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土壤中克百威残留检测直接竞争ELISA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用于检测土壤中克百威残留量的直接竞争ELIsA(酶联免疫分析技术)试剂盒,研究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为0.01mg/L,线性检测范围为0.01~10mg/L,4种水样的批内、批问、整体变异系数均低于7.72%,回收率的范围在93.97%~97.92%.试剂盒在4℃或-20℃下至少可保存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52.
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中的吸收与传导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植株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期的吸收与传导特性。结果表明,植株中部茎叶着药最有利于药剂传导,尤其是叶柄部位着药。在植株不同生长期(4-12对叶)进行^14C-草甘膦点叶处理后6d,有29.75%-34.27%的药剂已消失,有37.59%-45.17%的药剂附着遮叶片表面,22.11%-31.33%的药剂已被植株吸收和传导。^14C-草甘膦传导至地下根茎的量随植株叶数的增加而增多,但^14C-草甘膦含量在多于10对叶的植株中迅速下降。可见,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植株6-9对叶时处理,较有利于药剂在地下根茎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3.
抗克百威多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以 2 ,3 二氢 2 ,2 二甲基 7 苯并呋喃酚为反应原料经两步化学反应合成了 2种克百威半抗原 :6 [[(2 ,3 二氢 2 ,2 二甲基 7 苯并呋喃基氧 )羰基 ]氨基 ]己酸 (BFNH)和 4 [[(2 ,3 二氢 2 ,2 二甲基 7 苯并呋喃基氧 )羰基 ]氨基 ]丁酸 (BFNB)。通过活性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 (BSA、OVA)偶联制备了克百威的人工抗原。利用BFNH BSA和BFNB BSA分别免疫日本大耳白家兔获得了 2种抗克百威的多克隆抗体 :抗BFNH BSA抗体和抗BFNB BSA抗体 ,并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了 2种抗体的效价。  相似文献   
154.
氯氰菊酯又名灭百可、兴棉宝,属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化学名称为(R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RS)—3—(2,α—二氯乙烯基)—2,α—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氯氰菊酯杀虫范围广,对鳞翅目幼虫高效,适于防治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上多种害虫。在田间叶菜上喷洒20~25ppm氯氰菊  相似文献   
155.
克百威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酚为反应原料,在通光条件下合成了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氯甲酸酯.然后,以其作为反应原料与氨基已酸或氨基丁酸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羧基的两种活性半抗原6-[[(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氧)羰基] 氨基]已酸(BFNH)和4-[[(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氧)羰基] 氨基]丁酸(BFNB).半抗原和牛血清蛋白(BSA)经碳二亚胺法偶联得到了其免疫原,BFNH-BSA和BFNB-BSA的结合比分别为10∶1和13∶1,同时利用混合酸酐法和卵清蛋白经偶联得到包被抗原,BFNH-OVA和BFNB-OVA的结合比分别为4∶1和3∶1.  相似文献   
156.
建立三唑磷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法(indirect compet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icCLEIA).以鲁米诺和过氧化氢作为化学发光底物,通过对工作浓度、化学发光增敏液、反应缓冲液、有机助溶剂与浓度等条件的优化,确立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该方法对三唑磷检测线性范围为0.097~12.5ng/mL,IC50为1.23ng/mL,检出限可达0.14ng/mL.将优化的方法应用到稻田水样、土样、糙米样品中三唑磷残留检测,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67%~113%,变异系数为0.08%~24.53%.研究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上述样品中三唑磷残留的快速检测,并可为三唑磷化学发光试剂盒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7.
三种常用农药对环棱螺、圆田螺和河蚬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3种本地底栖生物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毒性效应,同时测定了螺类不同大小个体对供试农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环棱螺的96 h-LC50值分别为4.32、3.62和15.2 mg/L,对圆田螺的96 h-LC50值分别为6.31、4.31和16.9 mg/L,对河蚬的96 h-LC50值分别为8.75、6.83和26.5 mg/L;毒死蜱和丁草胺对3种供试生物均为中等毒性,三唑酮属低毒。环棱螺幼螺对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分别比大螺高2.52、1.84和1.72倍,圆田螺幼螺对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分别比大螺高2.26、2.26和2.67倍。因此,在田间使用3种供试农药时需注意对供试底栖生物尤其是其幼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8.
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杀虫剂毒死蜱为起始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与 3 巯基丙酸反应 ,合成了半抗原O ,O 二乙基 O [3,5 二氯 6 (2 羧乙基 )硫代 2 吡啶基 ]硫逐磷酸酯 (简称AR) ,然后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和卵清白蛋白 (OVA) ,经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偶联反应得到了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 ,其结合比分别为 39∶1和 13∶1。用所得的免疫抗原免疫兔子获得了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59.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并根据竞争式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原理,研制了氯霉素检测免疫试纸条。研究结果表明,该单克隆抗体对氯霉素的亲合性好,特异性高;该金标试纸条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快速检测,对虾肉、蜂蜜样品的最低检出限为1.5μg/kg,对鲜奶的最低检出限为3μg/kg,检测时间只需5~8min。  相似文献   
160.
免疫半抗原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是建立小分子免疫化学分析方法的关键步骤。在介绍农药半抗原设计一般策略的基础上,指出分子模拟技术在农药半抗原合理设计中的适用性在于其能通过对分子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模拟,获得能表示和解释农药分子免疫原性和生物活性的参数。重点阐述了分子模拟在免疫原和竞争原设计中的应用,揭示了采用分子模拟技术进行半抗原设计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克服目前半抗原设计方法的经验性和主观随意性。运用分子模拟技术能够更好地研究抗原抗体反应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因此该技术有利于促进抗原抗体反应识别机制研究的深入进行。分子模拟技术还能够应用于解释抗体的交叉反应率,从而能应用于提高抗体宽谱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