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5篇
农学   6篇
  9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1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小猪出生以后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的发育还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成熟和完善的程度。在达到成熟之前,仔猪胃液的分泌量、胃酸、胃液中的消化酶等都和成年猪有较大差异。在胃液组织上,初生仔猪最大的特点是胃液中缺乏盐酸,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断奶时接近成年猪水平。  相似文献   
72.
三峡水库建成后,在三峡水库现行的水位调度模式下,位于库尾上游的长江江津段的水文特征在夏半年汛 期有所变化,使得消落区受汛期水淹的时间和深度有所加大,从而引起自然消落区的植物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发 生改变.2012年汛期5月及汛后11月采用样带样方法对长江江津段中游的石栏子(上游)、上渡口(中游)、芦蒿坝 (下游)3个样地的194~197m,197~200m 消落区及200m 以上非消落区维管植物进行调查发现:消落区有维管 植物61种,其中194~197m 高程带37种,197~200m 高程带57种,多为草本植物;200m 以上非消落区高程乔 木、灌木、草本植物56种;消落区的植物的稳定性受水淹、航运、淘沙金、挖河沙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3.
正相比于传统的活体保种,生物技术以其自身的省时省力优势,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发挥着巨大的潜力。我国畜禽资源丰富,地方牛品种遗传资源是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方牛遗传资源不仅数量丰富、品种多样,而且具有肉质优良、繁殖力高、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保护地方牛遗传资源,对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地方牛遗传资源保护现状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和种质评价工作,摸清了我国畜禽遗传  相似文献   
74.
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基于我国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遗传评估和生产性能测定(DHI)结果,旨在分析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的效果。选择1 686头既有基因组遗传评估成绩又有后裔测定成绩的荷斯坦公牛,利用2019年12月基因组遗传评估结果及其女儿的产奶和体型性状数据,通过R软件与Excel计算公牛基因组评估结果与公牛女儿表型数据间的相关性,对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选择效果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公牛的基因组性能指数(GCPI)与后裔测定性能指数(CPI)呈正相关(rs>0.3),其中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基因组育种值(GEBV)与估计育种值(EBV)呈较强的正相关(0.4 < rs < 0.8)。对公牛女儿表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女儿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与肢蹄评分的表型值与公牛GEBV分组趋势一致,且公牛不同产奶性状GEBV组间的女儿性状表型值大部分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北京及上海地区公牛产奶性状、体细胞评分和肢蹄评分的GEBV分组与女儿表型值趋势较其他省市(地区)更一致,且GEBV高组与低组之间差值均高于其他省市(地区)。基于1 686头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及其女儿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荷斯坦公牛的基因组遗传评估准确性较好,其中产奶量、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和肢蹄评分的表型数据更好地反映了基因组选择的效果;北京及上海地区较其他省市(地区)更能反映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德系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荷牛)×荷斯坦牛杂交F1代(简称:德系西门塔尔牛F1代)在中国的生产性能.[方法]通过收集黑龙江、天津、河北和四川4个地区的4个牧场内德系西门塔尔牛F1代生长性能、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的相关数据,对比牛只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生长性能、产奶性能及繁殖性能并做出简要分析.[结果]德系西门塔尔牛F1代在中国生长性能、产奶性能、繁殖性能表现良好,牛只体质量、体高、体长和胸围均受地区环境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地区牛只日产奶量、体细胞数及繁殖性能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德系西门塔尔牛F1代具有乳肉兼用牛的优势,可为中国乳肉兼用牛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6.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技协食用菌专家组专家胡文华,继"食用菌无菌接种器"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96204061.4)之后,日前又研制成功一种可开放接种的新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  相似文献   
77.
收集福建省洋口林场 1971~1998年杉木种子园单位产量为原始材料 ,应用拓朴学原理和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了种子产量拓朴预测及其残差修正模型群。通过计算 ,绘制出该场未来 15a杉木种子园单位产量的预测曲线。预测结果经 1999年实际产量检验 ,精度达 95.4 %。  相似文献   
78.
为了构建我国荷斯坦种公牛个体及亲子鉴定DNA数据库,本研究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中选取11个常染色体微卫星标记(BM1824、BM2113、ETH、ETH10、ETH225、INRA023、SPS115、TGLA53、TGLA122、TGLA 126和TGLA227)以及4个自逸的Y染色体微卫星标记(MAF45、MCM158、UNM0108和UMN0929),采用荧光引物PCR和ABI3130遗传分析仪,对2 150头荷斯坦种公牛(Bos taurus)个体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其用于牛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5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杂合度为0.76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38,其中MCM158标记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866,SPS115标记最低为0.588,均属于高多态性标记.15个标记累积个体识别能力为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达到99.99%,随机个体一致性概率为1.62×10-17.研究结果表明上述15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效力与可靠性均很高,同时初步建立了荷斯坦种公牛DNA数据库.从而使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程序标准化、统一化和简便化.  相似文献   
79.
80.
种公牛个体识别与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摸索出适于multiple-primer PCR的反应体系中物质成分及其浓度和采用排列组合方法排除干扰引物。结果表明,在10×Buffer(Tris-HCl 100 mmol/L和KCl 500 mmol/L,pH=9.7) 2.5 μL、DDT为8 mmol/L、dNTP为0.8 mmol/L、MgCl2为2.6 mmol/L、5%甘油、0.25%二甲亚砜和0.5%甲酰胺,Taq酶10 U的25 μL的反应体系中,能够成功为总量为32 pmol/L的11对互不影响的微卫星引物进行multiple-primer PCR。通过这种方法,多个微卫星位点可以同时进行PCR,极大地提高了种公牛个体识别与鉴定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