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豌豆不同耐铝品种根尖细胞壁果胶及其甲基酯化度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豌豆不同品种耐铝性和根尖根段耐铝性与果胶及其甲基酯化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植物耐铝机理以及耐铝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豌豆品种Hyogo和Alaska为试验材料,采用Hoagland培养方式,测定了不同品种不同根段果胶含量、 果胶甲基酯化度和果胶甲酯酶活性,研究了其差异及原因。【结果】在15和30 μmol/L铝浓度胁迫条件下,豌豆品种Alaska根相对伸长率均显著高于品种Hyogo,同时有根尖0~5 mm和5~10 mm段有更少的胼胝质生成和累积,在30 μmol/L浓度下不同根段间均达到显著差异,同时品种Hyogo根尖0~2.5 mm和2.5~5.0 mm段铝含量均显著高于品种Alaska,说明品种Alaska和品种Hyogo间存在耐铝性差异,其中品种Alaska耐铝性高于品种Hyogo,即品种Hyogo为铝敏感品种,品种Alaska是耐铝品种。比较两者不同根段(0~2.5 mm、 2.5~5.0 mm和5.0~10.0 mm)的铝含量与果胶含量、 果胶甲基酯化度、 PME活性间的关系,发现耐铝品种不同根段中的铝含量均小于敏感品种,并且在0~2.5 mm和2.5~5.0 mm段间达到显著性差异; 根尖不同根段果胶糖醛酸含量大小依次为0~2.5>2.5~5.0>5.0~10.0 mm,耐铝品种Alaska根尖细胞壁果胶和未甲酯化果胶含量均显著低于Hyogo,并且0~2.5 mm根段差异最大。根尖不同根段果胶甲基酯化度从根尖向上逐渐降低,并且耐铝品种Alaska高于铝敏感品种Hyogo,其中0~2.5 mm段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对两个品种果胶甲基酯化酶(PME)活性进一步分析发现,PME活性大小依次为0~2.5>2.5~5.0>5.0~10.0 mm,两品种0~2.5 mm和2.5~5.0 mm根段间均达到显著差异。【结论】铝敏感品种Hyogo在0~2.5 mm和2.5~5.0 mm根段具有较高 PME活性和较低果胶甲基酯化程度。豌豆根尖果胶含量和甲基酯化度尤其是0~2.5 mm根段是豌豆耐铝性差异的重要原因;Alaska根尖细胞壁的果胶含量低和果胶甲基酯化度高(尤其是0~2.5 mm段)是其耐铝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职英语教学大赛的积极效应不能仅仅作用于教学大赛本身,而是应当更多地作用于高职日常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师要通过合作教学、反思教学、弹性教学等途径,助力高职英语教学大赛的效应回归常态,从而有效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重要因子。探讨在不同利用方式、熟制、土壤pH等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碳氮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0—2019年已发表文献72篇,获得相对独立数据(510组DOC和208组DON),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利用方式、熟制和土壤pH下施肥对DOC和DON含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DOC和DON含量,其中施有机肥(单施或配施)的提高幅度(60%和93%)是化肥(13%和29%)的4.6倍和3.2倍。不同利用方式下,施肥能显著提高旱地土壤DOC和DON含量,且旱地施用有机肥提升土壤DOC和DON的幅度显著高于水旱轮作。不同熟制比较,一年一熟下施用有机肥后DOC含量提高85 %,显著高于一年两熟(38%);不同pH土壤比较,碱性土壤(pH>7.5)上施用有机肥后DOC和DON含量分别提高了85%和162%,显著高于6.5<pH<7.5的中性土壤(48%和70%)和pH<6.5 的酸性土壤(32%和61%)。【结论】施用有机肥(单施或配施)可显著提高DOC和DON含量,但其效果会因利用方式、熟制、土壤pH等的不同有较大差异,因此,有机肥的施用应综合考虑相应的土壤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农田复杂作业环境下拖拉机驾驶员因光照、背景及遮挡造成的关键点漏检、误检等难识别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Pose的复杂环境下驾驶员关键点检测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的顶层C3模块中嵌入Swin Transformer编码器,提高遮挡状况下关键点的检测效率。其次,采用高效层聚合网络RepGFPN作为颈部网络,通过融合高层语义信息和低层空间信息,增强多尺度检测能力,同时在颈部网络采用金字塔卷积替换标准3×3卷积,在减少模型参数量的同时有效地捕获不同层级的特征信息。最后,嵌入坐标注意力机制优化关键点解耦头,增强预测过程对关键点空间位置的敏感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mAP0.5(目标关键点相似度Loks阈值取0.5时平均精度均值)为89.59%,mAP0.5:0.95(目标关键点相似度Loks阈值取0.5,0.55,···,0.95时的平均精度均值)为62.58%,相比于基线模型分别提高了4.24和4.15个百分点,单张图像平均检测时间为21.9 ms,与当前主流关键点检测网络Hou...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粗轧前加装第二组水除鳞系统来彻底清除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该设计的原理是通过增加1组喷嘴、1组蓄能器和一组单向阀来完成第二次除鳞,以达到除鳞彻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场的常见病。目前在国内主要是采取以药物为主、手术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本文针对奶牛场胎衣不下发病率高的实际情况,对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进行了简述。设计了两项试验,试验重在预防胎衣不下,通过产前补硒、维生素B,产后补葡萄糖酸钙、使用缩宫素,使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而对孕牛饲喂不同剂量阴离子盐,在整个妊娠期间提供充足的青绿饲料,调整好钙、磷含量及比例,注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对胎衣不下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1]。  相似文献   
17.
对曲靖市土壤施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述,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土壤施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土壤施肥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对昌吉地区球虫流行病学的调查,选出昌吉地区鸡球虫病病原的优势种柔嫩艾美尔球虫,应用单卵囊分离技术成功分离出纯种球虫虫株,并对其进行早熟系的初步选育。连续传6代后,选择30只15日龄健康无球虫感染鸡随机分成3组(n=10)(Ⅰ、Ⅱ、Ⅲ组),Ⅰ、Ⅱ组分别口服接种等量(1.5×104个/只)经6代选育的早熟株和亲本株孢子化卵囊,Ⅲ组为不接种空白对照组,根据临床表现、成活率、每克粪便中卵囊数(O.P.G)、病变计分等指标判断早熟株与亲本株致病性差异,以及与不感染对照组的差别来衡量选育结果。结果表明早熟株与亲本株、早熟株与对照组的成活率、每克粪便中卵囊数、病变计分的差异不显著,说明了早熟株的致病性没有明显的降低,可能是选育代数过少所致。  相似文献   
19.
长短叶片尾缘形状对离心泵性能与动静干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带分流叶片离心泵内长短叶片尾缘形状对其性能与动静干涉的影响,对长短叶片尾缘压力面与吸力面分别进行不同厚度切削,采用SST-SAS湍流模型对各方案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合外特性与PIV试验结果验证其计算准确性,并基于压力脉动、涡量分布分析泵内动静干涉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离心泵长短叶片尾缘压力面切削PSF可有效提高离心泵额定流量点效率,且切削厚度越大,效果越显著,长短叶片尾缘压力面切削PSF还可有效改善额定流量下的离心泵动静干涉效应,减小压力脉动能量损耗,提高离心泵性能,并延长叶片使用寿命,而吸力面切削SSF则会大幅加剧离心泵动静干涉效应。压力脉动与涡量频域分布说明,离心泵叶轮流道内动静干涉主要频率成分为轴频及其倍频,蜗壳流道内动静干涉的主频与次主频分别为fB与0.5fB。对比各方案长短叶片尾缘附近主频涡量得出,短叶片尾缘切削效应较长叶片更为显著。短叶片经过隔舌时涡结构演化程度较长叶片更为剧烈,这一现象导致了长短叶片尾缘附近动静干涉的差异性,由此产生次主频0.5fB。  相似文献   
20.
饲用酶制剂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制剂,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药物残留,具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功效,是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大量试验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各种动物的饲喂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提高消化道的有效营养供应量,有助于提高日粮中营养物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