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98篇
  134篇
综合类   1081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172篇
畜牧兽医   602篇
园艺   182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讨发酵中草药渣饲料对仔猪生长性能、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28日龄仔猪54头,分成对照组、中草药渣组及发酵中草药渣组。试验期分为前期(1~28 d)和后期(29~56 d)2个阶段。结果表明:与中草药渣组及对照组比较,试验前期,发酵中草药渣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提高6.59%和8.65%,平均日采食量(ADFI)提高3.31%和2.66%,耗料/增重(F/G)降低2.82%和5.49%(P <0.05);试验后期,仔猪ADG提高3.99%和8.40%(P <0.05)。前期的粗蛋白质(CP)消化率提高6.35%和15.53%(P <0.05),2个阶段的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22.11%、15.22%和18.22%、21.20%(P <0.05)。前期的白蛋白(ALB)水平提高14.35%和23.09%,前期的甘油三酯(TG)降低9.10%和13.79%,2个阶段的尿素氮(BUN)水平分别降低了8.78%、12.34%与13.67%、16.38%(P <0.05)。前期的血液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提高11.69%和17.8...  相似文献   
52.
<正>记者:您对智慧农业是怎么理解的,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智慧农业的涵义是什么?杨宝祝:我们经常提到智慧地球、智慧城市,还有智慧农业。智慧农业的概念是由电脑农业、精准农业、数字农业以及智能农业演变而来。我们知道,智慧来源于知识,知识又来源于数据。这里有三个层面,即先有大量的数据,产生丰富的知识,再运用好知识解决问题才会产生智慧。因此,智慧农业应该是一个比较高的层次,通过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53.
陕西省山阳县天竺山林场海拔1 500m处发现较多死亡的华山松,从枯死木中分离获得1种伞滑刃属线虫.采用rDNA-ITS-PCR法将测得的ITS序列与NCBI中已提交的线虫序列比对,发现与拟松材线虫的多个ITS序列相似性达到99%,并将与其同源性相近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观察结果,鉴定该未知线虫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虫株定名为Nxym3.接种实验表明,Nxym3能够引起3年生马尾松实生苗发病,发病率为50%,病情指数为0.37,从接种发病的松苗中均可获得该线虫;枯死松苗的发病特征与接种松材线虫的松苗发病特征相似,证实Nxym3对3年生马尾松苗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4.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对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60头育肥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头猪。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1.0%、2.0%的复方中草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Ⅲ组育肥猪末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胴体斜长、熟肉率、脾脏指数、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背膘厚、剪切力、失水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育肥猪胴体重、胴体斜长、血清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背膘厚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1.0%和2.0%的该复方中草药制剂均能改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免疫功能,临床应用中选择1.0%作为最适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日粮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96 头体况良好、健康的泌乳早期荷斯坦牛,泌乳天数为(65±15)天。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年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将96 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 头。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过瘤胃赖氨酸(RPLys),添加量分别为18 g/头·天和35 g/头·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提高产奶量(P=0.034),对干物质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0);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降低乳尿素氮含量(P=0.015),对乳脂率有增加的趋势(P=0.096),对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血糖(GLU)含量,显著降低尿素氮(BUN)含量(P=0.049),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球蛋白(GLOB)、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添加RPMet和RPLys可提高经济效益3.60 元/头·天。综上所述,日粮添加RPMet和RPLys可提高泌乳早期奶牛的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6.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类对目的基因进行靶向改变的现代生物技术,因其具有修饰效率高、特异性强、无物种限制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文章综述了4种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家畜育种、生产性状改良、生物模型构建、优质饲草培育与供应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以牛粪为堆肥原料,研究不同浓度木醋液对牛粪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好氧人工翻堆方式进行。试验共设4个处理,浓度分别为0.2%、0.5%、0.8%的木醋液处理和不添加木醋液的对照处理。通过试验分析温度、含水率、EC、pH值、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等指标随堆肥发酵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在堆肥发酵过程中pH均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含水率都保持在55%以上;EC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都显著提高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从而有效减少堆肥发酵过程中氨气挥发和氮素损失,其中浓度为0.5%木醋液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肥堆升温快,进入高温所需时间短,高温持续时间长,在整个堆肥发酵过程中含水率一直保持在60%~70%之间,发酵结束时物料电导率较低,堆料腐熟快,有利于加快堆肥发酵进程。  相似文献   
58.
对狂犬病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分型和诊断方法进行了介绍。旨在从源头上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切断其传播途经,阻止该病的蔓延,保护易感动物及犬类密切接触人员免受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59.
我国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推广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我国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这项工作。1976年原轻工部甜菜糖业研究所对甜菜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标志着我国种子包衣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始。我国全面系统开展种子包衣技术研究,是从研究种衣剂开始的。1980年在原北京农业大学李金玉教授主持下,协同国内有关单位,针对我国粮、棉、油作物和蔬菜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和土壤缺素情况,开展了种衣剂技术研究,先  相似文献   
60.
东乡野生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乡野生稻属普通野生稻,是迄今金世界分布最北的野生稻。东乡野生稻具有分蘖力强、光合作用强、耐寒、耐旱、休眠期长、柱头外露、花药长大、茎秆较细、璧较厚、较硬、叶片窄且较硬、异交结实率高、根系发达、叶片衰老较慢、米质优、抗病虫性较好等特点。分析了东乡野生稻与籼、粳稻的同工酶、染色体组型及亲和性,但是,东乡野生稻是籼或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几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