种及I-101杨、截叶毛白杨、84K、毛白杨30号、银毛杨共9个白杨品种开展遗传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结果】14对多态性高的SRAP引物对9个白杨品种共扩增出167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为11.9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43条,多态性比率为85.63%,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9个白杨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0~0.76,其中4个白杨新品种与父本截叶毛白杨和毛白杨30号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65和0.63,与母本I-101亲缘关系稍远,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49。利用重复性好的3对引物(me5/em10、me7/em2和me7/em3)扩增图谱构建了9个白杨品种的指纹图谱,每对引物均可将9个白杨品种单独区分开。【结论】9个白杨品种在SRAP位点有较高的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能很好地用于杨树品种的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66.
试验地设在耀县稠桑乡树林林场。地处北纬35°37′,东经108°58′,海拔735m,年平均气温12.3℃,1月份平均气温-1.8℃。 7月份平均气温25.2℃,年降水量548.2mm,无霜期228天,土壤为垆土,pH7.0。造林前为农耕地。  相似文献   
67.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苗期生长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鹅掌楸属(Liriodendron)6个亲本植株进行全双列杂交,对1a生子代生长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母本效应均占较大的方差分量,并在地径性状上达到统计上的极显著程度,而特殊正反交效应及父本效应则可以忽略,说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均存在明显的加性遗传变异,同时也涉及母体和(或)细胞质遗传现象。在6个亲本植株中,H2和H4在苗高性状和地径性状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母本效应,可在今后杂交育种中使用。苗高与地径两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rg)为0.4138,说明两性状在遗传控制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对两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可进行相关选择。  相似文献   
68.
沙棘胚状体诱导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不同基因型、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激素浓度对沙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胚状体分化的影响,为体胚发生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种子经5d暗培养后在(14L∶10D)h·d-1的光周期下培养15d,获得的无菌试验材料,并将种胚的各个结构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用子叶和下胚轴以L9(34)正交设计进行胚性愈伤组织培养条件优化以及胚状体分化诱导。[结果]试验范围内,中国沙棘种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1/2 MS;由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种子培养20d所得的无菌子叶连带0.2cm下胚轴是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分化的良好材料。[结论]最适合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1/3 MS+6-BA0.5mg·L-1+IBA 1.0mg·L-1,诱导率可达75.9%;诱导胚状体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3 MS+IBA 0.05mg·L-1+KT 0.1mg·L-1+6-BA 1.0mg·L-1,分化率可达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