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五氟磺草胺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床法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五氟磺草胺敏感性较高的水稻品种有加育253、加昆1号、秀水0209、加绍二号、B优827等,抑制根长的IC50值在1.65×10-2~4.48×10-2 mg/L之间;敏感性较低的品种有两优培等。敏感性高与敏感性低者IC50值相差44倍,IC10值相差51倍,总体上粳稻品种较为敏感,而多数杂交稻品种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在较低温度下水稻对五氟磺草胺更为敏感,15℃时五氟磺草胺对株高与根长的IC50值分别为6.74×10-2与1.58×10-2mg/L,在20、25、30、35℃条件下对根长的IC50值分别是15℃时的1.1、2.2、4.0、7.2倍。在水稻立针期用药液浸根处理后5 d,浓度大于0.10 mg/L 的处理株高均明显受到抑制。在水稻幼苗2叶期时用五氟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后15 d,用药量(有效成分)超过30 g/hm2者水稻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2.
炔草酯在麦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炔草酯和其代谢产物炔草酸在麦田土壤和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本试验建立了炔草酯和炔草酸在小麦土壤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炔草酯和炔草酸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和0.001 mg.kg-1。当添加浓度为0.01~1.0 mg.kg-1时,空白样品添加回收率80%~90%,添加回收率的变异系数为1.8%~5.5%。炔草酯和炔草酸在麦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3和7.7 d,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的半衰期分别为2.5和14.1 d。说明炔草酯和炔草酸在土壤中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4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建立了蔬菜中麦草畏的残留分析方法,其中蔬菜基质包括白菜、黄瓜、番茄、豇豆、萝卜、芹菜和葱。样品经 V (乙腈) : V (甲酸) : V (水)=49.5 :0.2 :0.3的混合溶剂提取,并用氯化钠盐析,旋转蒸发浓缩后直接用HPLC-MS/MS测定。采用C18色谱柱,以5 mmol/L的甲酸铵-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法洗脱,以电喷雾负离子化模式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结果表明,麦草畏在0.005~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 )为0.999 7。对空白蔬菜样品进行的3个水平(0.01、0.05、0.1mg/kg)的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麦草畏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RSD )分别为80%~120%和0.58%~18.23%,方法检出限为2.0 μg/kg。该方法快速、灵敏,适用于蔬菜中麦草畏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44.
2甲4氯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除草剂2甲4氯(MCPA,简写为M)、氯化亚砜、氨基己酸和氨基丁酸等为起始原料,经两步化学反应分别合成了两种MCPA半抗原:6-(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氨基己酸(MC)和4-(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氨基丁酸(MB)。并通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将MCPA、MC和MB分别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制备了2甲4氯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再将M-BSA、MC-BSA和MB-BSA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3种抗2甲4氯的多克隆抗体:抗M-BSA抗体(M-Ab)、抗MC-BSA抗体(MC-Ab)和抗MB-BSA抗体(MB-Ab),当相应的包被抗原浓度均为4 μg/mL时,相应的冻干粉效价分别为1.0×106,1.2×106和2.0×106。在同源反应中,仅M-Ab适用于2甲4氯的残留检测,其线性浓度范围为0.01~10 mg/L(IC50为1.3 mg/L,MC-Ab 和MB-Ab均大于50 mg/L),最低检测限为0.01 mg/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制2甲4氯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为探明土壤微生物对新农药F1050的降解能力,用平板稀释和富集培养法分离驯化土壤中F1050的优势降解细菌,并用合成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利用美国Biolog公司的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初步筛选出5个菌株:ZJU.0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69%);ZJU.02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99%);ZJU.03为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86%);ZJU.04为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92%);ZJU.05为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99%)。F1050添加浓度为50 mg/kg的液体培养和室内土壤模拟降解试验结果表明,ZJU.02、ZJU.04 和ZJU.05三个优势降解菌株对F1050表现出了较强的降解能力,50 mg/kg F1050的降解半衰期为6.41~6.74 d,而对照的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达72.20和29.88 d;不同菌株对F1050的降解能力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6.
设施蔬菜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为了明确设施蔬菜灰霉病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20052006年采自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4省的144个菌株对6种常用防治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百菌清已经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频率为5.56%,其对多菌灵的抗性非常严重,总的抗性频率为43.05%,高抗(HR)频率为27.08%;乙霉威的EC50值在0.137728.9μg/mL之间,平均为40.06μg/mL。其中多菌灵-乙霉威双抗频率为36.11%,且首次检测到了两种新的双抗类型。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在生产上已经应用近20年,但灰霉病菌对异菌脲和腐霉利只有频率为20%左右的低水平抗性,没有检测到高抗菌株;苯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虽然只应用几年时间,但已经产生了抗性,其抗性菌株频率为4.16%。研究表明,设施蔬菜灰霉病菌对常用的6种防治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相似文献   
47.
草甘膦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环境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草甘膦对鱼、水蚤和藻类的毒性及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表明,草甘膦对麦穗鱼、蚤状蚤和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均属低毒,其中蚤状蚤对草甘膦较敏感.残留试验结果还表明鱼塘水中草甘膦的消失迅速,施药后6 d,残留量低于0.01 mg/L,草甘膦残留在鱼塘沉积物上吸附快而消失较慢.  相似文献   
4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法,分别研究了吡虫啉和百菌清在薄膜大棚设施内外葫芦叶和黄瓜中消解动态及其在葫芦和黄瓜中的残留量,并结合气象因子对产生残留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样品中的吡虫啉经乙腈和盐酸溶液提取,中性氧化铝和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百菌清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设施内外葫芦叶和黄瓜中均消解迅速,施药7 d后,其在设施内外葫芦叶上的消解率分别为90.4%和98.7%,在黄瓜中的消解率分别为67.8%和85.9%;而百菌清在葫芦叶上的消解速率均比在黄瓜中的稍慢,施药7 d后其在设施内外葫芦叶上的消解率分别为15.4%和38.1%,在黄瓜中的消解率分别为87.8%和91.5%。表明2种农药在设施外2种蔬菜上的消解速率均快于设施内的。两种农药均是在设施外葫芦及黄瓜中的残留量低于设施内的,而降雨和光照强度可能是引起农药在设施内外蔬菜上残留差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9.
多效唑在稻田环境中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多效唑在稻田环境中的动态试验和样品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施于土壤表面的药剂随水分逐渐向下移动.移动速度与土壤性质有关.连作晚稻身苗一心一叶期喷施多效唑药液,前期药剂主要分布在土壤耕作层,并向田水中扩散和被稻苗吸收,施药后第1天稻苗中的药剂残留量最高,稻苗移栽时,土壤和稻苗中的残留量均很低.多效唑性质稳定,降解缓慢,在室内淹水和不淹水的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5和22天;在田间降解较快,夏季...  相似文献   
50.
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分析黄瓜和土壤中大黄素甲醚的残留量。样品以乙酸乙酯或乙酸乙酯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1的混合液提取,三氯甲烷萃取净化,液相色谱FLD检测器测定。该方法条件下检测器对大黄素甲醚的最小检出量为8.6×10-11g,黄瓜和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 mg/kg。大黄素甲醚在0.05~1.0 mg/kg添加浓度范围内的试验表明,土壤和黄瓜样品中回收率分别为84.1%~92.2%和84.2%~88.6%,变异系数小于2.72%和2.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