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菠萝果实维生素C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菠萝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系统采用Venusil XBP-C18柱(4.6×250 mm,5μm),柱温35℃,以0.2%偏磷酸水溶液作流动相,流速1 m l.m in-1,检测波长240 nm,维生素C浓度在0.1~1.0 mg.m 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回收率99.89%,标准偏差0.91,变异系数2.08%,操作简便、灵敏、可靠,适用于菠萝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2.
<正>湖南隆科肥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引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最新研发的控失技术,研制而成"金皇冠"复合肥。"金皇冠"的核心技术部分是控失剂。控失剂是以天然矿物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改性,添加多种复配材料,再精准配置而成的高科技产品。施入土壤后,肥料中的控失剂遇水自行组织成微纳尺度的"互穿网络"结构,"网捕"肥料有效养分,"放大"肥料分子空间尺度而团聚于土壤耕作层中,即水肥土耦合成胶粘、溶胀团粒群,降低水分子以及溶解在水中的肥料分子的迁移和挥  相似文献   
63.
以荔枝品种妃子笑(Litchi chinensis Sonn.cv.Feizixiao)为材料,通过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重量、体积、糖、酸、维生素C(V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分析该品种果实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花后40 d到果实着色阶段为妃子笑果肉发育与风味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此阶段果肉开始膨大,糖含量升高,酸含量降低。除此之外,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可能具有不同的清除自由基模式。果皮中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相对稳定,但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皮内3种主要的抗氧化功能组分变化不一,其中Vc含量和SOD活性逐渐下降,POD活性则逐渐上升。与果皮不同,果肉中MDA含量随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说明果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果实发育逐渐提高,而此过程中,果肉Vc含量显著上升,SOD活性下降,POD活性相对稳定。此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抗氧化能力的提高与Vc含量上升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4.
外源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对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对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分别在多菌灵500 mg/L+施保克 3 mL/L+ 柠檬酸15.0 mmol/L溶液中分别加入抗坏血酸50.0 mmol/L(AsA处理)和谷胱甘肽50.0 mmol/L(GSH处理)浸果5 min,以多菌灵500 mg/L+施保克3 mL/L+柠檬酸15.0 mmol/L浸果5 min为对照处理,分别置于常温和6℃低温贮藏、相对湿度为80%。结果表明:AsA和GSH处理均能降低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提高果肉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果肉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维持果肉中较高的维生素C和GSH含量。低温下,AsA和GSH处理均能提高荔枝保鲜效果,降低果实的腐烂率,但AsA处理的保鲜效果要优于GSH处理的效果,而常温下GSH处理并不能提高荔枝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6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法,对“井岗红糯”荔枝果肉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井岗红糯”荔枝果肉共检测出香气化合物62种,主要包括醇、烯、醛、酯、酮、酸、烷烃及其他化合物。橙花醇、3-甲基-2-丁烯醛、β-蒎烯、α-衣兰油烯、(R)-(+)-β-香茅醇、3-甲基-2-丁烯醇、3-异丙基-6-亚甲基-1-环己烯、d-柠檬烯、萜品油烯、蘑菇醇、1-甲基-3,7-亚甲基-2,6-辛二烯等是“井岗红糯”荔枝果肉的关键香气组分。其中,橙花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8.79%,橙花醇是香叶醇的异构体,有玫瑰香气,略有柠檬香。  相似文献   
66.
荔枝是华南地区最具特色的水果之一,目前我国荔枝栽培面积约53万hm2,产量230万t。荔枝花序呈聚伞花序圆锥状排列,分枝数量过多会消耗树体大量营养,影响荔枝坐果。SUPPRESSOR OF MAX2 1-LIKE 7(SMXL7)是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的重要组分,是具有抑制子和转录因子双重功能的新型抑制子,参与调控植物的分枝发育。为了鉴定荔枝花穗分枝发育的调控基因,本研究以‘妃子笑/怀枝’砧穗组合荔枝结果树花穗为试材,利用RNA-seq数据克隆荔枝SMXL7基因家族成员LcSMXL7,并对其基因序列、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进化关系、组织表达特异性,基因功能及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ORF全长3408 bp,编码113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含有2个Clp结构域和1个AAA_2结构域;在茎、种子和叶片中表达较高,在花穗、雄花和果皮中表达次之,而在雌花、果肉和根中的表达最低;LcSMXL7的分子式为C5429H8632N1530O1715S38,理论相对分子质量(Mw)为123.99 kDa,理论等电点(pI)约为5.96,蛋白脂溶指数为83.74,蛋白不稳定指数为46.38,亲...  相似文献   
67.
为提高湛江地区早熟荔枝的面积和产量,选育和推广早熟荔枝新品种,在广东湛江荔枝基地布置了特早熟荔枝品种(系)比较试验,参试品种有“D13”“9918”“9919” 3个,以特早熟荔枝“三月红”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株1个小区,3次重复。通过高接换种的方法嫁接在4年生的褐毛荔砧木上,比较参试品种与对照在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他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特早熟新品种(系)嫁接4年后,树干周26.33~31.67 cm,树高2.64~3.53 m,冠幅2.96 m×(2.42~3.62) m×3.16m,花序长21.58~28.11 cm,花序宽18.31~21.31 cm,单果质量22.65~30.7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81%~18.40%,可食率49.84%~67.02%。3个品种生长势比对照品种“三月红”强,产量均较对照品种“三月红”高。“9919”成熟期比对照品种“三月红”早10 d以上,“D13”“9918”和对照品种“三月红”成熟期大致一致。说明以上3个特早熟新品种(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开花结果良好,成熟期在4月中下旬,适...  相似文献   
68.
【 目 的】 挖 掘 参 与 荔 枝 生 长 发 育 的 铝 激 活 苹 果 酸 转 运 蛋 白(Al-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ALMT)基因家族成员,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荔枝基因组数据库,借助 META SEARCH 工具和NCBI 的 CDD 数据库鉴定荔枝ALMTs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LcALMT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系统发育、基因结构、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蛋白结构和表达模式等,通过 qPCR 方法分析荔枝 LcALMTs 的表达情况。【结果】荔枝 LcALMT 基因家族有 16 个成员,CDS 长度为118~803 bp,等电点在 5.16~9.07 之间。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LcALMTs 均定位于质膜上,根据系统进化树将该家族划分为 5 个亚族。荔枝 LcALMTs 外显子数目在 3~10 个,有 4 个 LcALMTs 基因均不含非编码区。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LcALMTs 只定位在荔枝 15 条染色体中的 6 条上,且主要定位在 13 号染色体上。保守基序分析发现,荔枝 ALMT 家族成员含有 ALMT 和 ALMT superfamily 两个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中,光响应元件占比最多,其次是激素响应元件。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荔枝 LcALMTs 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其中 LcALMT5 和LcALMT15 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较高,qPCR 结果表明 LcALMT5 的表达水平与转录组结果较为一致。【结论】16 个荔枝 ALMTs 具有保守的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域,组织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