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以早熟直播棉品种JX0010为试验材料,采用木薯改良性淀粉、膨润土、硅藻土、凹凸棒土和育苗基质对棉花种子进行球化处理,以未球化处理的种子为对照,进行盆栽试验,探究球化育苗技术对棉花出苗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化处理后的棉花种子出苗率为95.83%~100.00%,出苗穴率为100.00%,出苗速率为33.33%~50.00%,出苗率、出苗穴率和出苗速率较对照分别提高16.67%~33.33%、8.33%~33.33%和16.66%~25.00%;球化处理后的棉花幼苗SPAD值为42.4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球化处理棉苗的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脱氢酶活性、株高以及根、茎、叶的干质量和鲜质量等指标相较对照都有显著提高;种子球化处理棉花幼苗丙二醛的含量相较对照显著降低。综合分析,棉花种子球化处理能显著提高棉花的出苗率,改善棉苗生长素质。  相似文献   
32.
黑木耳又名木菌、树耳等,在我国产量巨大,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黑木耳多糖,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降血糖、调节机体免疫、降血脂、抗微生物、抗辐射等生物活性功能.通过综述目前黑木耳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为深度开发和利用黑木耳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C-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C-PCR和FQ-PCR分别检测249例乙型肝炎患者和5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BV DVA.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用ELISA测定.结果:用C-PCR和FQ-PCR检测HBV DVA阳性率分别为:HBeAg( )组80.50%和100.00%(P<0.01);抗HBe( )组17.39%和82.60%(P<0.01);HBeAg(-)抗HBe(-)组14.51%和40.32%(P<0.01).健康体检者两法均为阴性.结论:FQ-PCR对乙型肝炎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方面比C-PCR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制备RBBP10多克隆抗体.方法:用纯化的RBBP10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stern印迹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抗血清效价可达1:1000以上.结论:经Western印迹检测证明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此抗体可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BBP10蛋白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提高未脱绒棉籽出苗率的方法,以适应棉花轻简化机械直播栽培,采用棉花品种JX0010为试验材料,以未脱绒棉籽不使用拌种剂为对照(CK),设置卫福、敌克松、适乐时、高巧和锐胜5种拌种剂处理,并根据使用说明,每种拌种剂分别设置3种不同拌种比,共15种拌种剂处理,研究不同拌种剂处理对未脱绒棉籽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巧、锐胜和适乐时不同拌种比处理下未脱绒棉籽出苗率较CK及其他处理表现好,均达到了84%以上,敌克松仅在较高拌种量(1∶200、1∶220)下出苗率高于CK,而卫福3种拌种比处理的未脱绒棉籽出苗率较CK均未有提高。萌发后棉苗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根系活力等指标皆表现为高巧、锐胜和适乐时拌种处理较CK呈不同程度提高,且相关分析表明,丙二醛(MDA)含量与蛋白质含量、NR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各处理中生长发育较好的棉苗通过增加体内蛋白质含量、NR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以缓解或消除棉苗因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出现的细胞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棉区带状间作模式下棉花的产量形成机理,为间作模式在棉田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设置棉花-辣椒(CCI)、棉花-菜豆(CBI)、棉花-花生(CPI)、棉花-甘薯(CSI)4种间作模式和棉花单作(MC),比较分析不同模式下棉花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并计算比较不同模式下的棉花偏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结果】CCI、CBI处理下籽棉产量分别是6 055.19 kg·hm-2和6 495.81 kg·hm-2,较MC分别增加2.36%和9.81%,主要是因为这2种模式下棉花单株成铃数较MC分别增加1.61%和11.21%。而CPI、CSI处理下棉花单株成铃数、铃重分别比MC降低2.18%、8.98%和2.59%、5.60%。盛铃期,各间作模式的棉花叶面积指数表现为CBI>CCI>CPI>MC>CSI,其中CCI和CBI处理较MC的棉花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5.88%和9.80%。CCI、CBI、CPI处理下棉花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盛花期较MC分别提高8.51%、7.65%、6.37%和11.55%、8.31%、4.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