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0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显性纯合两用系转育同源临保系和临保系转育同源显性纯合两用系,两者的选育策略完全不同.纯合两用系转育同源临保系是以纯合两用系可育株作轮回亲本,选显性杂合不育株作定向回交的母本,经高代定向回交,后代自交选择隐性纯合可育株即为同源临保系.临保系转育同源纯合两用系是以隐性纯合可育株作轮回父本,选单基因或双基因杂合体作定向去雄回交的母本,经高代定向回交,后代选育育性分离的株系进行兄妹交,用临保系测显性基因的纯合性而选育出同源纯合两用系.不同遗传模式下的临保系和纯合两用系同源化的选育方法有所不同.该文详细阐述了不同遗传方式下临保系和纯合两用系同源化的技术路线及其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52.
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大麦品种间杂交获得的12个世工的15个生育期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验证了大麦幼穗人发化开始比小麦早的观点,提出了拨节-孕穗是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各经济性状间相对关系数也得到分析,为大麦栽培和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3.
宁夏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组织。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是一个农业科技园区最基本的特征,对该园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从事宁夏吴忠园区管理的实践,提出从空间布局模式、管理经营模式、技术梯度模式三个维度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进行分类:提出了适宜宁夏吴忠园区的发展模式,即园区空间布局为园中园模式;技术梯度模式为适用新技术与集成配套技术模式;管理经营模式为政府引导、企业(农户)主体;提出宁夏吴忠园区内部运行机制应该实行三级系统运行结构,并将中心区管理系统通过四个彼此相互连接但又独立运行的动态链与示范区、辐射区连接起来。并提出必须建立起与运行机制相配套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4.
芝麻抗茎点枯病及枯萎病种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7-1998年,对“八五”期间收集的芝麻种质资源初鉴获得的高抗茎点枯病和高抗枯萎病种质共85份及4个育种单位提供的8个新品系,在芝麻主产区三个生态试验点(病圃)进行了鉴定评价,均与当地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评价出抗性稳定、相对病情指数<15%的抗茎点枯病种质34份、抗枯萎病种质38份,其中兼抗两种病害的27份,并明确了不同基因型抗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抗性表现及利用价值、对抗、感品种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在A区检测出感病品种的相似性和抗、感品种间的带型差异。  相似文献   
55.
用 6个夏芝麻品种进行双列杂交试验 ,通过对主要产量性状的调查 ,估算遗传力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 :芝麻始蒴高、株高、单株蒴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 ,可以进行早代选择 ;千粒重、每蒴粒数、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 ,应在较高世代进行选择。所调查的芝麻产量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 ,而单株产量具有较高特殊配合力效应。驻O44、驻O0 2、豫芝 4号都是高产育种中较好的亲本材料 ,尤以豫芝 4号育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6.
核心种质筛选是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便捷途径,利于种质资源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最优亲本组合的鉴定,以期能够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该研究通过表型数据分析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有效地代表参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对 SSR 标记对20份黄籽甘蓝型油菜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材料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在4~11之间,平均位点为6?40个,多态信息量 PIC 值在0?81~0?92之间,通过 UPGMA 法,核心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17~0?61之间,说明黄籽甘蓝型油菜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资源的挖掘和黄籽杂交育种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芝麻新品种驻芝11号高产生育特征及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3年芝麻新品种驻芝11号的多点试验示范,明确了获得2250kg/hm^2以上产量,驻芝11号的结蒴性,群体结构、植株性状等特征。提出了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合理化调、科学施肥、立足“三防”控制三害、打顶保叶,适时收获等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8.
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大麦品种间杂交获得的12个世代的15个生育期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验证了大麦幼穗分化开始比小麦早的观点,提出了拔节—孕穗是有效分蘖的关健时期。各经济性状间相关系数也得到分析,为大麦栽培和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9.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胚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7和r=-0.7458*),胚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种子含油量之间仍保持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71**和r=0.8973**)。【结论】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种子含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供试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另一些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因供试基因型间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60.
植物体内木质素的含量不仅与植物的抗病性有关,也与植物的抗倒伏性状密切联系。本试验以15个抗倒性等级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初花期和青荚期测定茎秆中部木质素含量,同时用qRT-PCR的方法分析了木质素代谢途径中6个关键基因PAL、4CL、C4H、CCR1、CCR2和CAD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油菜茎秆木质素从初花期到青荚期平均增加了28%,抗倒性强的材料木质素增加最明显,达到33.5%;不同时期,不同抗倒伏性的油菜茎秆中部木质素含量差异均极显著;各基因表达量在两个时期间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但在不同抗倒性材料间,只有基因PAL、4CL和CCR1表达量间差异显著;基因PAL的表达量与木质素含量相关性最强,4CL基因的表达量与其他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相关性最强。综上所述,木质素的合成积累由代谢途径中各个环节关键基因所共同决定,但基因PAL和4CL对木质素的代谢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