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边界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边界木树冠对林窗干扰的响应,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边界木的数量、树高、胸径和偏冠率的分布。结果表明:一些林窗的个别边界木个体较小,但大多数边界木个体与群落乔木层中主要树木的个体大小相一致,一个林窗中边界木的平均高度可以用来表示林窗的高度;约1/5的边界木未出现偏冠现象,绝大多数边界木的偏冠率在0.5~0.7之间(占61.72%),不同树种间的偏冠有显著差异;单个林窗的边界木最少为5株,最多为17株,平均每个林窗拥有9.51株边界木。  相似文献   
82.
为探索森林群落乔木层与林下大熊猫取食竹的相关关系,利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相岭大熊猫栖息地森林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与林下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生长指标进行调查,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和线性混合模型(LM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层郁闭度对八月竹发笋量和一年生竹基径的影响均显著;乔木株数对活竹株数、一年生竹高度、笋高度和笋基径的影响均显著;乔木平均高度对八月竹发笋量、活竹株数、死竹株数、一年生竹基径和多年生竹基径的影响均显著。(2)八月竹发笋量随乔木层郁闭度和平均高度增加而减少;活竹株数随乔木株数和平均高度增加而减少;八月竹死竹株数随乔木平均高度增加而增加;一年生八月竹平均高度、笋高度和笋基径均随乔木株数增加而增加;一年生和多年生八月竹平均基径均随乔木平均高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3.
开展湟水河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为湟水河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于2020年9月对湟水河流域25个样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和调查,了解湟水河全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识别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共采集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09(属)种;依据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湟水河25个样点在空间上可以分为3组:第1组样点主要分布在中上游支流,该组指示物种为朝大蚊属1种(Antocha sp.);第2组样点分布比较广泛,中上游干、支流均有,该组的指示物种为四节蜉属1种(Baetis sp.);第3组样点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干流,该组指示物种为瑞士水丝蚓(Limnodrilus helveticusi)。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度、香农威纳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四节蜉属1种和瑞士水丝蚓的相对丰度在上下游和干支流之间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栖息地质量、电导率、亚硝态氮、总磷、浊度和水深是影响湟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因子。湟水河水生态保护应当更多地关注次生盐化和营养盐污染,加强治理上游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4.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较快,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技术、GPS定位技术、精密传感技术等方面.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强产品自身的智能化不仅更便于操作,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强度,提升作业的整体效率.在大多危险系数较高的施工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够使得重难点工程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提高机器设备自动化发展程度,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对于运行故障进行智能化检测等.  相似文献   
85.
内蒙古二狼山白山羊遗传性甲状腺肿杂合子的测交试验,以及其纯合子甲状腺组织中T_3、T_4免疫组化定量、半定量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属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纯合子羔羊甲状腺明显肿大(P<0.01),甲状腺组织高度增生,T_3、T_4含量明显降低(P<0.01);T_3、T_4主要定位于滤泡腔胶质和滤泡上皮细胞滤泡腔缘的胞浆中,且着色强弱不一.T_3、T_4的半定量与定量分析之间呈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讨论了二狼山白山羊甲状腺肿大的原因、结果,以及T_3、T_4的定位与甲状腺上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根据西南山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及马铃薯储藏病害情况,从马铃薯储前预处理、储藏地点的选择、堆放方法、储藏管理共四个方面提出了西南山区马铃薯储藏技术。  相似文献   
87.
以麦秸秆为原料制备黄原酸酯类吸附剂,用以处理沼液中的重金属,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各种制备因素对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两种用于去除沼液中重金属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麦秆黄原酸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5g麦秸秆,加入浓度25%的NaOH、0.2mLCS2、25mL1%的硫酸镁,黄化时间3h。沼液中4种重金属的去除率为50.62%~95.27%,去除顺序为Cd〉Zn〉Pb〉Cu。多级过滤明显优于单级过滤,利用所设计的多级过滤滤柱,成功将废水中重金属浓度处理至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8.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微小癌发病率为1.27%。3例术前彩超提示一侧腺叶小结节,警惕恶变,术中发现病灶经冰冻切片证实后行一侧全切加另一侧次全切除;13例术前彩超未见结节,术中见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未及结节,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全组病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均未行二次手术。术后随访1-8a(平均4.5a),均未见甲亢或甲状腺癌复发。结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易漏诊,发现甲状腺结节应警惕合并甲癌可能性。甲状腺叶全切或次全切对治疗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9.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水作为一种主要的饮用水和重要农业用水水源,其环境质量状况关乎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N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水化学与NO-3-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探讨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硝酸盐污染状况,为理解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特点和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地表水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占总氮78.38%,浓度为0.75~6.40 mg·L-1,从上游到下游其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在S6采样点达到最高值6.40 mg·L-1;地表水中NO-2-N所占比例仅为0.78%,且沿河流变化较小;由于施用化肥肥料和有机氮的矿化作用,下游地表水Cl-浓度和NH4+含量增高。太子河流域地下水NO-3-N浓度普遍高于地表水,NO-3-N浓度为0.57~55.78 mg·L-1,平均20.26 mg·L-1;NO-2-N浓度为0~0.04 mg·L-1,平均0.017 mg·L-1。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NO-3和NO-2污染状况较重。NO-3-N同位素结果显示,地表水的δ15N为-0.74‰~13.27‰;上游NO-3-N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矿化,中下游受农业化肥和人畜粪便共同影响。地下水δ15N为5.7‰~17.5‰,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人畜粪便堆肥和农业化肥的渗漏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
吕复兵  张远能 《花卉》2014,(12):1-1
据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我省花卉总种植面积7137万公顷,总销售额122.68亿元,总出口额1.28亿美元;花卉保护地栽培1.78亿平方米;全省花卉企业120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近3000家。花卉从业人员超过17万人。与2012年相比,种植面积略有增加,销售额小幅减少,出口额大幅增加。花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