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本研究旨在探索L1(Long Interspersed Nucleotide Element 1)和RTE(Retrotransposable Element)在牛和猪基因组中的分布、起源及传递方式和相互间作用。使用软件Repeat Masker和Censor探测了牛和猪基因组中L1和RTE的含量及在各条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L1在牛和猪基因组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89%和10.64%,平均长度分别为529和608 bp;RTE在牛基因组中的平均含量为11.83%,平均长度为433 bp。猪基因组未发现RTE序列。牛和猪基因组中的L1共有序列各自分为6个家族和14个亚族。牛和猪基因组中的L1含量均随着染色体GC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牛基因组中的RTE含量也呈此变化趋势。牛基因组中RTE序列不是从祖先物种纵向传递而来,而是通过横向传递来源于其它未知物种。牛和猪的L1内部、牛RTE内部以及牛基因组中L1和RTE之间存在选择性进化现象。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MSHR基因G676A突变在22个山羊群体634个个体中的变异,发现白色山羊群体166个个体绝大多数为GG纯合子,G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0.99。以红棕色为主色调山羊群体的197个个体中A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0.33,且国外引入品种具有更高的A等位基因频率(0.89)。以黑色为主色调山羊群体的271个个体中,A等位基因频率为0.21,处于白色山羊群体(0.01)和以红棕色为主色调的山羊群体(0.33)之间。研究结果显示AA基因型可能与山羊的棕色皮毛形成有关,而GG基因型可能与白色被毛形成有关。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G676A突变位点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只是在以黑色为主色调的建昌黑山羊、雷州山羊、武安山羊、都安山羊和青色的济宁青山羊中表现出遗传多样性的缺乏。遗传分化结果显示,国内外山羊群体间的基因分化(0.449)明显大于国内品种间的分化(0.237),国内南北地区山羊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以黑色和棕红色为主色调的山羊群体间具有较大的基因流动。聚类分析结果也与毛色变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3.
毛皮动物养殖业这一新事物在我国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很快,有的种类已走向餐桌,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毛皮市场繁荣,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党中央在调整结构中强调要发展特色农业,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毛皮产品的主要消费国家经济形势转好,这些都为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1我国毛皮市场存在的问题品种退化,产品质量低档,是我国毛皮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由于国内饲养场只顾赚钱不重视育…  相似文献   
54.
选取787只坝上长尾鸡(公鸡379只,母鸡408只)对育雏期雏鸡的外貌变化和不同羽色雏鸡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到育雏结束雏鸡外貌有明显变化,性别对黑羽、麻羽、芦花、白花、银灰坝上长尾鸡初生重没有影响,白羽公鸡初生重显著大于母鸡(P0.05),不同羽色公鸡之间,母鸡之间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坝上长尾鸡公、母鸡在2周龄之前增重缓慢,之后公鸡则明显高于母鸡,且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生长状态,随着周龄的增加,白羽公鸡与母鸡体重差异变大,黑羽、麻羽、白花公鸡与母鸡体重出现差异,2周龄白羽公鸡体重显著大于黑色公鸡(P0.05),不同羽色母鸡之间出现差异。育雏期绝对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相对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5.
为有效保护坝上长尾鸡的遗传多样性,文章针对坝上长尾鸡的保种目标、保种方法和效果监测提出技术方案,以期为坝上长尾鸡保种和今后的开发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56.
动物皮毛色泽形成过程中成黑素细胞的发育分化形成黑素细胞,其中Kit、Mitf和β-catenin等多种基因发挥关键作用,黑素细胞的黑素体合成真黑素和伪黑素的生物化学过程及agouti和MSH的激素调控作用和黑素体的转运过程.这3个环节是复杂的细胞发育分化、黑色素合成和细胞器的转运过程,其中任何环节的变化都会引起动物皮毛色泽的改变.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扩增了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和承德无角山羊3个品种113个个体的Callipyge基因长度为493 bp的片段。 经测序,发现一个SNP位点,第184 bp处C→T。对Callipyge限制性酶切位点(Fok I)的PCR-RFLP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在波尔山羊和南江黄羊两个品种中表现多态性,得到CC、CT和TT 3种基因型,波尔山羊群体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571、0.3143、0.0286,南江黄羊群体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47、0.1053、0.0000,而承德无角山羊全部为CC基因型。研究结果提示184C→T可能与山羊双肌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58.
宰后肉品pH值变化与嫩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肉品成熟、嫩化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已有大量试验研究肉品嫩度变异与生物化学特征的关系,期望通过早期生化特征预测肉品最终嫩度.pH值是判定肉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变化与肉品最终嫩度的关系引起了肉品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文章对宰后肉品pH值变化与嫩度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9.
一段长约11.7 kb的片段缺失导致山羊无角和间性突变,称为无角间性综合征(Polled Intersex Syndrome,PIS)。通过对该缺失片段(AF404302)内4个重复序列(1~3120 bp,3988~4565 bp,4989~7088 bp,7875~9135 bp)的结构分析,发现其右侧一段属于LINE-1家族的L1M3分支(7875~9135 bp),另3段均属于RTE家族的BDDF分支。以缺失片段内两段逆转录酶结构域的全长蛋白序列为参考对NCBI网站牛基因组数据库进行tblastn,并与得到的56条共有序列构建进化树,以此树为基础推断PIS缺失区域大约形成于(22.5~30)百万年前,正好是牛科动物分化趋异的年代,结合其他证据认为该调控方式可能只存在于牛科动物中。该发现也为PIS区域作用机理和non-LTR的竞争学说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0.
旨在克隆获得水貂DCT基因5′UTR序列并分析其结构特征,预测转录调控元件并检测启动子活性,为探究DCT基因在调控水貂毛皮颜色形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PCR扩增黑貂、白貂和咖啡貂DCT基因5′UTR,构建咖啡貂DCT基因5′UTR的pGL3-1~pGL3-7和黑貂pGL3-4~pGL3-6缺失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检测各片段的启动子活性;利用亚硫酸氢盐法检测3种毛色水貂DC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克隆获得水貂DCT基因长8 203 bp的5′UTR序列,发现g.7133-7336为长204 bp的转座元件,与其高相似度的100条序列中,一条为蜕皮动物总门线虫纲的索巴利吸虫,其他均来自犬形亚目。P3和P4片段具有显著的启动子活性(P<0.05);咖啡貂的CpG岛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黑貂和白貂(P<0.05);咖啡貂CC单倍型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黑貂的TT单倍型片段(P<0.05)。结果表明,水貂DCT基因5′UTR长204 bp的犬形亚目特异短散在元件Can-SINEs由蜕皮动物门的索巴利吸虫侵入动物基因组形成;基因上游32 bp元件和近端域共同作用发挥启动子活性,而GC-box和CpG岛结构沉默水貂DCT基因启动;g.-684和g.-621位点的T> C突变形成的CC单倍型导致咖啡貂DCT基因的高甲基化与低启动子活性,从而抑制真黑素合成,产生咖啡色被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